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9)
2023(13333)
2022(10748)
2021(9654)
2020(7840)
2019(17504)
2018(17135)
2017(32119)
2016(17495)
2015(19277)
2014(19477)
2013(19051)
2012(18281)
2011(16760)
2010(17429)
2009(16532)
2008(15312)
2007(13922)
2006(12797)
2005(12187)
作者
(51803)
(42710)
(42542)
(40655)
(27338)
(20392)
(19362)
(16504)
(16486)
(15446)
(14813)
(14321)
(13953)
(13891)
(13669)
(13288)
(12589)
(12586)
(12338)
(12029)
(11263)
(10564)
(10473)
(9988)
(9864)
(9587)
(9549)
(9341)
(8771)
(8593)
学科
(91126)
经济(91046)
管理(47224)
(44774)
(35042)
企业(35042)
中国(32156)
地方(28900)
(27326)
金融(27319)
(25608)
银行(25577)
方法(25062)
(24899)
(21929)
数学(21520)
数学方法(21376)
业经(20631)
(20025)
(19550)
(17683)
地方经济(16594)
农业(15341)
(14407)
产业(13444)
(13320)
(13239)
贸易(13222)
(12690)
理论(12418)
机构
学院(250057)
大学(246610)
(113221)
经济(110794)
研究(96533)
管理(86840)
中国(78697)
理学(72141)
理学院(71239)
管理学(70089)
管理学院(69615)
科学(55607)
(53937)
(52934)
(49803)
研究所(44588)
中心(43990)
(42680)
(40588)
财经(40380)
(36373)
经济学(36248)
北京(35118)
(34983)
(34293)
师范(33884)
业大(33651)
(32948)
农业(32786)
经济学院(32256)
基金
项目(155102)
科学(121163)
研究(117003)
基金(108986)
(94763)
国家(93897)
科学基金(79204)
社会(75052)
社会科(71275)
社会科学(71260)
(62975)
基金项目(56153)
教育(52861)
(51644)
编号(47429)
自然(47152)
自然科(46035)
自然科学(46021)
自然科学基金(45197)
资助(45028)
(40532)
成果(39864)
重点(35964)
课题(35392)
(33338)
发展(33228)
(32713)
(32135)
国家社会(31236)
创新(30165)
期刊
(140927)
经济(140927)
研究(86088)
中国(60859)
(40661)
(40626)
(40624)
金融(40624)
学报(37632)
管理(35402)
科学(34455)
教育(31133)
大学(28798)
学学(27200)
农业(26668)
经济研究(24047)
技术(23260)
业经(22294)
财经(21393)
(18649)
问题(17689)
(13639)
(13370)
技术经济(13273)
世界(13212)
国际(12621)
商业(12285)
统计(11764)
现代(11458)
经济问题(11406)
共检索到417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从金融的本质和金融体系的根本功能角度出发,分析金融体系结构如何转型可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特征的时序变迁特征,然后将金融体系结构特征的转变与金融调控的中枢机构(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和金融价格传导体系建设联系起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结构转型以支持中国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融资功能的实际情况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比例已经突破了“二八格局”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传统印象,迈入“三七格局”。本文提出,从实践层面看,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结构转型的重点不仅在于推动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规模的比例转变,也不仅在于权衡市场主导还是银行主导更占优势,而更在于直接和间接融资的市场化机制转变和现代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和深化程度,对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大、发展质量高,经济地位重要,金融基础雄厚。但是,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仍有阻碍与瓶颈,表现为精准型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体制机制运行通畅性不够、区域金融体系的布局有待优化。金融体系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应继续深化该区域接轨世界、示范全国的功能与作用,接轨世界金融标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知识产权金融体系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和中小微企业征信难问题的化解为服务重点,形成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同时,应注重发挥央企引领作用,发挥中央金融企业专业优势和中央实体企业行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快长三角区域金融要素积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从双管齐下普惠民生、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制优化流程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四个方面,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中明  刘倩  李洁  卜亚  
金融科技是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既有直接促进机制,又有通过赋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间接机制。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基于实际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效应,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长期信贷价格均存在中介效应。疏通金融科技支持实体企业渠道,完善金融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机制,提升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促进科技引领的金融供给端与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端的无缝对接,是实现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正>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取得成效普惠金融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激活实体经济血脉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而普惠金融通过扩大覆盖面、加深数字化等途径,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可以为企业优化多元融资方式提供资金便利,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中小企业为技术创新寻找资金的时间与交易成本。
关键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忠明  万光彩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的关键,而将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要素效率上来,其重要动力源于科技创新。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成长关键是能否得到很好的融资,而一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市场在为科技创新项目的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必须跟上。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提高银行体系的融资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建华  舒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金融迅速崛起,在支持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明显。同时也面临很多瓶颈,如“金、企”对接不通畅,过度拓展金融业务,金融政策制度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且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地方农商行为主体的地方金融综合实力薄弱,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实力有限。因此,发挥地方金融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优势,需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企”对接效率,引导地方金融坚守主责主业,突出优势互补,保持政策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鼓励地方资本持续回流实体,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地方金融融资渠道,构建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竹  周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金融体系作为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金融效率不断提高,金融规模逐渐扩大,金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但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波动剧烈,反映出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的效率较低。本文从金融效率、金融结构、金融规模三个维度共9个指标来评价金融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2008—2017年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最高,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大,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逐年下降表明二者匹配错位。可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把金融资金高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资金,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并着力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绮琪  
实体经济和金融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在不断得到改善。现阶段,实体经济处于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爬坡阶段,整体环境更有利于金融更好地发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有与实体经济需求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发展策略。深圳目前正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圳金融业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引导生产方式和发展动力变革、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面对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带来的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金融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金融业需抓住实体经济质量型发展特征,不断提升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协调性,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雷  周铃  毛丹玲  
基于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金融需求、普惠金融需求和金融基础设施需求,详细探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金融科技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提高投资效率,满足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新金融需求,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其次,金融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满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普惠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此外,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输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还有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振  付琼  
科学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业注入了无限的创新动力,推动了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在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运转的新动力,在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个人消费金融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我国应建立数字技术驱动的商业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产业格局、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从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涛  刘笑萍  刘亿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当前金融支持体系不能满足高质量海外投资需求。金融支持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使企业迈过"融资约束门槛",通过充足的资金保证研发投入,帮助企业跨越"生产率门槛"。建立与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优势互补,拓展海外投资多元融资渠道;区域金融发展"补短板",适应开放经济新局面;加快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服务企业国际经营需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拓宽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渠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朝华  彭建刚  
金融交易的达成只能是交易双方成本—收益原则的同时满足、金融交易的属性和金融交易治理能力的属性耦合的结果。现实中存在市场、中介和科层治理的结构关系正是金融供求"三重耦合"的结果。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资金供给方的效率是改变金融交易治理结构的主要方向,市场、中介和科层的效率差异可能改变交易治理的边界,从而决定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但不存在某种治理形式消亡的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