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4)
2023(13655)
2022(11453)
2021(10787)
2020(9354)
2019(21495)
2018(21220)
2017(40726)
2016(21573)
2015(24308)
2014(23701)
2013(23320)
2012(21205)
2011(19013)
2010(18924)
2009(17911)
2008(16795)
2007(14981)
2006(12533)
2005(10946)
作者
(58357)
(48673)
(48437)
(46196)
(30816)
(23335)
(22277)
(19030)
(18525)
(17167)
(16480)
(16260)
(15365)
(15182)
(15154)
(14804)
(14723)
(14343)
(13998)
(13944)
(11807)
(11729)
(11691)
(11188)
(11068)
(10871)
(10806)
(10754)
(9741)
(9721)
学科
(84124)
经济(84039)
(65518)
管理(64396)
(55852)
企业(55852)
方法(41733)
数学(37121)
数学方法(36667)
(27464)
金融(27461)
中国(26966)
(25558)
银行(25531)
(24623)
(24604)
(22142)
技术(19174)
业经(19100)
(18247)
地方(17846)
(16688)
财务(16636)
财务管理(16598)
(16058)
贸易(16046)
企业财务(15813)
(15626)
农业(15119)
(15012)
机构
大学(294110)
学院(293993)
(123526)
经济(121074)
管理(118462)
理学(102665)
理学院(101661)
管理学(100018)
管理学院(99450)
研究(92773)
中国(76249)
(59831)
(56980)
科学(54369)
中心(46799)
财经(45879)
(44873)
(44573)
(43164)
业大(41813)
(41661)
研究所(40558)
经济学(38627)
北京(37180)
(37025)
师范(36656)
农业(35308)
经济学院(35098)
(35061)
财经大学(34298)
基金
项目(200205)
科学(159474)
研究(147783)
基金(146219)
(125778)
国家(124723)
科学基金(109027)
社会(94957)
社会科(90308)
社会科学(90285)
(79823)
基金项目(77826)
自然(69946)
教育(69369)
自然科(68446)
自然科学(68427)
自然科学基金(67242)
(66467)
编号(59858)
资助(58991)
成果(47725)
(47091)
重点(44885)
(44718)
创新(43288)
(43154)
课题(40837)
国家社会(39371)
教育部(39077)
科研(38811)
期刊
(125938)
经济(125938)
研究(83601)
中国(55593)
(45593)
管理(43398)
学报(40965)
(39871)
(39578)
金融(39578)
科学(39041)
大学(32171)
教育(31867)
学学(30161)
技术(27729)
农业(26446)
财经(22364)
业经(20816)
经济研究(20662)
(19172)
问题(16391)
技术经济(15600)
(15175)
科技(14711)
理论(14569)
统计(14424)
(14295)
商业(13519)
财会(13349)
(13315)
共检索到428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聂庆平  蔡笑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如何充分认识历史上金融创新、金融力量对大国崛起的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中国经济崛起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本文回顾和分析了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崛起进程中金融创新和金融力量对经济的引领和加速作用,指出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力量对大国崛起的关键作用和战略性意义,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简要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林鹤  
荷兰是西欧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商业往来的门户,有优越的经济环境,倡导自由贸易,国家政治稳定,具有出色的运输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市场战略地位。荷兰运输部门在欧洲举足轻重,它拥有1/3的欧共体跨界运输车辆,60%的欧洲内河驳船,1/5的欧洲分拨中心。以荷兰为中心的300英里范围内,居住着1.6亿富裕的消费者,这个数字占欧共体国家人口的一半。由于荷兰自身的特点使其在欧共体占有特殊的地位,日本和美国都非常重视荷兰市场,它们在对荷贸易中,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如1991年,日本对荷兰出口为72.19亿美元,从荷进口仅12.27亿美元;美国对荷出口191.79亿荷兰盾,进口97.16亿荷兰盾。由于荷兰提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纯威  石巧荣  
就国际投资头寸来看,中国目前拥居官方和金融投资债权国与私人和直接投资债务国双重身份。促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在于以储备资产为主的对外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深层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总量和结构因素。金融债权国地位带来了国民财富流失、内外失衡加剧等负效应。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投资模式转型,抑制对外金融资产过快增长,摆脱债权国困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邓衢文  李纪珍  禇文博  
本文对平台和创新平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荷兰和英国的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资金来源等,据此总结了其对我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汉君  
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其它金融活动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活动。金融创新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获取更大利润,除此之外,主要还有三个因素:(1)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加剧和利率的上升且多变;(2)金融管制;(3)电子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和全球性现代化通讯网络的建立。市场的剧烈变动削弱了金融业的赢利能力,而政府对金融业的严格管理又使得金融企业无法采取一些灵活措施以应付市场变化。于是,一些旨在躲避管制、增强获利能力的创新活动不断涌现。60年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范安波  
荷兰合作银行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银行,大概10年前,它开始为农村人民提供金融服务,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它还为荷兰85%的农民提供贷款。在国际业务方面,粮食方面的业务是它的主要和核心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守刚  王培豪  
荷兰共和国在其存续时期(1581-1795)内,为了应对国家的生存危机,在财政金融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建设活动,以国家财政、税收制度、公债制度三方面最为典型。这样的制度建设对荷兰共和国的国家建构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荷兰成为17世纪的世界强国之一。在今天看来,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财政金融制度建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之后的英国财政金融革命乃至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当前的制度建设也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亭  齐静  李博文  
农业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农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本文从相关文献研究基础出发,对荷兰、新西兰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经验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勇军  
首先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参考发达国家供应链融资的可借鉴经验,提出了发展供应链融资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佟明亮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表象成因,探究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我国金融市场和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美国次贷危机缘于资产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本身不是危机的主要成因。金融创新还强化了金融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因而成为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问题还在于,有缺陷的资本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负向冲击时它推进了虚拟经济崩溃向实体经济衰退的转化。因此,要防控资产证券化负向功能的快速膨胀,重点是加强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工具及其风险的监管,同时坚持金融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蔷  
荷兰政府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王蔷(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对就业贡献巨大。在开放的荷兰经济中,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根发  
在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学术领域中已形成了多种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动因理论,而我国对金融创新动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金融创新的动因与西方金融创新的动因有一些不同。西方有些金融创新动因的理论不适用于我国,我国对金融创新的有些动因的解释也和西方的理论不一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萍  张相文  
行使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职能的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社会福利。具有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尤其是法律明确央行在监管过程中如果出现懈怠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将会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产生巨大的震慑力。震慑力越大,金融机构合规创新的概率就越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进行金融创新的微观金融机构在违规金融创新中产生的利润越大,央行抽查概率越高;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福利越大,央行监管的概率就越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央行监管的质量取决于监管的频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