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6)
- 2023(9437)
- 2022(7678)
- 2021(7088)
- 2020(5959)
- 2019(12982)
- 2018(12022)
- 2017(23309)
- 2016(12259)
- 2015(13236)
- 2014(12872)
- 2013(12853)
- 2012(11573)
- 2011(9889)
- 2010(10152)
- 2009(9847)
- 2008(8969)
- 2007(7744)
- 2006(6662)
- 2005(5888)
- 学科
- 济(47270)
- 经济(47221)
- 业(42331)
- 管理(42200)
- 企(35020)
- 企业(35020)
- 财(32135)
- 融(26111)
- 金融(26111)
- 银(23409)
- 银行(23378)
- 方法(22759)
- 行(22517)
- 数学(21081)
- 数学方法(20996)
- 中国(19891)
- 务(17739)
- 财务(17726)
- 财务管理(17683)
- 企业财务(17073)
- 制(14456)
- 农(13281)
- 财政(12707)
- 地方(11349)
- 中国金融(11138)
- 业经(10652)
- 政(10377)
- 贸(10177)
- 贸易(10169)
- 易(9927)
- 机构
- 学院(167278)
- 大学(166111)
- 济(75218)
- 经济(74018)
- 管理(64355)
- 理学(56606)
- 理学院(56121)
- 管理学(55354)
- 管理学院(55104)
- 研究(53121)
- 中国(48387)
- 财(45175)
- 财经(32558)
- 京(31919)
- 科学(30797)
- 农(30579)
- 经(29589)
- 所(26723)
- 中心(26466)
- 业大(25771)
- 经济学(24695)
- 财经大学(24283)
- 农业(24252)
- 研究所(24012)
- 江(23136)
- 经济学院(22768)
- 融(21934)
- 金融(21539)
- 商学(20041)
- 商学院(19885)
- 基金
- 项目(113920)
- 科学(89495)
- 基金(85620)
- 研究(78366)
- 家(75623)
- 国家(74953)
- 科学基金(64737)
- 社会(53412)
- 社会科(51077)
- 社会科学(51062)
- 基金项目(45856)
- 省(44042)
- 自然(42234)
- 自然科(41356)
- 自然科学(41342)
- 自然科学基金(40641)
- 划(36411)
- 教育(34752)
- 资助(34520)
- 编号(29417)
- 重点(25479)
- 部(25129)
- 创(24902)
- 发(23559)
- 创新(23312)
- 国家社会(23215)
- 科研(22776)
- 成果(22107)
- 教育部(21918)
- 人文(21488)
共检索到24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贺俊 王雪蓉 曹苏
通过对中国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和检验,以金融分权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金融分权水平下,中国的金融分权对投资消费比的作用有差异,表现为双门槛效应的非线性特征.(2)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各省份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在低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正相关;在中等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在高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负相关.(3)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有一定影响,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联合效应提高了投资消费比.(4)我国高金融分权省份数量最少,大部分省份仍处于中低金融分权阶段,为了降低投资消费比,应该大力推进中低金融分权省份的金融分权进程.
关键词:
金融分权 财政分权 投资消费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抒博 王永恒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基于200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金融发展的深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但是在西部地区影响程度不明显;我国财政分权制度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匹配程度较差,两种因素缺乏有效协同。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力璇 王耀东
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探究二者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若中央政府不进行金融管制,地方政府自发行为会使全国信贷总规模大于最优水平。利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作用存在空间和时间差异。空间上,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金融分权无显著影响,对中部地区有抑制作用,对西部地区有促进作用;时间上,金融危机后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危机前。存款量和经济规模对金融分权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和转移支付则对金融分权无显著影响。实证研究还发现,地区特性和年度效应显著影响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的影响力。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信贷规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空间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霞 刘岳洋
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会抬升区域金融风险,且金融分权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具有协同效应,使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区域、地方债务规模和分权匹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降低金融分权程度并促使地方政府金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辉
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对城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2009-2019年我国28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联动效应下的经济分权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在推动地方城镇化水平上效果显著;金融分权不利于区域内部城镇化建设,但是对周边地区城镇化存在着明显促进效应;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联动作用并不利于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对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阻碍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金照地 付宇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本地财政分权有利于本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金融分权不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但有利于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分权对经济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且这些影响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我们的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并且随着金融分权实践的成熟,金融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财政金融负向联动效应也逐渐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经济增长 空间关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世勇 朱咸永
本文利用2004—2017年全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动态面板回归的计量方法研究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金融显性集权能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经济增长;地方金融隐性分权则扩大了经济风险,阻碍经济增长;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金融隐性分权作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债务融资由动机转化为现实的载体,弱化了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但在弱化效果上财政分权比金融显性集权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重视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路京京 杨思莹 马超
央地间分权改革是我国调节不同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的一项制度探索,对于强化地方政府创新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动态分析发现,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种分权制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动态变化轨迹。此外,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的匹配性较差,两类分权制度缺乏有效协同。因此,在有序推动分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提高财政与金融两个领域分权制度的匹配性,最大化分权制度改革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科技创新 制度协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云勇 王炳峰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金融隐性分权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部分产生正向作用;区域层面金融隐性分权在东部地区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生正向作用,而其他地区则更倾向于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因此,需要确立因地制宜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优化各级政府财政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厉华威
财政、行政分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往研究揭示了中国财政、行政分权影响经济绩效的渠道。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影响渠道:金融渠道,即财政、行政分权通过影响金融发展程度、投资效率、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影响经济绩效。研究发现:一是由于财政分权改革增加了地区的财政自主性,使地方政府能够将资源集中于更有效率的项目,提高了投资效率。二是行政分权给予地方更多的经济权力和政策灵活性,会有效降低政策干预的影响,进而减少金融资源的错配。三是财政、行政分权对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方法控制内生性,并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前期变量回归的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行政分权 资源配置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彤 王文甫
本文基于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大背景研究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相比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更大;金融显性集权会显著改善经济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则相反。考虑财政金融联动特征后,本文还发现,金融隐性分权在财政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需互相配合才可达到缓解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效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濮萌 王文汇 张建波
农业的先天弱质性特征及农村金融活动属性限制了农村商业性金融的有效供给,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决定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的规模和方式,财政分权通过影响财政支农规模和财政支农结构进而决定和影响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使用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财政分权水平对农村金融供给具有明显影响。协调农村金融服务的公共品属性与财政分权度的动态关系,有助于加大地方财政在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领域的支出力度。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财政支出 农村 金融供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桂君 田宗博 白彦锋
本文以2006—2019年中国地级市统计数据为基础,从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的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首先对各地级市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是否协同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的协同性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城市的财政杠杆和举债竞争反应系数均显著高于非协同城市,说明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协同不仅促进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还加大了地方政府间的举债竞争。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协同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债务管理时期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为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协调财政金融关系,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