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2)
- 2023(19803)
- 2022(16603)
- 2021(15194)
- 2020(12720)
- 2019(28874)
- 2018(28269)
- 2017(53562)
- 2016(28744)
- 2015(32347)
- 2014(32198)
- 2013(31734)
- 2012(29797)
- 2011(27295)
- 2010(28014)
- 2009(26344)
- 2008(25744)
- 2007(23675)
- 2006(21083)
- 2005(19227)
- 学科
- 济(133834)
- 经济(133720)
- 管理(87929)
- 业(85078)
- 企(70408)
- 企业(70408)
- 方法(50841)
- 数学(43723)
- 数学方法(43336)
- 中国(41515)
- 农(34694)
- 地方(33825)
- 财(32005)
- 融(29999)
- 金融(29997)
- 业经(29914)
- 银(29287)
- 银行(29254)
- 行(28236)
- 制(26537)
- 学(24446)
- 农业(23728)
- 技术(23062)
- 贸(22982)
- 贸易(22963)
- 易(22177)
- 理论(20469)
- 务(20178)
- 财务(20118)
- 财务管理(20068)
- 机构
- 学院(412707)
- 大学(410099)
- 济(177504)
- 经济(173672)
- 管理(156591)
- 研究(143498)
- 理学(132472)
- 理学院(131018)
- 管理学(129000)
- 管理学院(128208)
- 中国(114676)
- 京(87282)
- 科学(83366)
- 财(82702)
- 所(72335)
- 中心(67122)
- 江(65651)
- 农(65061)
- 研究所(64699)
- 财经(64410)
- 经(58194)
- 北京(55881)
- 业大(55772)
- 范(55109)
- 经济学(54722)
- 师范(54593)
- 州(52906)
- 院(51583)
- 农业(50414)
- 经济学院(49017)
- 基金
- 项目(261437)
- 科学(206263)
- 研究(196527)
- 基金(187018)
- 家(161041)
- 国家(159608)
- 科学基金(137417)
- 社会(125511)
- 社会科(119082)
- 社会科学(119047)
- 省(104330)
- 基金项目(97760)
- 教育(91507)
- 划(86310)
- 自然(85476)
- 自然科(83459)
- 自然科学(83436)
- 自然科学基金(81994)
- 编号(81119)
- 资助(76586)
- 成果(66975)
- 发(60637)
- 重点(59353)
- 部(57847)
- 创(57746)
- 课题(57392)
- 创新(53341)
- 国家社会(51491)
- 教育部(50139)
- 性(49491)
- 期刊
- 济(208527)
- 经济(208527)
- 研究(129035)
- 中国(93697)
- 财(65125)
- 管理(61603)
- 农(60137)
- 学报(58127)
- 科学(55092)
- 融(52339)
- 金融(52339)
- 教育(51429)
- 大学(44437)
- 学学(41131)
- 农业(40174)
- 技术(38545)
- 业经(33800)
- 经济研究(33706)
- 财经(33072)
- 经(28610)
- 问题(26442)
- 业(22423)
- 技术经济(22391)
- 图书(22142)
- 贸(21847)
- 商业(19662)
- 统计(19447)
- 国际(19263)
- 坛(19194)
- 论坛(19194)
共检索到654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庄旭东 段军山
结合中共二十大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背景,系统梳理并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创新水平提升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渠道分析发现,金融创新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问题,并且存在金融资源补充效应,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却增大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不利于共享发展,后续应当重点关注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普惠性和可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有助于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政策引导也对发挥金融创新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引导金融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庄旭东 段军山
结合党的二十大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背景,本文系统梳理并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检验影响渠道后发现,金融创新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问题,并且存在金融资源补充效应,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金融创新促进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却增大了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不利于共享发展,后续应当重点关注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普惠性和可得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有助于发挥金融创新之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政策引导也对发挥金融创新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引导金融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华 罗彤 张洋
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非线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特征显著,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具体表现为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第三,经济强省资本积累速度的自然放缓与经济弱省的技术吸收和创新,是金融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主要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华 罗彤 张洋
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非线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特征显著,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具体表现为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第三,经济强省资本积累速度的自然放缓与经济弱省的技术吸收和创新,是金融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收敛的主要方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周益赞
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检验科技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通过扩大实体经济规模、提升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与改善生态环境,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不同稳健性检验方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等内生性检验方法的回归结果仍然支持该结论。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公共科技金融对市场科技金融存在一定替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的促进效应存在由东部至中西部递减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的时变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化对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促进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对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综合利用科技金融、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赵康健
中等职业教育是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运用相对效率评价模型DEA-BCC模型和DEAP软件,在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两个维度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的综合效率值、纯效率值、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等空间特征与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策略。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精准配置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科学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着力打造特色中职和精品中职;结合区域特色与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丹妮 王俊文
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2012—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绿色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不仅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及普通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显著;绿色金融可通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自敏 李娟 申颢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会斌
资源配置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如何参与其创新和发展,重点是推进"四个协同"。思想理念要协同党的十九大绘就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要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强调的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自力 范纯 夏溢 祝翠丽
发展农村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协调共进是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广东地区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改革、建立农村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农村土地用益权的区域性证券化市场等改革创新思路,以期实现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有效供给,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省内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党雪 石慧 徐浩 齐瑞福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巨灾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跨境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背景、制度设计和金融服务支持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个体覆盖问题、市场供给约束及法律保障制度缺陷,结合日、美三大著名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出发刺激巨灾保险需求、从供给侧出发释放巨灾保险活力、发挥政府职能推进高质量巨灾商业保险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巨灾商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志来
2017年实行金融严监管、去杠杆导致了表外利率的急速上升,产生了对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主体的挤出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以抵押品、政府信用、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内在要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相适应。从金融严监管背景出发,梳理金融监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脉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改革关键,理顺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逻辑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改革2.0版,体现在对金融领域全方面、深层次、系统性改革,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2.0版,体现经济发展新内涵、新特征、新阶段、新任务,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严监管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雪飞 赵黎明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赋权法测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变化。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及其分类指标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强化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科技创新的门限效应,其促进作用随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分类指标的支持作用存在差异,对金融发展规模的支持作用较强,对金融发展效率的支持作用较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加旺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举措和具体安排,勾勒出以高质量普惠金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普惠金融的价值内涵进一步丰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