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8)
- 2023(19059)
- 2022(16035)
- 2021(14612)
- 2020(12261)
- 2019(27826)
- 2018(27225)
- 2017(51752)
- 2016(27591)
- 2015(30944)
- 2014(30689)
- 2013(30288)
- 2012(28464)
- 2011(26048)
- 2010(26561)
- 2009(25180)
- 2008(24274)
- 2007(22000)
- 2006(19561)
- 2005(17932)
- 学科
- 济(129934)
- 经济(129821)
- 管理(84227)
- 业(81709)
- 企(67272)
- 企业(67272)
- 方法(50150)
- 数学(43384)
- 数学方法(43021)
- 中国(39559)
- 农(32776)
- 地方(32148)
- 财(31555)
- 融(29777)
- 金融(29775)
- 银(28636)
- 银行(28603)
- 业经(28354)
- 行(27602)
- 制(25560)
- 学(23760)
- 农业(22589)
- 技术(22411)
- 贸(22187)
- 贸易(22168)
- 易(21404)
- 务(20114)
- 财务(20063)
- 财务管理(20013)
- 理论(19579)
- 机构
- 学院(397004)
- 大学(395418)
- 济(173089)
- 经济(169503)
- 管理(151354)
- 研究(137310)
- 理学(128811)
- 理学院(127404)
- 管理学(125481)
- 管理学院(124725)
- 中国(109779)
- 京(83220)
- 财(80780)
- 科学(79522)
- 所(69056)
- 中心(64431)
- 财经(63413)
- 农(62202)
- 江(61956)
- 研究所(61864)
- 经(57402)
- 经济学(54178)
- 业大(53495)
- 北京(53085)
- 范(52474)
- 师范(51994)
- 州(49874)
- 院(48990)
- 经济学院(48658)
- 农业(48364)
- 基金
- 项目(254189)
- 科学(201322)
- 研究(190535)
- 基金(183327)
- 家(157880)
- 国家(156501)
- 科学基金(135094)
- 社会(123061)
- 社会科(116865)
- 社会科学(116833)
- 省(100875)
- 基金项目(96086)
- 教育(88449)
- 自然(83847)
- 划(83691)
- 自然科(81892)
- 自然科学(81870)
- 自然科学基金(80468)
- 编号(77862)
- 资助(74675)
- 成果(63949)
- 发(59075)
- 重点(57511)
- 创(56754)
- 部(56699)
- 课题(54511)
- 创新(52397)
- 国家社会(51078)
- 教育部(49343)
- 人文(48281)
- 期刊
- 济(199920)
- 经济(199920)
- 研究(123959)
- 中国(87141)
- 财(63525)
- 管理(58320)
- 农(57160)
- 学报(56051)
- 科学(53068)
- 融(50808)
- 金融(50808)
- 教育(46686)
- 大学(42760)
- 学学(39768)
- 农业(38169)
- 技术(35822)
- 经济研究(32843)
- 财经(32612)
- 业经(32211)
- 经(28193)
- 问题(25409)
- 技术经济(21732)
- 业(21095)
- 贸(20806)
- 图书(19745)
- 商业(19018)
- 统计(18852)
- 理论(18402)
- 世界(18360)
- 国际(18106)
共检索到62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庄旭东 段军山
结合党的二十大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背景,本文系统梳理并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检验影响渠道后发现,金融创新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问题,并且存在金融资源补充效应,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金融创新促进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却增大了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不利于共享发展,后续应当重点关注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普惠性和可得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有助于发挥金融创新之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政策引导也对发挥金融创新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引导金融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方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庄旭东 段军山
结合中共二十大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背景,系统梳理并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创新水平提升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渠道分析发现,金融创新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问题,并且存在金融资源补充效应,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却增大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不利于共享发展,后续应当重点关注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普惠性和可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有助于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政策引导也对发挥金融创新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引导金融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骏 谢晗进
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影响,数字金融能否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然后借助2011-2017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数字金融的结构上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数字化程度的效应不显著;从区域上看,数字金融对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为东北最强、中部其次、东部最弱,但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层面上看,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创新”、“开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共享”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协调”和“绿色”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华 罗彤 张洋
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非线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特征显著,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具体表现为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第三,经济强省资本积累速度的自然放缓与经济弱省的技术吸收和创新,是金融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主要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华 罗彤 张洋
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非线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特征显著,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具体表现为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第三,经济强省资本积累速度的自然放缓与经济弱省的技术吸收和创新,是金融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主要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楠 惠宁
文章借助CRITIC-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2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借助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对影响效应特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地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边际提升效应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规模和产业集聚度的提高而递增,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先增后减。同时,这种提升效应具有非均衡性,在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四个维度中,仅对创新和共享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三大地区中,对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效果最强,而对中部地区未见显著影响;在空间上,对本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向作用显著,而对关联地区的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丁松 李若瑾
基于中国2011—2019年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区域数字化能促进该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数字化层面,数字经济对低渗透融合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低于中高水平地区;在高质量发展层面,只有中等水平的城市,数字经济才对地区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促进作用。(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善物质资本配置效率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但由于服务业扩张的“鲍莫尔病”现象,虽然数字经济改善了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却不能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牛欢 严成樑
本文梳理中国2004-2016年工业经济数据,基于重污染和非重污染行业二元结构,归纳出跨行业的资本错配加剧环境污染的特征事实,构建包含信贷约束、环境税收和环境污染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消费福利三个维度来考察信贷约束和环境税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改善信贷约束和适度提高环境税率能够实现"降污染、去错配、增福利"的三重红利,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包含内生信贷约束、环境税收和绿色信贷贴息政策的两部门模型,研究结论与基准模型相似。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环境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鹏 王亚琪 陶畅
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各省份预算绩效改革“逐步推开”的特点,本文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预算绩效管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构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强的预算监督能力、较完善的制度环境、较高的信息化程度、较小的财政压力能够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预算绩效改革成效更为显著。鉴于此,我国应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继续强化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对财政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边志强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维度37个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03-2018年115个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使用障碍度模型对评价指标障碍度进行了测度分析。进一步,从四大板块、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资源类型的分类视角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探讨,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刻画了发展差异及来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五大维度发展差异较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环保力度、提高创新产出、加强对外开放和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但同时也是重要突破口;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呈现逐步降低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本文可为全面科学认识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推动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鹏杨 章乐文 乔花飞 田里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增长到0.306,创新和开放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空间上呈现“同群效应”,大多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且正向“同群效应”有所强化。3)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尔指数由0.055下降至0.019,整体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曲折波动型差异,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属于同频共振型差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大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立足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具有五大本质特征: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基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构建和完善机制入手,转换驱动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再创协同机制,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建立倒逼机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扩大开放机制,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完善包容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丹妮 王俊文
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2012—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绿色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不仅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及普通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显著;绿色金融可通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承训
五大发展理念既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新内容,对于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方位综合发展生产力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创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应当认识和驾驭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牵住"牛鼻子"的一系列方略,创新生产方式和经济业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中国成为创新强国,从发挥后发优势嬗变到先发优势,推动综合国力全面提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承训
五大发展理念既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新内容,对于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方位综合发展生产力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创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应当认识和驾驭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牵住"牛鼻子"的一系列方略,创新生产方式和经济业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中国成为创新强国,从发挥后发优势嬗变到先发优势,推动综合国力全面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