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9)
- 2023(10067)
- 2022(7631)
- 2021(6727)
- 2020(5554)
- 2019(12244)
- 2018(11914)
- 2017(22985)
- 2016(12209)
- 2015(13510)
- 2014(13085)
- 2013(12446)
- 2012(11388)
- 2011(10093)
- 2010(10374)
- 2009(9843)
- 2008(8868)
- 2007(8029)
- 2006(7325)
- 2005(6890)
- 学科
- 济(49430)
- 经济(49368)
- 业(34470)
- 管理(33222)
- 企(27536)
- 企业(27536)
- 融(27514)
- 金融(27513)
- 银(25058)
- 银行(25037)
- 行(24298)
- 中国(23151)
- 方法(18218)
- 数学(15876)
- 数学方法(15714)
- 财(15659)
- 制(14830)
- 农(14715)
- 业经(13620)
- 地方(12501)
- 中国金融(11232)
- 农业(10557)
- 体(10071)
- 务(10064)
- 财务(10036)
- 财务管理(10009)
- 企业财务(9657)
- 贸(9409)
- 学(9402)
- 贸易(9397)
- 机构
- 大学(166017)
- 学院(165460)
- 济(72629)
- 经济(71211)
- 管理(59356)
- 研究(58903)
- 中国(52867)
- 理学(50548)
- 理学院(49962)
- 管理学(49041)
- 管理学院(48738)
- 财(36545)
- 京(34527)
- 科学(33970)
- 所(29327)
- 中心(29088)
- 财经(28931)
- 农(27746)
- 研究所(26759)
- 经(26459)
- 江(25534)
- 经济学(24983)
- 经济学院(22833)
- 业大(22575)
- 财经大学(21863)
- 农业(21563)
- 北京(21475)
- 融(21448)
- 院(21325)
- 银(21235)
- 基金
- 项目(111877)
- 科学(89136)
- 基金(83246)
- 研究(82090)
- 家(73083)
- 国家(72509)
- 科学基金(62145)
- 社会(54940)
- 社会科(52356)
- 社会科学(52343)
- 基金项目(43502)
- 省(42632)
- 自然(38329)
- 自然科(37561)
- 自然科学(37550)
- 自然科学基金(36933)
- 教育(36676)
- 划(35912)
- 资助(32923)
- 编号(31887)
- 成果(26322)
- 重点(25999)
- 发(25152)
- 部(24948)
- 国家社会(24241)
- 创(23765)
- 创新(22363)
- 课题(22079)
- 教育部(21759)
- 科研(21425)
共检索到259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晋重文 毛晓琴 李玉峰
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 ,当前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 ,尽管这些负面效应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的 ,但并不能对此毫无管制 ,放任自流。中央银行应该并且能够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文章还通过比较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负面效应 中央银行 监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岭
城市公用事业是为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管道燃气、公共交通等行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公用事业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并主张在一定地域内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普遍存在竞争活力不足、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较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城市公用事业部分领域具有可经营性,这些领域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这意味着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可经营性的城市公用事业领域。通常,民营企业在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战略选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兴华 胡芳
金融集团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由复杂组织结构及集团内部交易等问题引起的特定风险。"金融集团联合论坛"自成立起来,先后发布多项旨在监督金融集团稳健运营的文件,以切实加强对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监管。欧盟理事会发布的"监管指令"消弭了欧盟对金融集团监管的重复、脱节现象,使欧盟监管由行业监管向跨行业监管、由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的方向过渡。
关键词:
金融集团 合作监管 联合论坛 监管指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简介勃兰特·坎德龙(Bertrand Candelon),比利时鲁汶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覆盖国际金融学、汇率风险管理和计量经济学等,多年来一直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学者主持一些项目的研究,同时主持法国路易·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基金会风险管理与投资策略项目,在《国际经济评论》《银行与金融杂志》《金融计量学杂志》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40余篇。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11届国际金融方法国际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正在此讲学的坎德
关键词:
全球化 负面影响 新常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家敏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界定了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区别。从服务类型、服务规则等方面对金融服务作了详细规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中妥善解决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则的关系、金融自由化与维护金融秩序的关系至关重要。GATS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构筑了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的法律监管框架,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关键词:
WTO GATS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阎庆民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促进金融效率提高的同时 ,也带来相应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到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不仅取决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以及具有风险约束力的市场主体 ,也取决于监管者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 ,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当中。监管也不例外。因此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有效的银行监管、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俊豪 蒋晓青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已在促进城市公用事业效率,增强城市公用产品的供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民营化中也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价格过快上涨、普遍服务难以保障、政府承诺缺失和政府高价回购等负面效应。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减少民营化负面效应的基本对策是,建立与完善有关民营化的法规政策体系、明确城市公用事业的管制机构及其职能和加强对城市公用事业的政府责任来促进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城市公用事业 民营化 公益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全先银
在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金融领域如何通过建立金融监管"负面清单"制度,以厘清市场与金融监管的边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在阐释金融监管负面清单涵义的基础上,分析金融监管负面清单的内容以及建立负面清单的效应,并对中国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负面清单 建立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红 郭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金融科技应运而生,对传统的金融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金融科技风险包括金融科技合规风险、金融科技操作风险、金融科技信用风险、金融科技法律风险、金融科技市场风险、金融科技流动性风险、金融科技声誉风险,具有复杂性、内生性、非平衡性、易变性。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给现有风险防范体系带来的冲击,应从金融科技平台建设、合规科技应用、金融安全与反欺诈技术开发着手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从创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监管沙箱模式、优化监管科技生态环境着手发展监管科技;从完善金融科技法律、制度、人才、政策服务、监管基本规则、信用体系着手构建金融科技风险全面管理体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晓星 陈学彬
金融全球化的动因是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引起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此面临许多新的金融监管问题:新的监管需求,传统监管方法的局限性,处理金融竞争方法的调整,消费者保护,监管成本的控制,监管协调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要进一步面对跨国金融活动、国际金融标准和监管执行力的挑战。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问题与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胜亮
1.完善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首先,根据审慎性原则,完善和创新金融监管内容。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完善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市场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以降低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提高金融业的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保障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新的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形式,允许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形式走向分行、子行、合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