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6)
- 2023(14474)
- 2022(12180)
- 2021(10954)
- 2020(9323)
- 2019(21024)
- 2018(20414)
- 2017(39231)
- 2016(20495)
- 2015(23051)
- 2014(22791)
- 2013(22680)
- 2012(21211)
- 2011(19173)
- 2010(19583)
- 2009(18693)
- 2008(17565)
- 2007(16100)
- 2006(14188)
- 2005(12872)
- 学科
- 济(102674)
- 经济(102598)
- 业(64416)
- 管理(63447)
- 企(53554)
- 企业(53554)
- 方法(38699)
- 数学(33662)
- 数学方法(33413)
- 中国(29979)
- 融(27555)
- 金融(27553)
- 银(25685)
- 银行(25652)
- 地方(24972)
- 行(24774)
- 农(24310)
- 财(24256)
- 技术(21870)
- 业经(21701)
- 制(19784)
- 学(18392)
- 农业(17225)
- 贸(16683)
- 贸易(16669)
- 易(16145)
- 务(15311)
- 财务(15278)
- 财务管理(15244)
- 地方经济(14594)
- 机构
- 学院(297666)
- 大学(295702)
- 济(137174)
- 经济(134526)
- 管理(114368)
- 研究(102035)
- 理学(97824)
- 理学院(96806)
- 管理学(95457)
- 管理学院(94871)
- 中国(82829)
- 财(61770)
- 京(60571)
- 科学(58271)
- 所(50906)
- 财经(48976)
- 中心(48670)
- 农(46262)
- 研究所(45822)
- 江(45785)
- 经(44323)
- 经济学(44092)
- 业大(40339)
- 经济学院(39722)
- 北京(38222)
- 范(36521)
- 州(36495)
- 财经大学(36224)
- 师范(36182)
- 院(36053)
- 基金
- 项目(191718)
- 科学(152037)
- 研究(143652)
- 基金(138945)
- 家(119662)
- 国家(118652)
- 科学基金(102523)
- 社会(94085)
- 社会科(89424)
- 社会科学(89399)
- 省(76428)
- 基金项目(73494)
- 教育(65189)
- 自然(62811)
- 划(62804)
- 自然科(61424)
- 自然科学(61409)
- 自然科学基金(60371)
- 编号(57317)
- 资助(55268)
- 成果(46409)
- 创(45555)
- 发(43490)
- 重点(43379)
- 部(42674)
- 创新(41833)
- 课题(39868)
- 国家社会(39519)
- 教育部(37217)
- 人文(36649)
- 期刊
- 济(154688)
- 经济(154688)
- 研究(92940)
- 中国(61286)
- 财(49203)
- 管理(44006)
- 农(42020)
- 学报(41146)
- 融(40907)
- 金融(40907)
- 科学(39534)
- 大学(31663)
- 学学(30049)
- 教育(29272)
- 技术(28611)
- 农业(27463)
- 经济研究(26333)
- 财经(25309)
- 业经(23347)
- 经(21976)
- 问题(19597)
- 技术经济(18467)
- 贸(15872)
- 业(15185)
- 科技(15096)
- 统计(14446)
- 商业(14393)
- 理论(14265)
- 策(14177)
- 世界(13868)
共检索到459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丛文
基于新常态理解,通过建立包含三部门的动态博弈模型,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机制分析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并提出相关结论,然后选取1952~2013年数据,运用ARDL—ECM边界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所得结论,结果表明:单独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协同技术创新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弱于单独的技术创新作用;知识与创新短期内对经济促进作用不显著,其外部性发挥需要门槛积累。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 新常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少华 罗汉祥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链条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后工业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主要是:资本品投入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技术进步.其中,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以下分析,假定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增长是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的.假定国民收入为Y,储蓄率(s)保持不变,投资等于储蓄,即:I=S=sY两边同时除以工人数N,得到:I/N=sY/N如果我们定义函数f,使得f(K/N)= Y/N,其中K为资本投入量,可得:I/N=sf(K/N)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钟虹芳 刘程军
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5年~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岭回归修正的OLS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大关键在于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经济增长质量均具备显著的正向效应。因此,文章建议将强化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效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战略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红 温军 张森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是当前陕西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选取2007—2016年间陕西10市1区的面板数据,检视了金融创新对陕西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发现:金融创新对陕西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控制技术创新的影响之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是稳健的;技术创新投入或产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影响;受限于主客观条件,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嵌合对陕西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婷婷 任丽艳
本文从实证分析层面对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基于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单独的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则对经济增长起显著性正向作用。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将抑制经济增长,也会间接阻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金融机构与创新企业相接轨共同提高创新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等角度提出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婷婷 任丽艳
本文从实证分析层面对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基于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单独的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则对经济增长起显著性正向作用。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将抑制经济增长,也会间接阻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金融机构与创新企业相接轨共同提高创新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等角度提出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浦阳 张蕊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一直是不明确的,本文旨在解释清楚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并对其进行验证。包括金融创新对微观技术的支持,以及进一步扩展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应用工具变量法对全球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基础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与金融发展不同,金融创新单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是不确定的,甚至可能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并且这种作用更多地通过企业的技术进步来体现。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内生性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慧敏 方国斌
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首先分析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接着通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变以及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研发费用的投入分析安徽技术创新的基本现状。为了进一步了解安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将中部六省的技术创新情况加以对比,具体说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利用区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炬
学术界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发动机,但经济增长有多大程度归因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指标如何评价目前仍无定论。本文从R&D人员和R&D经费投入及专利申请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运用理论模型阐述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实证中通过ECM模型加以证明。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ECM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晓曦 孙英隽
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本国经济社会的最大发展。为了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把经济增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各国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而把技术创新放到一个区域中研究,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也相应成为当今理论界的一个前沿问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 博弈分析 增长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靖学青
文章运用2001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上海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及评价,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能力均较强,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较高,但是技术创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增速较慢。上海R&D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而且其影响程度大于劳动力投入,但是仍然小于物质资本投入。R&D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相比较,R&D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更大。最后,论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