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3)
2023(10954)
2022(8624)
2021(7992)
2020(6496)
2019(14672)
2018(14313)
2017(27617)
2016(14307)
2015(16351)
2014(15797)
2013(15480)
2012(14177)
2011(12718)
2010(12858)
2009(12261)
2008(11407)
2007(10189)
2006(9332)
2005(8827)
作者
(38245)
(31544)
(31486)
(30131)
(20348)
(14955)
(14365)
(12326)
(12108)
(11162)
(10937)
(10457)
(10280)
(9963)
(9942)
(9928)
(9390)
(9230)
(9051)
(8530)
(8016)
(7774)
(7461)
(7200)
(7199)
(7099)
(7047)
(6687)
(6296)
(6230)
学科
(62683)
经济(62622)
(42768)
管理(40417)
(34805)
企业(34805)
中国(28795)
(28012)
金融(28012)
(26317)
银行(26312)
(25585)
方法(22877)
数学(20164)
数学方法(20041)
(17843)
(17598)
(16837)
业经(15838)
(14938)
贸易(14921)
(14723)
地方(13823)
农业(12195)
(11830)
中国金融(11464)
(10797)
财务(10761)
财务管理(10738)
企业财务(10294)
机构
大学(197910)
学院(197660)
(95695)
经济(94073)
管理(73819)
研究(73007)
中国(65920)
理学(62379)
理学院(61721)
管理学(60992)
管理学院(60596)
(44497)
(42054)
科学(38038)
财经(35424)
(35336)
中心(34520)
(32487)
经济学(32078)
研究所(31881)
经济学院(28940)
(28260)
北京(27330)
(27293)
财经大学(26656)
(26253)
(24491)
(24324)
师范(24127)
金融(24062)
基金
项目(126479)
科学(101591)
研究(96645)
基金(95142)
(81944)
国家(81315)
科学基金(70024)
社会(65719)
社会科(62682)
社会科学(62670)
基金项目(48519)
(45464)
教育(43203)
自然(41306)
自然科(40461)
自然科学(40455)
自然科学基金(39820)
资助(39135)
(38930)
编号(37740)
成果(31496)
(29794)
国家社会(28997)
重点(28980)
(28860)
中国(27243)
(26779)
教育部(26426)
课题(26426)
(25866)
期刊
(103775)
经济(103775)
研究(66870)
中国(41639)
(38782)
金融(38782)
(33389)
管理(29686)
(26658)
科学(26022)
学报(25070)
大学(20433)
学学(19158)
经济研究(18557)
财经(18445)
教育(18355)
农业(17458)
(15993)
技术(15483)
业经(15126)
(14269)
国际(14073)
问题(13928)
世界(12841)
(10250)
技术经济(9470)
现代(9442)
理论(9271)
(8390)
论坛(8390)
共检索到316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文云  
中国金融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挑战,作为金融监管的制度基础,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同样面临如何适应中国金融业全球化与区域化的问题。本文认为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监管法律的制度建设,应以法律协调的方式进行。本文从分析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的特征入手,明确了全球化区域化对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需求,然后在具体分析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法律协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目标、原则及其协调方式的选择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国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重点,与该国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特性有密切关系。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金融结构渐进式、趋势性调整和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变化。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结构亦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点是:监管模式上,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功能上的一致;监管架构上,在功能调整后的央行和赋予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监管重点从资本监管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监管方式从传统监管逐步过渡到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并渐进至以智能监管为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国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重点,与该国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特性有密切关系。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金融结构渐进式、趋势性调整和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变化。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结构亦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点是:监管模式上,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功能上的一致;监管架构上,在功能调整后的央行和赋予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监管重点从资本监管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监管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家敏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界定了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区别。从服务类型、服务规则等方面对金融服务作了详细规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中妥善解决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则的关系、金融自由化与维护金融秩序的关系至关重要。GATS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构筑了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的法律监管框架,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沈长征  
从金融监管改革历史看,虽然各国金融监管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总体而言,金融监管改革都是程度不同的危机推动与问题导向,以事后的完善为主,缺乏前瞻性。本文在总结国际金融监管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并从改革目标与推进思路两个方面提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框架以及若干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逐步确立。为此,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加快实施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战略,建立和完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安全保障,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考察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变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入手,全面分析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战略构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立洲  
一、金融结构内涵及变动 1.金融结构内涵。美国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教授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金融结构即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谢平  杨硕  
我国已经形成了各种跨市场、跨机构和跨产品的金融交叉业务模式,金融体系愈加复杂,相继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本文以当前金融体系和监管中存在的十二个热点问题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的争议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厘清了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目标,并在总结评价当前热议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本文核心观点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国内外监管经验也表明并不存在最优金融监管范式,每种金融监管模式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监管也并非越统一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越好,关键要厘清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