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6)
2023(8545)
2022(6337)
2021(5565)
2020(4421)
2019(9715)
2018(9239)
2017(18212)
2016(9378)
2015(10494)
2014(10365)
2013(10016)
2012(8798)
2011(7845)
2010(8159)
2009(8083)
2008(7014)
2007(6465)
2006(5968)
2005(5909)
作者
(26103)
(21575)
(21315)
(20510)
(13752)
(10216)
(9865)
(8533)
(7943)
(7638)
(7349)
(7260)
(6902)
(6861)
(6820)
(6805)
(6374)
(6263)
(6214)
(5802)
(5279)
(5246)
(4956)
(4943)
(4888)
(4882)
(4734)
(4633)
(4367)
(4182)
学科
(41663)
经济(41621)
(28100)
(26584)
金融(26584)
管理(25866)
(23405)
银行(23398)
(22780)
(22587)
企业(22587)
中国(21383)
方法(13803)
(12504)
数学(12162)
(12123)
数学方法(12073)
业经(11704)
地方(11524)
(11359)
中国金融(11158)
农业(8542)
(8210)
贸易(8196)
(8040)
财务(8014)
财务管理(8000)
(7976)
(7975)
企业财务(7700)
机构
学院(131118)
大学(130069)
(60616)
经济(59403)
管理(48167)
研究(45899)
中国(43995)
理学(40390)
理学院(39958)
管理学(39330)
管理学院(39080)
(29602)
(26985)
科学(23833)
中心(23453)
财经(23351)
(22270)
(21233)
经济学(20597)
(20331)
(20324)
(20071)
金融(19952)
研究所(19783)
银行(19369)
(19309)
经济学院(18597)
(17982)
财经大学(17527)
北京(17106)
基金
项目(82982)
科学(66312)
研究(63150)
基金(61384)
(52476)
国家(52017)
科学基金(45430)
社会(42490)
社会科(40508)
社会科学(40498)
(31701)
基金项目(31600)
教育(27904)
自然(27039)
自然科(26519)
自然科学(26515)
自然科学基金(26074)
(26029)
编号(25215)
资助(24526)
成果(20549)
(19159)
重点(18981)
国家社会(18335)
(18142)
(17968)
课题(17477)
创新(16821)
(16734)
(16529)
期刊
(68765)
经济(68765)
研究(44326)
(34326)
金融(34326)
中国(28452)
(23068)
管理(19707)
(19028)
学报(17045)
科学(16556)
大学(13781)
学学(13048)
财经(12721)
教育(11822)
经济研究(11723)
农业(11649)
业经(11012)
(10950)
技术(10484)
问题(9100)
国际(8249)
(7794)
理论(7709)
实践(6795)
(6795)
世界(6620)
商业(6507)
现代(6480)
(6191)
共检索到215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范小云  刘粮  陈雷  
本文通过梳理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脉络,发现传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通常将对经济区域、货币区域和决策主体的简化假设统一起来进行建模分析,政策制定者关注重点在于对"货币三元悖论"的选择上。本文在探讨金融因素在理论分析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的基础上,提出传统假设下对国际资本流动分析的弊端,以及对金融全球化、金融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即"金融三元悖论"的思考。本文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研究的新思路应该打破经济领域界限,考虑国际货币的重要地位以及多元决策主体的差异性,从跨国银行和跨国非金融企业的联合资产负债表入手,以总资本流动为分析重点,探索总外部头寸背后暗含的流动性总量和金融不稳定特征,从而为一国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提出实现国内金融稳定提供合理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和跨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钟茜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布鲁木  叶沙·雅德乌  张磊  邓建鹏  何安琰  丁开杰  
无论是为了应对智能投顾、人工智能,还是应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兴起,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各国监管者都将监管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作为首要政策。然而,将传统监管策略应用于新的技术生态系统仍然存在根本性的困难。文章认为,部分挑战在于管理权衡伴随着监管创新,因为这些创新可能有益也可能损害金融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困境也源于一种普遍认定,即今天的金融科技不过是几个世纪以来金融创新实践的延续。通过展示三元悖论如何不可避免地约束着金融创新的监管,文章为理解和规范金融科技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具体而言,在寻求提供明确规则、维护市场诚信和鼓励金融创新时,监管者长期以来只能实现这三个目标中的两个。此外,由于当下的创新将金融服务供应链分割为不连续的部分,未经检验的前沿技术正对传统金融功能进行去中介化,加剧了历来体现在三元悖论中的权衡困难,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与收益难以预测。文章对监管机构应对三元悖论采取的策略进行了类型化,认为它们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反应中运作,随后提出了一些补充性监管手段,以支持市场监管、监管实验与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月蔚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必然会面临三元悖论的约束。本文通过构建三元悖论政策指数,运用1970-2010年间5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外汇储备、金融发展水平对三元悖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与金融一体化三个政策目标之间确实存在着冲突,但当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高于20%时,能够有效缓解三元悖论下的政策目标冲突,进而降低国内产出波动程度;第二,外汇储备囤积过量可能会带来本国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第三,金融发展水平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呈现非线性,这种影响在新兴市场国家较为明显。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货币政策独立性越强、金融一体化程度越高,对于降低产出波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超  周兵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更为复杂,稳定的金融环境对于实体经济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元悖论强调一国的汇率安排、货币政策与资本流动三个目标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两个,必然要放弃第三个目标,本文在三元悖论框架下,综合考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不稳定因素,在稳金融过程中,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政策合力,突出"稳金融"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等战略的结合,提出"稳金融"的具体实施方法。本文是基于三元悖论对当前复杂金融形势进行的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与探讨,是对稳金融措施的一次详细总结,对于国家和地区实现金融稳定目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红   苗蕊  
本文利用2001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43个经济体数据,基于“三元悖论”有效性视角,采用带有交乘项的probit模型,研究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是引起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原因,全球金融周期“繁荣”时期,可能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激增;全球金融周期“萧条”时期,可能会引发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汇率制度弹性提高能够削弱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通过提高汇率制度弹性防范外部冲击的举措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更为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影响不同,这与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有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晓  
在新常态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创新已经提速,其与金融稳定的组合将是未来较为明确的"政策组合",在此过程中,银行将不得不承担较高的风险。为了防止银行高风险承担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及金融稳定的维护过程衍生的种种负面效应,我们必须转变监管理念,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这是解决"三元悖论"中相关政策矛盾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在策略上也需要明确流动性管理核心地位,以有效配合宏观审慎监管,也要构建统一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以实现金融稳定的"可持续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毕家新  
亚洲金融危机后,"三元悖论"被明确提出,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论断。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汇率稳定及资本管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控制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等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靳玉英  周兵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视角,分析29个新兴市场国家三元悖论框架的演化及该框架选择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新兴市场国家的三元悖论框架未遵循三元悖论,而是呈现"中间化"的特征;其次,中间化的三元悖论框架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第三,储备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作用显著,能缓解三元悖论框架分离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但不能弱化三元悖论框架分离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我的演讲着重讨论汇率体系和三种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和整个亚洲在这种情况下所发挥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厚文  王龙  陈淮  余永定  周刚  黄范章  林志远  
经济全球化及其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愈益显示了金融的突出地位和作用,然而世界各国在金融全球化的赛场上并非处于同一起跑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既提供了机遇,又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因而中国作为已经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并且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发展中大国,在制定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时,必须积极而审慎地对待金融全球化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举行笔谈会,特邀七位专家学者就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取的对策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讨推向深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腾  范合君  
《应用公司金融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7年19卷第1期第8~15页刊登了RenéM.Stulz的一篇题为"金融全球化的限制"(The Limits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的文章。文章指出,尽管过去60年来在国际投资活动中潜在壁垒得以大幅度降低,但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一直受到明显的限制。作者认为基于所谓的双重代理问题,国家性质对金融决策的制定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国家控制者和公司内部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牺牲外部投资者利益,于是双重代理问题产生。当这种双重代理问题很严重时,分散所有权是无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