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7)
- 2023(13740)
- 2022(11405)
- 2021(10720)
- 2020(9164)
- 2019(21517)
- 2018(20608)
- 2017(40422)
- 2016(21447)
- 2015(24630)
- 2014(24337)
- 2013(24615)
- 2012(23218)
- 2011(20896)
- 2010(21310)
- 2009(20322)
- 2008(19683)
- 2007(17639)
- 2006(15470)
- 2005(14374)
- 学科
- 济(101963)
- 经济(101863)
- 管理(59451)
- 业(57712)
- 方法(46567)
- 企(46274)
- 企业(46274)
- 数学(42102)
- 数学方法(41803)
- 中国(33549)
- 融(30066)
- 金融(30064)
- 银(27865)
- 银行(27834)
- 行(26897)
- 财(26336)
- 农(24736)
- 制(21812)
- 贸(21247)
- 贸易(21227)
- 易(20698)
- 业经(18683)
- 地方(18314)
- 学(17359)
- 务(16490)
- 财务(16454)
- 财务管理(16415)
- 农业(16217)
- 企业财务(15721)
- 体(13855)
- 机构
- 大学(314186)
- 学院(309002)
- 济(143969)
- 经济(141358)
- 管理(117168)
- 研究(110479)
- 理学(99751)
- 理学院(98698)
- 管理学(97246)
- 管理学院(96666)
- 中国(93778)
- 财(68126)
- 京(66460)
- 科学(60752)
- 所(55395)
- 财经(54257)
- 中心(52583)
- 研究所(49668)
- 经(49557)
- 农(49028)
- 经济学(47689)
- 江(45618)
- 经济学院(43235)
- 北京(43025)
- 业大(41106)
- 财经大学(40706)
- 院(39064)
- 农业(38376)
- 范(38354)
- 师范(38019)
- 基金
- 项目(196988)
- 科学(156363)
- 基金(147316)
- 研究(145596)
- 家(127099)
- 国家(126101)
- 科学基金(108062)
- 社会(96180)
- 社会科(91480)
- 社会科学(91452)
- 基金项目(76438)
- 省(72323)
- 自然(66961)
- 教育(66793)
- 自然科(65500)
- 自然科学(65480)
- 自然科学基金(64394)
- 资助(62149)
- 划(61973)
- 编号(57085)
- 成果(47878)
- 部(46532)
- 重点(44507)
- 发(42414)
- 国家社会(41364)
- 创(40739)
- 教育部(40688)
- 课题(39475)
- 人文(38624)
- 大学(38405)
- 期刊
- 济(153887)
- 经济(153887)
- 研究(99672)
- 中国(64011)
- 财(53193)
- 融(48319)
- 金融(48319)
- 学报(44892)
- 农(43856)
- 管理(42565)
- 科学(42203)
- 大学(34852)
- 学学(32636)
- 农业(28547)
- 财经(28521)
- 教育(28496)
- 经济研究(26866)
- 技术(24673)
- 经(24540)
- 业经(21546)
- 问题(20889)
- 贸(20401)
- 国际(18252)
- 世界(17288)
- 业(16680)
- 理论(16267)
- 统计(16152)
- 技术经济(16048)
- 实践(14255)
- 践(14255)
共检索到483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波 樊学瑞 赵奉军
本文从总量宏观分析的视角,提出了金融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冲击—传导机制"假说,据此用中国的数据构建金融状况指数(包含房价的FCI1和不包含房价的FCI2),再对金融状况指数(FCI1和FCI2)与房地产指数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产价格中房价比股价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状况;在引入金融状况指数的金融变量中,利率与房价的相关性最强;房价和利率对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更长。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和房价指数对FCI冲击的响应显著,并存在不同的表现。由于房价对居民财富、金融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货币政策理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波 樊学瑞 赵奉军
本文从总量宏观分析的视角,提出了金融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冲击—传导机制"假说,据此用中国的数据构建金融状况指数(包含房价的FCI1和不包含房价的FCI2),再对金融状况指数(FCI1和FCI2)与房地产指数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产价格中房价比股价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状况;在引入金融状况指数的金融变量中,利率与房价的相关性最强;房价和利率对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更长。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和房价指数对FCI冲击的响应显著,并存在不同的表现。由于房价对居民财富、金融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货币政策理应干预房价,必须精准把握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的力度以及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搭配使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项卫星 李宏瑾
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三年多,房价过猛上涨势头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出现更快的上涨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反思。通过借鉴货币交易方程,建立了一个分析房价和供求关系变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供给增速远远小于需求增速,即供求不平衡导致了房价的过快上涨。用2001-2006年3月份的数据所进行的广义差分回归、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再次证明了上述判断。在对三年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进行梳理之后发现,各项政策基本上都是从控制供给的角度进行的,而对需求的抑制效果非常有限。这样不仅没有实现平稳房价的政策初衷,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供求矛盾,致使房价迅速上涨。因此...
关键词:
房地产 供求 宏观调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舒长江 胡援成
本文通过构建资金循环流动理论模型,引入流动性螺旋机制,分析宏观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波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基于我国2009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房地产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流动性变动对房地产价格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房价产价格波动的实质是流动性结构失衡、流动性总量失控和市场情绪失度;研究结论进一步表明流动性螺旋机制影响了房地产市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中的货币数量方程和菲利普斯曲线进行扩展,建立了货币政策理论新框架,探讨了宏观流动性、资产价格、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新的理论框架表明,资产价格对产出确实有影响,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货币政策在关注实体经济稳定的同时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稳定。
关键词:
流动性螺旋 资产价格波动 货币政策新框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舒长江 胡援成
本文通过构建资金循环流动理论模型,引入流动性螺旋机制,分析宏观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波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基于我国2009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房地产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流动性变动对房地产价格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房价产价格波动的实质是流动性结构失衡、流动性总量失控和市场情绪失度;研究结论进一步表明流动性螺旋机制影响了房地产市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中的货币数量方程和菲利普斯曲线进行扩展,建立了货币政策理论新框架,探讨了宏观流动性、资产价格、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新的理论框
关键词:
流动性螺旋 资产价格波动 货币政策新框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柳 李力 吴婷
本文在总结2001—2014年间中国经济与房市运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房地产市场的新凯恩斯模型,并引入技术等四类预期冲击。研究结果显示:技术预期冲击为房价2002—2012年间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飙升以及2013—2014年的下跌提供了解释;而借贷预期冲击和不可预期的利率冲击对房产需求变动的主导有助于解读调控政策"调量不调价"现象;在房价上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预期借贷紧缩冲击经由经济人行为调整会产生房市"越调越涨"的困境和房价飙升与消费疲软共存的房市过热现象。
关键词:
预期冲击 房地产市场 异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恢林 黄建忠 韩亚文
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冲击具有国别差异,重点研究在中国分别采用标准泰勒规则和常利率规则环境中,金融冲击对经济波动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在常利率货币政策规则下,短期内会放大金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而长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会逐渐减弱,技术冲击、专有投资冲击的影响也是相同的;(2)在低利率背景和常利率规则下,金融冲击可以助力财政政策更有效地恢复经济;(3)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常利率下限规则与标准泰勒规则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制约利率波动,进而导致不能及时地平稳经济波动,进一步对比证明泰勒规则对于平稳经济最有效。同时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勃 高波
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利用中国1998-2006年的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存款准备金实际利率、中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实际再贴现率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使用协整检验、长短期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和各种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中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实际利率、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和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地价存在负向影响;长期而言,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而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现阶段选择适当...
关键词:
利率 房价 地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烽 程阳锋 陈劲松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汇率由于平价成立的前提假设较为严格,其在现实经济中难以成立,所以购买力平价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准确地测算出均衡汇率水平和解释实际汇率的波动。90年代以来新兴的均衡汇率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翟乃森 钟春平
本文通过构建加入货币政策冲击、土地供给冲击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国房价波动的驱动因素、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的传递机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贝叶斯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土地供给冲击解释了90%的房价波动,偏好冲击、财政支出冲击的解释能力不足。再者,房地产市场通过信贷途径、部门之间对土地竞争性需求途径放大了外生冲击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结论,政府应依靠市场化的制度管理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波动对宏观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保林
文章主要在Lee et al.(2015)模型基础上探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对房价波动的影响,以房价波动度为被解释变量,生产者物价指数、人均GDP、利率、货币供给及汇率五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度为解释变量,选取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房价与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得到如下结论:整体而言,不论是全样本期间或金融危机前后,影响房价波动最重要因素为反映经济景气度的人均GDP波动和反映资金供求的货币供给波动,但两因素对不同区域及省市房价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由此得出,在抑制房价波动方面,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比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但考虑到地区经济差异,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或政策组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刚 李媛媛 谢永康
构建一个消费者与开发商的局部均衡模型,从理论框架方面对该影响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使我国房地产市场提早启动,量价齐升迅速进入繁荣阶段,是形成当前泡沫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其在不同阶段对量价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与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要适时、适度地发挥金融支持的正面影响和抑制其负面影响,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繁荣,并以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房地产市场 量价 局部均衡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宇鹏 赵庆明
1997年东南亚危机之后,学界将关注的目标转向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一些学者指出,金融体系脆弱是东南亚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理,以1961-2012年214个国家的宏观数据为样本,引入了利率、FDI、劳动力、出口、TFP、M2、政府公共支出、汇率等控制变量,采用时间维度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金融发展与GDP、投资、消费增速波动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以上三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宏观经济波动率越低,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新兴市场国家波动率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京曼 石先进
通过梳理中国宏观经济因素与房地产市场波动现状,应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二者间的动态联系进行分析,主要发现:收入水平不是造成中国房价波动的主要原因,信贷、利率与房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中国房市主要依赖信贷市场资本,股市融资能力较弱;房地产投资与房价之间存在强烈的循环作用。
关键词:
房价 房地产投资 宏观经济波动 脉冲响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关键词:
违约成本 去杠杆 金融冲击 预期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