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2)
2023(12051)
2022(9591)
2021(8512)
2020(7252)
2019(16465)
2018(15722)
2017(30861)
2016(16455)
2015(18266)
2014(18521)
2013(18475)
2012(17369)
2011(15736)
2010(16092)
2009(15450)
2008(14717)
2007(13400)
2006(11479)
2005(10558)
作者
(49369)
(41475)
(41078)
(39437)
(26037)
(19978)
(19049)
(16163)
(15578)
(14797)
(13963)
(13854)
(13152)
(13034)
(12972)
(12827)
(12656)
(12026)
(12004)
(11863)
(10198)
(10175)
(10033)
(9539)
(9352)
(9236)
(9162)
(9140)
(8364)
(8347)
学科
(73605)
经济(73527)
(51517)
管理(47616)
(40385)
企业(40385)
方法(34317)
数学(30621)
数学方法(30363)
(27126)
金融(27124)
(25071)
银行(25044)
(24172)
中国(23946)
(21959)
(21501)
业经(18929)
(16686)
农业(15574)
地方(15539)
(14828)
(14732)
财务(14705)
财务管理(14672)
企业财务(14078)
(13942)
贸易(13933)
(13551)
产业(12074)
机构
大学(243877)
学院(242606)
(102605)
经济(100406)
管理(91516)
研究(81613)
理学(79150)
理学院(78253)
管理学(76883)
管理学院(76443)
中国(67971)
(50134)
科学(49555)
(49274)
(43851)
(41631)
中心(40070)
财经(39497)
研究所(37972)
业大(36752)
(35853)
(35770)
农业(34639)
经济学(33294)
北京(31454)
(30658)
经济学院(30406)
师范(30324)
(29664)
财经大学(29543)
基金
项目(161439)
科学(126959)
基金(118193)
研究(116378)
(103265)
国家(102382)
科学基金(87358)
社会(75396)
社会科(71619)
社会科学(71597)
(62836)
基金项目(62238)
自然(55512)
自然科(54268)
自然科学(54251)
自然科学基金(53329)
教育(52708)
(52664)
资助(48301)
编号(46674)
成果(38237)
重点(36542)
(35788)
(35067)
(33964)
国家社会(31802)
创新(31797)
课题(31607)
科研(31413)
(30959)
期刊
(106474)
经济(106474)
研究(69447)
中国(45825)
学报(40579)
(39632)
(39219)
(37372)
金融(37372)
科学(35808)
管理(30742)
大学(30290)
学学(28684)
农业(25533)
教育(21423)
财经(20042)
技术(19068)
经济研究(17758)
(17149)
业经(17124)
问题(14278)
(13513)
理论(12541)
(12303)
技术经济(12293)
统计(11945)
(11665)
商业(11389)
实践(11351)
(11351)
共检索到358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杰  袁也  符号亮  
本文基于2014—2018年的CFPS数据检验了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和新兴的数字金融的减贫效应,以及二者在减贫中的互动关系及相对重要性。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均具有较强的减贫效应,且二者在减贫中存在互补效应。第二,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互补效应有较强的异质性。对低资产家庭和农户家庭、接入互联网以及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银行竞争度较高地区以及低脆弱性的家庭,二者表现出更强的互补效应。此外,数字金融覆盖深度与传统金融表现出更强的互补关系。第三,基于相对重要性分析发现,整体而言,传统金融在减贫中发挥了相对重要的作用,但针对低资产家庭、农户家庭、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数字金融能够发挥更重要的减贫效应。本文结论对于更好地利用不同金融模式协同发展,发挥金融的减贫功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美善   梁泰源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梁曙霞  
在金融监管的发展史中 ,始终贯穿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交互作用这一主线。当前 ,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 ,金融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金融机构往往以金融创新来规避监管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由此带来的风险又要求有效的监管。如何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 ,便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国际课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军,王亚杰  
文章从供给推动和需求拉上两个角度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红兵  刘晓东  
本文提出采用最小生成树(MST)和平面极大过滤图(PMFG)两种方法构建和分析金融市场网络。运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方法可以动态识别金融网络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且具有效性和稳健性,而最小生成树方法对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的识别对于实施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宏宇  阳超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庆康  尹应凯  
目前国内外单独针对“公司治理”与“金融安全”都有大量的讨论,但是鲜有分析二者关系的研究。本文以二者关系为切入点,为分析公司治理与金融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界定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公司治理对金融安全、以及金融安全对公司治理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并认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框架内,公司治理与金融安全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着以二者相互作用机制为核心的“互动关系”,全文最后从“互动关系”出发得出了对我国的三点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煜  曾恋云  
本文定义了"数字金融能力"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检验了数字金融能力减少相对贫困的效应和作用渠道。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数字能力和金融能力均显著地减少相对贫困发生概率。交互效应显示,在相对贫困样本分布越多的能力水平上,数字能力和金融能力减贫的概率越大。这种交互特征将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在数字金融能力减少相对贫困发生概率的机制方面,提升收入、促进财富积累、缓解流动性约束、影响购物渠道四个中介渠道的贡献比例差异值得特别关注。致力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应重视提升相对贫困群体不同层次的数字金融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鲁陈豪  
本文就我国消费金融与商业流通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与消费性金融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消费性金融的发展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互推力;消费性金融对商贸流通业作用不仅在于短期,在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也非常显著,而商贸流通业的瞬间冲击促使消费性金融出现渐进式增长,未来这种正向效应又出现波动性减弱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毅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顺势推出了碳金融服务,这一举措盘活了碳排放资源,使得物流企业能够将剩余碳排放量用于交易,从而获得更多金融资金支持。因此,物流企业将通过多种措施达成节能减排目标,从而使其为获得更多金融资金而进行低碳化发展。然而目前,碳金融能否切实促进低碳化发展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碳中和目标下碳金融与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期为传统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贷款融资率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中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业碳排放增长,而抑制低碳化发展。贷款利率在滞后一期中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业碳排放增长,而抑制低碳化发展。股票融资率在滞后四期中将显著促进物流业碳排放增长,而抑制低碳化发展。碳排放交易水平与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相互作用,碳排放交易水平显著正向作用于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滞后一期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显著负向作用于碳排放交易水平,滞后二期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显著正向作用于碳排放交易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立泰  刘倩  
通过建立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评价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因子得分计算出不同地区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合因子分析得出的结论,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并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二者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振天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安徽省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找到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合适的产业和金融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