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0)
- 2023(7627)
- 2022(6267)
- 2021(5783)
- 2020(4762)
- 2019(10411)
- 2018(10071)
- 2017(19516)
- 2016(9616)
- 2015(10340)
- 2014(9512)
- 2013(9354)
- 2012(8420)
- 2011(7587)
- 2010(7872)
- 2009(7751)
- 2008(6549)
- 2007(5955)
- 2006(5205)
- 2005(4729)
- 学科
- 业(36050)
- 济(34759)
- 经济(34737)
- 管理(32699)
- 企(32623)
- 企业(32623)
- 融(26007)
- 金融(26007)
- 银(23510)
- 银行(23505)
- 行(22893)
- 中国(17331)
- 方法(15252)
- 技术(14561)
- 数学(13328)
- 数学方法(13259)
- 技术管理(11683)
- 财(11432)
- 中国金融(11164)
- 制(11062)
- 业经(10264)
- 地方(8523)
- 务(8426)
- 财务(8413)
- 财务管理(8404)
- 理论(8239)
- 贸(8215)
- 贸易(8201)
- 企业财务(8100)
- 农(8053)
- 机构
- 学院(123665)
- 大学(121808)
- 济(58956)
- 经济(57873)
- 管理(50636)
- 理学(43193)
- 理学院(42871)
- 管理学(42445)
- 管理学院(42216)
- 中国(40158)
- 研究(37223)
- 财(28663)
- 京(23244)
- 财经(22692)
- 融(21677)
- 银(21676)
- 金融(21299)
- 中心(21150)
- 银行(20968)
- 经(20637)
- 经济学(19870)
- 行(19539)
- 江(18423)
- 经济学院(18019)
- 科学(17559)
- 人民(17455)
- 财经大学(17247)
- 所(16251)
- 国人(15942)
- 州(15910)
- 基金
- 项目(80918)
- 科学(66332)
- 研究(63028)
- 基金(60295)
- 家(50291)
- 国家(49872)
- 科学基金(45351)
- 社会(43559)
- 社会科(41765)
- 社会科学(41759)
- 省(32955)
- 基金项目(31540)
- 教育(28445)
- 自然(26631)
- 自然科(26176)
- 自然科学(26173)
- 划(26164)
- 自然科学基金(25800)
- 创(24720)
- 编号(23978)
- 资助(23683)
- 创新(22011)
- 成果(18969)
- 国家社会(18678)
- 重点(17996)
- 发(17919)
- 部(17854)
- 制(17758)
- 业(16976)
- 课题(16913)
共检索到198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文对此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爱军
从美国货币基金的历史发展路径看,货币基金做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与银行活期存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货币市场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决定着货币基金的发展规模和产品创新程度。随着货币基金持续的金融创新,导致银行存款不断流向货币基金,加速银行存款脱媒。本文通过分析货币基金金融创新对银行存款脱媒的作用模式及动因,在研究美国货币基金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银行存款脱媒的借鉴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货币基金 金融创新 存款脱媒 余额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克 张海涛
本文首先指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然后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式,并指出了其影响的利与弊。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双重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面对我国加入WTO而言 ,中国金融业除了有效调动和提升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能力外 ,同时 ,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在宏观领域的冲击 ,有效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更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何国钦
本课题运用非对称信息理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特别要重视改进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创新 传导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晓蕾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金融创新在我国开展后的货币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正威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是中央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之一。金融部门必须执行和顺应这一政策取向,继续执行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抓住邮政储蓄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即将挂牌的契机,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功能;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引导、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回流农村;深入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银信合作,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进一步开发融资租赁市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撬动金融资源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从紧货币政策 金融部门 实施与服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航 汪洋溢 马亮
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 1998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 ,金融创新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冲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趋弱化 ,同时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对我国 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冲击是稀薄的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总之 ,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趋于下降 ,如何削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协整检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大鹏 齐中英
本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我国1978-1998年间三个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行回归来研究我国金融创新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M0和M1的流通速度正相关,但是与M2的流通速度负相关。金融创新降低了M2流通速度的现象与Michael Bordo和Lars Jonung提出的金融创新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的结论相反,表明我国金融创新并没有起到减轻银行负担,加快全社会资金流通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提高广义货币的流通速度,就必须在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速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创新,而且我国的金融创新应该从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