- 年份
- 2024(6576)
- 2023(8767)
- 2022(7329)
- 2021(6587)
- 2020(5603)
- 2019(12040)
- 2018(11650)
- 2017(21687)
- 2016(11061)
- 2015(12175)
- 2014(11454)
- 2013(11315)
- 2012(10358)
- 2011(9308)
- 2010(9967)
- 2009(9817)
- 2008(8633)
- 2007(8016)
- 2006(7256)
- 2005(6656)
- 学科
- 业(43719)
- 济(42329)
- 经济(42301)
- 管理(39735)
- 企(39351)
- 企业(39351)
- 融(25805)
- 金融(25804)
- 银(23408)
- 银行(23394)
- 行(22752)
- 中国(20123)
- 技术(20010)
- 方法(15686)
- 财(13616)
- 制(13342)
- 技术管理(13157)
- 业经(12616)
- 数学(12527)
- 数学方法(12350)
- 农(11395)
- 中国金融(11053)
- 地方(10708)
- 理论(10512)
- 务(9627)
- 财务(9599)
- 财务管理(9586)
- 企业财务(9274)
- 农业(8519)
- 体(8344)
- 机构
- 学院(156320)
- 大学(155604)
- 济(65832)
- 经济(64400)
- 管理(60196)
- 理学(50747)
- 研究(50617)
- 理学院(50271)
- 管理学(49530)
- 管理学院(49213)
- 中国(46270)
- 财(32454)
- 京(31863)
- 科学(28220)
- 中心(25878)
- 财经(25329)
- 江(25174)
- 所(24450)
- 经(22909)
- 研究所(21794)
- 州(20849)
- 经济学(20844)
- 农(20802)
- 北京(20268)
- 范(20112)
- 师范(19931)
- 业大(19361)
- 银(19302)
- 财经大学(18875)
- 经济学院(18695)
- 基金
- 项目(99393)
- 科学(79608)
- 研究(76993)
- 基金(71163)
- 家(61025)
- 国家(60455)
- 科学基金(53009)
- 社会(50201)
- 社会科(47808)
- 社会科学(47791)
- 省(41180)
- 基金项目(37274)
- 教育(35354)
- 划(33345)
- 自然(31675)
- 自然科(31053)
- 自然科学(31048)
- 自然科学基金(30539)
- 编号(30125)
- 创(28135)
- 资助(27457)
- 创新(25205)
- 成果(24927)
- 重点(22805)
- 发(22354)
- 课题(22037)
- 部(21524)
- 国家社会(21110)
- 制(20088)
- 业(19685)
共检索到252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东勃 秦茗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始终是相互依存的。技术创新为金融创新提供利润空间,金融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从旧有范式的成熟到新范式的爆发、狂热、崩溃和衰退,直至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重新耦合,协同发展。这两股力量间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主导了技术—经济范式动态演化的过程,演绎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图景。过剩的金融资本在旧有技术的革命性衰减条件下重新冲击各传统部门经济,势必导致流动性泡沫。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技术创新的激励措施和新的制度安排促进实体经济的提振,才能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复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永彪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很好地解释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指出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技术创新已成为众多国家应对危机的共同举措。金融危机也为世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大机遇。重新思考技术创新,正确认识技术创新,发挥技术创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金融危机 产品生命周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曜
读史使人睿智。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回顾百年风云长卷令人浮思万千。思考历史,会使人于未来行动时变得更加聪明。 1997年发难于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海慧 叶明
本文分析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指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造成的困难。提出金融危机后金融审计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改革金融审计方法等保障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明辉 何敬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由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被认为是华尔街的翅膀扇起了这场袭向全球的金融海啸—蝴蝶效应。危机的始作俑者是曾被冠以金融创新美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晓明
从个人金融的概念界定和服务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个人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并指出:事实上,就服务的角度而言,中国的个人金融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且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要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拓市场,则需要改变观经营念,在道德风险防范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渠道、服务机构的创新等方面付出努力。
关键词:
个人金融 服务创新 营销理念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祥 李将军
在探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最优耦合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1995—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发现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动态耦合具有异质性。建议构建跨区域技术研发与创新协调机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同度。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金融结构 耦合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松青 余建辉
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经济危机后的造纸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变动情况进行测算,并与木材加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造纸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恢复,但由于技术效率大幅下降,即使技术进步指数提高,后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恢复速度仍然趋缓。最后,对造纸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动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鹏 杨丽华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规避信用风险,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创新结算方式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在对各种传统结算方式的风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推出结算方式的创新机理,尝试性地提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的结算模式和风险买断的结算方式,并分别从政府、银行、贸易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算方式 风险买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内容一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也对其与新资本协议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中国银行业为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认真做出选择。
关键词:
次级贷款 金融危机 新资本协议 科学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市场上复杂多变的金融产品的质疑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定位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作为已经融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国家,对金融创新问题也必须作出新的思考和认识。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重大伤害,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已使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因此,应该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思考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大力开展积极的金融创新,抑制消极的金融创新,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较快发展和提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军 解学成
美国次级债引起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波及实体经济,引发人们对金融创新的质疑。目前我国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如何妥当进行金融创新等问题。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引入传统IS-LM模型,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具有双刃剑的效应,当实际利率大于或等于预期利率时,金融创新具有经济增长效应;实际利率小于预期利率时,如果金融创新只是提高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而没有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真实投资,金融创新将导致金融危机;而且金融创新会减弱货币政策效应,而提升财政政策效应,因此文章建议金融危机求解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桐 徐荣贞
文章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金融系统中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两大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对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与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丽红
文章剖析了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次级债发展的初期,它充当着财富放大器的角色,使大部分美国人圆了"美国梦";而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有的链式反应,把全球金融市场卷入到更广更深的危机中,此时它充当了危机放大器的角色,这是金融创新设计时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埋下的诱因。为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对称性条件约束下创设金融新工具,才能在分散市场风险的同时不会诱发新的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文标 阮兢青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使许多中小企业因材料涨价、人工成本提高、人民币大幅升值、融资难等问题而纷纷倒闭,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这次难关,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抛开了传统的融资方式,提出了金融工程技术、国际贸易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融资三种创新融资方式,为危机中的中小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