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8)
2023(16581)
2022(13561)
2021(12483)
2020(10476)
2019(23587)
2018(23374)
2017(45231)
2016(24441)
2015(27417)
2014(27060)
2013(26225)
2012(23730)
2011(21241)
2010(21728)
2009(20680)
2008(19797)
2007(18057)
2006(15580)
2005(14215)
作者
(68983)
(57446)
(57364)
(54931)
(36408)
(27616)
(26310)
(22260)
(21766)
(20620)
(19452)
(19393)
(18205)
(18169)
(17947)
(17866)
(17377)
(16970)
(16859)
(16401)
(14247)
(14215)
(14130)
(13123)
(13054)
(12972)
(12868)
(12797)
(11643)
(11479)
学科
(98133)
经济(98037)
(66909)
管理(66833)
(55015)
企业(55015)
方法(45023)
数学(39829)
数学方法(39148)
中国(32087)
(28912)
金融(28910)
(28236)
(27340)
银行(27310)
(26653)
(26289)
业经(22878)
(22193)
(20219)
地方(20206)
农业(18722)
(18318)
贸易(18305)
(17848)
(17797)
财务(17785)
财务管理(17742)
理论(17470)
企业财务(16909)
机构
学院(342118)
大学(339009)
(137538)
经济(134529)
管理(127151)
研究(113038)
理学(109498)
理学院(108290)
管理学(105969)
管理学院(105362)
中国(91034)
(70696)
科学(69569)
(64977)
(58152)
(57095)
中心(54268)
财经(51916)
研究所(51872)
(51332)
业大(50447)
(47012)
农业(45708)
(44649)
师范(44174)
北京(44117)
经济学(43415)
(42048)
(40750)
经济学院(39237)
基金
项目(226370)
科学(177562)
研究(165167)
基金(163039)
(142090)
国家(140933)
科学基金(120584)
社会(104373)
社会科(98907)
社会科学(98877)
(90016)
基金项目(84872)
教育(77556)
自然(77472)
自然科(75731)
自然科学(75712)
(75098)
自然科学基金(74348)
编号(68164)
资助(67491)
成果(55754)
重点(51842)
(49446)
(48941)
课题(47418)
(47382)
创新(44347)
科研(43690)
国家社会(43037)
(42853)
期刊
(149115)
经济(149115)
研究(97607)
中国(65999)
学报(54303)
(54228)
(51584)
科学(49093)
管理(45824)
(44232)
金融(44232)
大学(41299)
学学(39019)
教育(38526)
农业(35937)
技术(30152)
财经(25798)
业经(25219)
经济研究(25162)
(22148)
问题(19465)
(19206)
统计(17589)
(17270)
技术经济(16434)
(16263)
理论(15829)
(15774)
商业(15717)
图书(14899)
共检索到505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小芝  黎杰生  
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全球金融治理,相比霸权治理模式,更多学者主张应采用多边主义治理模式。多边主义模式究竟是不是真的适合?需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考证。本文主要是从现实角度出发,站在各主权国家的立场上,看多边主义治理模式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本文以对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参与为例,采取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看各主权国家是否能够达成合作,从而实践多边主义治理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雅珍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可行模式。文章从金融竞争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在中国现实的约束条件下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一种现实模式选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生华  陈宏辉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公司治理模式是否趋同的问题,是比较公司治理学派争论的核心。通过选取六个定量指标来分析近 2 0年来世界上四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趋势,可以发现经验数据并不支持趋同论的观点。全球化会导致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相互学习和相互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公司治理模式将会趋同。这一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我国在选择公司治理模式时绝不能刻意模仿和盲目照搬,只有很好地适应我国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公司治理模式才可能发挥最佳治理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小芝  
当前,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着霸权稳定论和多边主义思想的争论。本文采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霸权治理和多边主义治理模式下,全球金融体系的整体成本和收益及成本收益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在金融全球化的初级阶段,霸权治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收益较高,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边主义治理将逐渐趋于一个正的极限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盛杰  
文章针对正在不断深化的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转变视角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效应和现实可行性,指出近年来相关方面的发展已经为人民币将来走向国际化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但人民币国际化仍处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一些有待突破的困境,并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顺势适当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辛子波  
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发展中国家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金融深化理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从四个方面论述具体的挑战,进而从凯恩斯及后凯恩斯学派和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角度出发对金融深化理论提出质疑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反思,并对金融深化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乔之  陈高翔  
本文从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大都有表现为货币危机的事实,指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机构投机者对国际货币关系的冲击与挑战,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在四个方面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扈照轼  
在金融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一大特点的背景下,金融安全和金融保障成为金融全球化的不可分割的伴生物,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关注。金融全球化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金融全球化给全球经济金融、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在金本位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有助于一国积累黄金储备,维持本币与黄金挂钩及其国际影响力。但在信用货币本位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实力显得更为重要。美国凭借强大的金融实力,在国际分工和货币博弈中占尽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为防范资本流动冲击,被迫积累贸易顺差,将大量外汇储备投向美国,维护美元的地位。金融危机后,金融全球化步伐放慢,但很难逆转。美国经济金融调整较快,虽然美元面临贬值压力,但其地位不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实力相对上升,但仍是"美元区"的一部分;国际收支顺差仍很大,中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可能超过美国对中国资金的需求,这将削弱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博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截至目前,亚洲金融合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66-1997)是日本和美国主导下、以减贫为主的金融支持阶段;第二阶段(1997-2007)是金融危机驱动下的合作起步阶段;第三阶段(2008年以来)是合作深化阶段。然而,对美元流动性的高度依赖、区内金融市场不发达、合作向心力不强等因素仍制约着亚洲金融合作步伐。本文从风险防范、治理结构、市场结构、合作机制等方面对深化亚洲金融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对香港的独特作用以及商业银行如何促进亚洲金融合作进行了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谢红玫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力量是中性的,金融对实体经济正由依赖向排斥方向发展,对预算软约束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领域供给过度,而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贫困人口表现出较强的金融抑制。本文以新常态下的普惠金融为出发点,对当前推行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及传统金融体系下金融与普惠之间的本质矛盾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技术条件与政策环境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金融与普惠的耦合,进而实现商业可持续原则下的效率与公平统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谢红玫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力量是中性的,金融对实体经济正由依赖向排斥方向发展,对预算软约束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领域供给过度,而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贫困人口表现出较强的金融抑制。本文以新常态下的普惠金融为出发点,对当前推行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及传统金融体系下金融与普惠之间的本质矛盾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技术条件与政策环境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金融与普惠的耦合,进而实现商业可持续原则下的效率与公平统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学政  
区域不仅包括以时空为特性的实际区域,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包括虚拟区域。创意产业在各种区域中的发展也适合于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它实际上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的实证性表现。将创意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者支柱产业需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营造符合其发展的社会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