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2)
2023(8912)
2022(7199)
2021(6489)
2020(5456)
2019(12215)
2018(11649)
2017(22350)
2016(11771)
2015(13085)
2014(12930)
2013(12861)
2012(11608)
2011(10080)
2010(10427)
2009(10496)
2008(9724)
2007(8602)
2006(7634)
2005(7186)
作者
(30590)
(25491)
(25149)
(24369)
(15910)
(12066)
(11580)
(9685)
(9522)
(9144)
(8688)
(8484)
(8188)
(8167)
(7964)
(7831)
(7427)
(7346)
(7240)
(7178)
(6337)
(6019)
(5976)
(5841)
(5733)
(5725)
(5587)
(5566)
(5059)
(5024)
学科
管理(46410)
(43311)
经济(43225)
(42125)
(37621)
企业(37621)
(32411)
(26382)
金融(26380)
(24517)
银行(24510)
(23610)
中国(20978)
(19664)
(17681)
财务(17654)
财务管理(17610)
方法(17158)
企业财务(16883)
数学(15116)
数学方法(15019)
财政(13432)
(12787)
业经(12148)
(12073)
体制(11302)
中国金融(11071)
地方(10977)
(10741)
(9937)
机构
学院(159044)
大学(158924)
(71834)
经济(70381)
管理(61117)
理学(51866)
理学院(51428)
管理学(50888)
管理学院(50589)
研究(50155)
(47602)
中国(47478)
财经(33169)
(31359)
(29896)
中心(25563)
科学(25265)
(24785)
财经大学(24530)
经济学(24300)
(23663)
经济学院(21955)
(20672)
研究所(20356)
金融(20296)
(20275)
(20099)
北京(19602)
银行(19580)
(19547)
基金
项目(100548)
科学(80697)
研究(77711)
基金(74975)
(62712)
国家(62185)
科学基金(55073)
社会(53186)
社会科(50731)
社会科学(50719)
基金项目(39212)
(39171)
教育(35053)
自然(32062)
(31472)
自然科(31352)
自然科学(31344)
自然科学基金(30813)
编号(30629)
资助(29931)
(26616)
成果(26244)
(23244)
国家社会(22924)
重点(22607)
(22153)
(21761)
课题(21267)
(21176)
教育部(21042)
期刊
(79503)
经济(79503)
研究(54980)
(44012)
中国(35864)
(33966)
金融(33966)
管理(23775)
学报(19602)
(18861)
科学(18150)
财经(17995)
大学(16574)
学学(15738)
(15268)
经济研究(13541)
教育(13114)
技术(12079)
业经(11406)
财会(11364)
农业(11224)
会计(10812)
问题(9778)
(8531)
财政(8531)
理论(8513)
(7903)
(7600)
通讯(7549)
会通(7537)
共检索到258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黎明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使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庞大的金融体系扩大了财富概念的外延,改变了传统财富形态。从物质财富到虚拟财富的转换,带来现代社会公平机制的深刻变化。社会公平不仅限于社会生产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也涵盖了金融体系中财富运动是否合理。金融体系健康有活力的财富运动使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机会共享成为可能。因此,金融超越了公平与效率之争,金融共享能够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公平。实现金融共享并不容易,必须汲取西方金融自由化的教训,加强社会主义金融监管,让金融创新回归服务大众的当代本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任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年均GDP增长超过9%,人均GDP目前已达3700美元,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突出表现在为城乡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孟楠  林鹏轩  
主权财富基金的飞速发展,因其规模巨大、运作隐秘,牵动各东道国的敏感神经,引发不少西方国家的敌视,并诱发金融保护主义。次贷危机后,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对面临危机的欧美金融机构的援手、注资行为,转变了人们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观念,其金融稳定职能的一面被逐渐认识和接受。文章从主权财富基金促使全球金融资本循环流动、维护汇率稳定、减缓市场价格波动和在危机时对金融机构的救助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主权财富基金的金融稳定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穆怀朋  
金融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无论是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是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都需要有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给予保障。伴随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部分金融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逐步显现,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对法律保障的迫切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乐  姚涛  
房产税作为房屋保有环节征收的一种直接税,能够起到调节财富公平分配的作用。本文依据广义的税收公平说,提出了衡量房产税财富公平的六个维度,并且在分析六个维度对房产税财富公平的作用机理上,提出了促进财富公平分配的房产税制度。首先对我国房地产税制进行了调整,其次对税基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和计税依据等税收要素进行了设计,最后对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房产价值评估制度和征管方式等房产税配套制度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家山  易行健  杨碧云  张凌霜  
提高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是金融助推共享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检验了财富差距扩大对居民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富差距越大地区的居民面临金融排斥的比率也越高,财富差距对以投资类金融排斥和融资类金融排斥衡量的细分金融排斥指标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概率随着财富分位数的上升而单调递减,财富差距扩大还会通过抑制金融知识和社会资本渠道提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富差距对贫穷、低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居民的金融排斥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财富差距对金融排斥的影响。本文相关研究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视角,为提高居民金融可得性、降低金融排斥和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新平  胡明清  邓腾腾  
考虑公平偏好的心理特征,本文将研发人员具有的横向公平偏好心理因素融入到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建立了基于业绩激励和创新知识产权激励的研发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分析了公平偏好心理对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对代理人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促使具有自豪偏好的员工为本职工作付出更多努力,但降低了共享知识努力水平;在有限工作时间和精力情况下,公平偏好能够促使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为知识共享付出更多努力,提高团队协同效应;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公平感较弱,企业应加大业绩激励强度;倘若研发团队的公平感较强,企业则应加大创新知识产权的激励强度;当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的协同效应增强时,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先明  
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内涵是财富共享。这种思想肇始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实践于西周初年,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系统阐发,最终由汉代的董仲舒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财富共享的标准有所不同,但保障平民百姓的基本生活,维持"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则是其中不变的基本准则。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阮敬  刘雅楠  
为实现可持续共享,提高人们获取收入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提高跨时间跨代际。而家庭财富转移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是提高这种能力最直接的举措之一。针对家庭财富转移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通过构建对数线性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和累积Logit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模式为子代收入等级对父代收入等级的继承,以及"向上"或"向下"对称的异质性流动;家庭财富为不同收入水平间的相对距离和可渗透性带来一定的帮助;家庭财富过高,不利于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共享;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升家庭财富存量,有助于加大收入底层向上层流动的机会;家庭财富的增加,有助于收入底层人群子代可持续共享水平大幅提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姚涛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房产税具有累进性。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房产税改革可以有效改善分配领域中的不公平状况。获取财政收入与调控房屋价格不适宜作为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标。调节贫富差距应该作为房产税制度设计的最重要目标,其他两个目标处于次要地位。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一是将农村地区纳入征税范围;二是设立差别税率;三是免征额为当地上两年平均房价与每人35平方米的乘积金额;四是优先将房产税收入用于保障房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靳卫东  
公平和效率都有多种含义,这是产生"公平与效率之争"的一个重要根源。在现阶段,公平的内涵主要是经济公平,特别是收入平等;效率的内涵主要是经济效率,特别是经济增长。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是"公平与效率之争"的核心内容,由此产生了多种观点。这些观点在特定条件下都有合理性,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组合发生了大幅变动,改善经济公平状况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宝库  吴正祥  郭婷婷  
在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中加入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分为制造商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和制造商不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两种情形,分别研究了不同情形下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性以及零售商公平偏好对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偏好对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性的影响在于其影响收益共享契约被接受的条件;当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较低时,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可以实现渠道的完美共赢协调;当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达到一定值时,收益共享契约机制的协调性将会失效。此外,当收益共享契约对制造商考虑和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的两种情形均可以实现渠道的完美共赢协调时,制造商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有利于其自身...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祁敬宇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问题,就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从公平与效率的思辨、当代中国社会各群体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状态简析、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