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7)
2023(11922)
2022(9642)
2021(8626)
2020(7382)
2019(16349)
2018(15782)
2017(30748)
2016(16268)
2015(17388)
2014(16747)
2013(16882)
2012(15067)
2011(13090)
2010(13348)
2009(13123)
2008(12446)
2007(11163)
2006(9842)
2005(9060)
作者
(46595)
(38694)
(38626)
(36155)
(24402)
(18668)
(17351)
(14882)
(14687)
(13690)
(13245)
(12765)
(12335)
(12044)
(11981)
(11716)
(11412)
(11356)
(11175)
(11021)
(9660)
(9509)
(9135)
(8768)
(8666)
(8587)
(8567)
(8474)
(7597)
(7534)
学科
(82688)
(76455)
企业(76455)
(74721)
经济(74638)
管理(63950)
方法(34275)
业经(28562)
(28161)
数学(26686)
数学方法(26577)
(26555)
金融(26555)
(24661)
(23617)
银行(23586)
(22863)
(21998)
财务(21985)
财务管理(21969)
中国(21594)
企业财务(20954)
农业(18876)
(18446)
技术(16946)
(13880)
(13850)
(13751)
(13495)
贸易(13484)
机构
学院(234180)
大学(227112)
(106616)
经济(105017)
管理(97716)
理学(84652)
理学院(83969)
管理学(83066)
管理学院(82679)
研究(70200)
中国(62863)
(50426)
(45117)
(44598)
财经(40638)
科学(40093)
(37004)
业大(35993)
农业(35405)
(34615)
(34380)
中心(34263)
经济学(33004)
研究所(31251)
经济学院(30224)
财经大学(30189)
商学(29712)
商学院(29468)
经济管理(27813)
北京(27472)
基金
项目(154491)
科学(123745)
基金(116030)
研究(109627)
(101135)
国家(100189)
科学基金(88278)
社会(74425)
社会科(71020)
社会科学(71000)
基金项目(62249)
(61487)
自然(57568)
自然科(56372)
自然科学(56355)
自然科学基金(55494)
(49844)
教育(48035)
资助(46377)
编号(41470)
(38597)
(36713)
重点(34324)
(33948)
创新(33428)
(33379)
国家社会(31581)
成果(30214)
(30175)
科研(30049)
期刊
(114915)
经济(114915)
研究(64529)
(42973)
(41316)
管理(40316)
中国(39505)
(36684)
金融(36684)
学报(34279)
科学(32876)
农业(27427)
大学(26423)
学学(26083)
财经(21156)
业经(21065)
技术(19869)
经济研究(18611)
(18197)
(17111)
问题(15094)
技术经济(14645)
财会(13184)
商业(12604)
(12337)
现代(12179)
国际(11761)
世界(11636)
(10486)
科技(10439)
共检索到344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虎  沈坤荣  
本文基于金融分权的内涵,分析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1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估算企业投资效率,实证检验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分权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主要体现为投资过度;财政分权加剧了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较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分权通过影响企业银行信贷和代理成本来降低企业投资效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降低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竞争的激励;完善金融分权,既要求政府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应向市场逐步分权,又要求清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监管权限,明确双方的救助责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玉  夏天添  
近年来,由于传统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实体产业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同时,随着企业资本大量涌入金融、地产等高回报率领域,实体企业金融化俨然成为我国实体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检验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曲线性影响关系,文章立足国内制造业上市企业2013年至2017年的数据,以多层回归模型建模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存在倒U形的曲线影响关系,且会通过实业投资的中介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说明企业只有适度金融化才可缓解其实业投资的融资困境,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因而金融化作为企业的一把"双刃剑",需要相关政府机构一方面通过强化资本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企业极端性投资;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合理金融化,助其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革新,良性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综合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澎涵  杨有振  范瑞  
以2011—2015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效率;在机制检验中发现,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变量发挥中介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情况下对中小企业效率提升作用有所不同,对所属区域城镇化率较低、过度投资、非国有、所属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所属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提升作用较大。通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研究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志顺  
利用供应链金融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提升投资效率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为研究供应链金融对商贸流通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本文选取了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商贸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效应固定模型,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商贸流通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产权异质性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投资效率,促进其整体发展;相对于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对非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大。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大引入供应链金融的力度、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政府要加大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引导等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孙华平  张旭  
民营企业经过一定程度的金融化,可以改善其投资环境,让金融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此为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同时,民营企业金融化也可能对实业投资造成挤出效应。本文以沪深两市的非金融类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化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化加剧了民营企业投资非效率程度;而对于过度投资的民营企业来说,金融化改善了其投资非效率情况。此外,对于投资不足的民营企业来说,实业投资改善了其投资非效率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化影响民营企业投资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政府应为民营企业提高实业投资回报率提供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一方面要让金融化服务于其主营业务发展,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要防范金融化对出口、对外投资与跨国并购等行为产生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佳彧  李彬  徐宇哲  
文章基于企业投融资视角,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检验。将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数字金融发展情况的数据进行匹配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这一效应在投资不足样本中表现得更明显。相比国有企业,数字金融发展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考虑到不同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更显著,并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贺俊  王雪蓉  曹苏  
通过对中国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和检验,以金融分权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金融分权水平下,中国的金融分权对投资消费比的作用有差异,表现为双门槛效应的非线性特征.(2)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各省份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在低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正相关;在中等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在高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负相关.(3)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有一定影响,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联合效应提高了投资消费比.(4)我国高金融分权省份数量最少,大部分省份仍处于中低金融分权阶段,为了降低投资消费比,应该大力推进中低金融分权省份的金融分权进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婷婷  温雪  邓亚玲  
以2011—2021年沪深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但会加剧企业的投资过度,与A股上市公司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更大;数字金融影响投资效率的内在机制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数字金融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数字金融对内控有效企业投资过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环境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司敏  王桂祯  赵彦锋  
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数字金融能否助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备受关注。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非金融企业样本,考察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企业投资结构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脱虚向实”,即抑制金融投资并促进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具有持续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纠正金融错配、缓和第二类代理冲突是数字金融影响企业投资结构的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民营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企业、金融发展水平低地区企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强企业中,数字金融对投资结构的积极影响在以上样本更显著。本文对合理利用数字金融服务、优化金融配置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晋盛武  晋青青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企业动态投资模型,采用差分GMM方法分析我国金融化程度及其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化水平不高,金融投资对企业实体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存在两期滞后,而金融收入对企业实体投资造成正向影响且存在一期滞后,总体上看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对实体投资没有负向作用。此外,融资约束大的企业,金融化并没有对其实体投资造成显著影响;而融资约束小的企业,金融化效应更加突出。因此,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时需要考虑融资约束对不同企业的金融化效应,将我国的金融化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谦  
本文试图从金融市场供给和企业融资约束双重视角,全面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双向投资的影响。基于数字金融指数和国泰安微观企业数据库,本文采用多种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双向投资,但其在数字金融不同维度、企业规模、所在行业方面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金融对小微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城市资本错配程度、提高金融产品生态多样性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途径提升企业双向投资水平。此外,本文还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双向投资的显著促进效果。基于此,在强化金融科技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发展优势,完善信贷策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风控,提升数字金融的业务承载能力和交易效率,以此促进企业双向投资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工  陈明利  
文章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企业投资效率和资本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上市公司所在地财政分权度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即企业投资效率越高;相对于民营企业,地方财政分权程度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更显著,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财政分权制下能有效降低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对公司价值造成的损害,使得企业投资更符合市场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下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所带来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渊哲  孙玮  蒋超楠  
文章以深沪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金融关联、负债融资能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负债融资能力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但会促进企业的投资不足;金融关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同时改善企业的投资不足;金融关联能够有效增强负债融资能力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金融关联能够有效改善负债融资能力对企业投资不足的促进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燕  安烨  李默夫  
财务弹性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超额的现金持有和过度保留的负债能力会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而企业代理成本是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因素。利用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2003~2013年的数据,构建财务弹性指数,并借鉴Richardson残差模型对我国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的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主要表现为财务弹性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研究结论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新的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笃池  贺玉平  王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金融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文以2008-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法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测度了经营性业务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构建了滞后一到三期的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在总量和增量上对实体企业经营性业务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企业金融化对经营性业务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国企与非国企中都存在。具体而言,金融化程度造成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且对国企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提升金融资产投资强度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