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1)
- 2023(8565)
- 2022(6910)
- 2021(6340)
- 2020(5215)
- 2019(11550)
- 2018(11004)
- 2017(21388)
- 2016(11065)
- 2015(12185)
- 2014(12188)
- 2013(11619)
- 2012(10598)
- 2011(9277)
- 2010(9474)
- 2009(9098)
- 2008(7792)
- 2007(6930)
- 2006(6018)
- 2005(5512)
- 学科
- 济(39693)
- 经济(39643)
- 管理(31457)
- 业(30924)
- 企(26463)
- 企业(26463)
- 融(25573)
- 金融(25566)
- 银(22938)
- 银行(22913)
- 行(22261)
- 中国(19591)
- 财(15451)
- 制(14668)
- 方法(14368)
- 数学(12226)
- 数学方法(12113)
- 农(11835)
- 体(11184)
- 中国金融(11123)
- 地方(11049)
- 业经(10664)
- 务(10602)
- 财务(10571)
- 财务管理(10556)
- 企业财务(10165)
- 学(8935)
- 体制(8516)
- 理论(8421)
- 农业(7924)
- 机构
- 学院(147912)
- 大学(145695)
- 济(62017)
- 经济(60666)
- 管理(53613)
- 研究(50708)
- 理学(45844)
- 中国(45546)
- 理学院(45354)
- 管理学(44589)
- 管理学院(44316)
- 财(31942)
- 京(29910)
- 科学(29179)
- 中心(25726)
- 财经(25099)
- 农(24942)
- 所(24670)
- 经(22859)
- 研究所(22398)
- 江(22246)
- 业大(20716)
- 经济学(20511)
- 农业(19455)
- 院(18949)
- 财经大学(18920)
- 融(18890)
- 经济学院(18684)
- 金融(18545)
- 北京(18486)
- 基金
- 项目(100467)
- 科学(79369)
- 研究(75859)
- 基金(72734)
- 家(63299)
- 国家(62723)
- 科学基金(53858)
- 社会(48894)
- 社会科(46482)
- 社会科学(46474)
- 省(40263)
- 基金项目(37974)
- 教育(34340)
- 划(33207)
- 自然(32912)
- 自然科(32205)
- 自然科学(32192)
- 自然科学基金(31635)
- 编号(30512)
- 资助(29043)
- 成果(25280)
- 重点(23206)
- 发(22473)
- 创(21932)
- 部(21887)
- 课题(21769)
- 国家社会(20771)
- 创新(20497)
- 性(19909)
- 制(19739)
共检索到22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郧会梅
本文对金融结构的视角进行了拓展,对其内涵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金融结构有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微观层次的金融结构是指各经济主体的内部金融结构,包括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和居民的资本结构;宏观的金融结构为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中观层次的金融结构指一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种结构,包括融资模式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工具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个层次金融结构的内在不稳定性,进而认为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内在不稳定性 金融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裴宇红 王赫
自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历时两年,其间,探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及影响的文章书籍已经不少;我们打算从另一个角度探讨金融创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影响及作用等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许多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解决危机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东
在自由放任的银行体系中,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银行具有采取道德风险行为的内在冲动,银行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众多银行对投资项目的竞争必然产生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泡沫资产便会形成不良资产累积在银行体系中,使得银行的流动性下降,当此消息为储户所知,便会造成储户对银行的挤兑。由于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储户对个别银行的挤兑会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传染,并且银行挤兑的传染会自我实现,这就导致了整个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关键词:
道德风险 银行挤兑 银行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放大机制"。与将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归咎于外生冲击对稳定经济体系的干扰的主流经济学相比,该假说更具现实解释力;但因对实体因素关注不足,它忽视了不稳定性内在产生的其他可能来源和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卢荻 张强 蒋盛君 艾思
本文结合Minsky金融具有内生脆弱性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外生冲击的观点,认为金融的不稳定性是金融本身的脆弱性受到外生冲击而导致的。本文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和金融市场紧密联系的实际利率,有价证券收益率的随机冲击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运用两步GMM方法对中国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支持所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其中利率和外汇的冲击会加剧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最后脉冲响应函数给出了冲击对于宏观波动的累计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我们和用两步GMM估计的结果耦合,这更加佐证了本文估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外生冲击 经济稳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尽管影响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很多, 但实际经济与投资活动始终是最基本因素。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投资活动失误、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结构变动可以直接导致宏观金融风险, 而且表现在深刻影响宏观金融风险形成和发展的金融投资过程, 也是受实际经济和投资活动制约的。经济结构失衡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是显著的, 结构性危机是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常态。金融不稳定假说阐明了由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导致金融危机的内在机制, 这种内在机制与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经济周期 经济结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潘英丽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客观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虽然来自美元大幅度贬值后的日、美、欧和中国周边地区,但是,笔者以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趋势具有内生性,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生成的。从汇率的直接决定因素——国际收支的变化来看,90年代以来中国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滢 周恩源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五大机制扩大金融不稳定性,即抛售机制、恶性循环机制、蔓延机制、预期机制以及再融资机制。并通过对美联储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分析,对我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不稳定性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建娣
一国金融体系是由企业、居民、金融机构和政府在配置资金的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政府在金融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加重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政府 金融体系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彬
衍生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王彬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管制放松和金融创新,衍生金融市场均获得了迅速发展,从1985年至1894年,全球金融衍生交易未清偿合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约40%。衍生金融工具已日益成为各类公司、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东
由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一体化,衍生金融市场自本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包括期货、期权、货币调期合约以及利率调期合约交易在内,该市场已成长为一个按未清偿合约的名义价值计算总值超过77万亿美元的超级大规模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国际金融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金融不稳定性源于银行信用的投机性,信用发行的弹性机制构成金融不稳定的现实基础,现代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加剧了金融不稳定性。协助新技术导入之后,金融投机性爆发导致的金融崩溃成为金融与技术革命周期互动中金融不稳定性的典型表现。金融化是将金融不稳定性系统化扩散的制度安排,它不仅将金融不稳定性嵌入整个世界市场,也以财富掠夺机制代替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价值的时空置换机制,使金融沦为垄断资本国际投机的工具。中国必须防范高杠杆引发过度投机而导致的系统风险,打击垄断金融资本恶意操作,审慎评估资本项目自由化等金融开放措施,严防国际投机资本利用资本市场控制我国国有资产、掠夺国内财富。
关键词:
金融不稳定性 信用 投机 监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建
银行体系不稳定性就是各种金融、经济变量异常波动和各经济主体行为异常导致的银行体系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以危机是否爆发为临界点,银行体系不稳定分为两种状态:银行危机和潜在银行危机。潜在银行危机的后果有可能是爆发银行危机,也有可能其潜在不稳定性得以逐渐消除,最终达到稳定的状态。从根本上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实体经济对其的影响造成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锦阳 刘锡良
在同时考虑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及它们的横向异质性和纵向时变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内在不稳定性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规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影子银行体系分流的储蓄资金规模及其信用创造乘数。其中,信用创造乘数分别是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的递减函数,而信用创造乘数的变化速率分别是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的递增函数。基于与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比较的视角,本文从融资脆弱性、信用媒介信息敏感性和杠杆周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功能的内在不稳定性,发现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不仅具有顺周期特征,而且其周期振幅远大于传统商业银行。最后,本文从监管定位、信息披露、市场数据监控和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