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5)
- 2023(15757)
- 2022(13206)
- 2021(11991)
- 2020(10351)
- 2019(23710)
- 2018(23407)
- 2017(44963)
- 2016(24543)
- 2015(27860)
- 2014(28154)
- 2013(27673)
- 2012(25837)
- 2011(23522)
- 2010(23881)
- 2009(22976)
- 2008(22269)
- 2007(20308)
- 2006(17525)
- 2005(16073)
- 学科
- 济(100470)
- 经济(100323)
- 管理(75139)
- 业(71770)
- 企(60963)
- 企业(60963)
- 方法(47948)
- 数学(41731)
- 数学方法(41317)
- 财(32559)
- 中国(31136)
- 融(29976)
- 金融(29968)
- 银(28383)
- 银行(28332)
- 行(27218)
- 制(26701)
- 农(25928)
- 学(22255)
- 业经(22117)
- 务(21281)
- 财务(21224)
- 财务管理(21171)
- 企业财务(20251)
- 地方(19489)
- 贸(18334)
- 贸易(18324)
- 体(18153)
- 理论(18038)
- 易(17794)
- 机构
- 大学(358056)
- 学院(355563)
- 济(147021)
- 经济(143770)
- 管理(133025)
- 研究(119493)
- 理学(114134)
- 理学院(112886)
- 管理学(110947)
- 管理学院(110293)
- 中国(97026)
- 京(74686)
- 财(74393)
- 科学(72041)
- 农(61873)
- 所(61115)
- 财经(58438)
- 中心(57126)
- 研究所(55188)
- 江(54532)
- 经(52983)
- 业大(52713)
- 农业(48878)
- 经济学(47130)
- 北京(46798)
- 范(44525)
- 师范(43994)
- 州(43678)
- 财经大学(43584)
- 院(42885)
- 基金
- 项目(232807)
- 科学(182738)
- 基金(169768)
- 研究(168410)
- 家(148396)
- 国家(147164)
- 科学基金(125404)
- 社会(107559)
- 社会科(102050)
- 社会科学(102023)
- 省(91100)
- 基金项目(89017)
- 自然(80606)
- 教育(78874)
- 自然科(78775)
- 自然科学(78747)
- 自然科学基金(77423)
- 划(76677)
- 资助(70469)
- 编号(67579)
- 成果(56713)
- 重点(52918)
- 部(52664)
- 发(48973)
- 创(48546)
- 课题(47718)
- 创新(45486)
- 制(45476)
- 教育部(45294)
- 科研(44971)
- 期刊
- 济(159125)
- 经济(159125)
- 研究(105820)
- 中国(72851)
- 财(61157)
- 学报(59435)
- 农(55772)
- 科学(51959)
- 管理(48409)
- 融(47713)
- 金融(47713)
- 大学(44840)
- 学学(42529)
- 教育(37588)
- 农业(36049)
- 财经(30546)
- 技术(29368)
- 经(26157)
- 经济研究(25861)
- 业经(24457)
- 问题(21028)
- 业(19060)
- 版(17919)
- 理论(17591)
- 贸(17263)
- 统计(16968)
- 技术经济(16721)
- 财会(15886)
- 实践(15735)
- 践(15735)
共检索到537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科
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 发生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柳 李力 韩梦瑶
本文选取1993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实证结果和信贷数据分析还揭示当前我国已出现信贷过速扩张,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风险凸显,外币信贷风险突出,这要求监管机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强化人民币信贷管控的同时更要重视外汇信贷监控。
关键词: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飞鸣
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均平
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效应是导致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本文对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认为不仅在信贷市场上存在顺周期效应,资本市场同样也存在顺周期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金融加速器、财富效应等传导至实体经济,放大经济波动周期。本文随后在顺周期的框架下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机制,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实例加以验证。
关键词:
顺周期效应 金融危机 发展 演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波 卢露
本文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2年期间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信号提取法来实证考察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调整指标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μ+σ的高危临界值标准下,2002Q1、2003Q2、2005Q1和2009Q1是我国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时期。GDP缺口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分别是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积累阶段和释放阶段较为合适的调整指标,而巴塞尔协议Ⅲ所建议的信贷/GDP缺口在整个阶段未能对缓冲资本的调整发出及时可靠的信号。无论是在积累阶段还是释放阶段,逆周期缓冲资本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过于依赖单一调整指标发出的信号,稳妥的政策决策还需关注其他维度的信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高宾
将制度量化,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推导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情形下,我国最优改革速度与最优改革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具有周期性特征,并且改革周期性具有内生性;最优改革速度随时间衰减,并且衰减力度递增;改革速度始终大于零,改革始终在推进;最优改革路径选择依赖于最优改革速度和改革起点,并且最优改革路径关于改革速度递减,关于改革初始条件递增。使用我国市场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命题进行检验,结果支持我国强制性改革周期的存在性,支持了相关命题。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改革收益 改革周期 制度变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文培 王昕 杨璠
选取科技金融体系中5个利益主体,政府、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非营利性中介机构、营利性中介机构,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固定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的角色,建立其他四方利益主体在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进化博弈模型,通过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互动在反复博弈中达到均衡的分析过程理解科技金融体系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利益相关者 生命周期 进化博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威廉·怀特 杨岚 徐晓羽 马莉
近几十年,中央银行成功地不断追求低通货膨胀目标制,降低了通胀和产出的可变性。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失衡和其他方面的失衡(明显持续地偏离历史标准)。如果这些失衡能恢复到均衡水平,应该会对产出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尽管这样的不利结果还仅仅是一种可能,但本文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从一个新的宏观金融稳定框架中受益,在这个框架中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更多地关注如何避免出现失衡现象。
关键词:
金融稳定 经济政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浩 朱小梅
加快构建具有韧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是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目标实现的制度支撑与安全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全球46个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韧性的典型事实,以外部金融冲击为切入点,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可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性渠道和投资者风险情绪传染渠道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负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负向溢出效应在发达经济体、金融开放度高及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中更强;(4)进一步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研究框架后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全球金融周期的风险上升阶段,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干预可以有效抑制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中国有效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也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供有益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体系 金融创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平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几年前,学术界就对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表示深度担忧,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国际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力度不够。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愈益突出。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缓解顺周期的补救措施及内在稳定指标,本文提出,将资本充足率计算与经济综合景气指标挂钩,比与资产价格挂钩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监管 顺周期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米运生 贺虹 李永杰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的增长效应,相对要素数量效应而言,配置效率权重日渐增加。本文对西方金融体系资本配置理论进行了归纳。文献表明,金融体系通过信息、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等机理,能促进资本配置于以预期收益(效益)、利润、长期资本形成等定义的“好”项目;通过监督和控制权市场等机理使资本配置于以专业化、风险、效率等定义的“好”企业。银行、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配置功能,机理与机制各不相同,且各有比较优势。在政策上,存在金融管制、金融抑制、金融发展(自由化)和金融约束等分歧。实证分析方面,通过间接或直接定义资本配置效率,不同程度证明了金融体系资本配置功能的存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亦岑 赵颖 杨燕
文章立足于保险业,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顺周期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点结论:(1)从我国保险业30年来的整体发展来看,其与宏观经济发展的波动状况有着长期的相关关系;(2)从顺周期性的另一个内涵出发,运用了谱分析的测算方法,剔除了数据的扰动因素,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了我国保险市场的承保周期在5年左右;(3)从局部来看,对截止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2001~2011年数据进行VAR模型下的分析,结果充分显示我国的保险业存在着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
保险业 顺周期性 逆周期监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溪 周晖
本文在现有关于保险公司保险周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保险公司经营中的顺周期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选取中国17家保险公司2003-2009年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保险公司的顺周期效应显著;此外,还发现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强于财险公司而投资业务弱于财险公司。本文建议对保险公司采取逆周期监管,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的平稳性,促进金融体系稳健经营。
关键词:
保险业 顺周期性 承保业务 投资业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武力超
本文采用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结构会有一个短期逆转的现象。而在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中,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并不十分充分,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结构变化的广度会小于那些金融体系结构均衡发展的国家。因此,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体系破坏而承担的成本更高,经济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不应仅仅关注金融体系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建立更为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而且注重提升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质量和法治完善程度,将有助于金融危机的治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结构 政府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