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5)
- 2023(12491)
- 2022(10239)
- 2021(9543)
- 2020(8127)
- 2019(17988)
- 2018(17380)
- 2017(32478)
- 2016(17523)
- 2015(19335)
- 2014(18844)
- 2013(18146)
- 2012(16948)
- 2011(15226)
- 2010(15763)
- 2009(15206)
- 2008(14586)
- 2007(13386)
- 2006(11975)
- 2005(11128)
- 学科
- 济(64491)
- 经济(64406)
- 管理(52969)
- 业(50363)
- 企(43841)
- 企业(43841)
- 融(27665)
- 金融(27658)
- 中国(25699)
- 银(25688)
- 银行(25643)
- 行(24857)
- 方法(24507)
- 财(20900)
- 数学(20246)
- 数学方法(19892)
- 制(18946)
- 学(16844)
- 农(16836)
- 技术(15368)
- 业经(15211)
- 地方(13913)
- 理论(13787)
- 务(13517)
- 财务(13465)
- 财务管理(13435)
- 体(13355)
- 企业财务(12904)
- 贸(11671)
- 贸易(11657)
- 机构
- 大学(239185)
- 学院(237052)
- 济(95289)
- 经济(93021)
- 研究(86923)
- 管理(83859)
- 中国(72604)
- 理学(70478)
- 理学院(69634)
- 管理学(68153)
- 管理学院(67695)
- 科学(52726)
- 京(51888)
- 财(49044)
- 所(44633)
- 农(43704)
- 中心(41693)
- 研究所(40256)
- 江(38048)
- 财经(37488)
- 业大(35497)
- 农业(34280)
- 经(34024)
- 北京(32869)
- 院(31857)
- 范(31051)
- 州(30829)
- 师范(30635)
- 经济学(30182)
- 财经大学(28006)
- 基金
- 项目(154745)
- 科学(120853)
- 研究(111733)
- 基金(111556)
- 家(99472)
- 国家(98593)
- 科学基金(82969)
- 社会(70606)
- 社会科(66911)
- 社会科学(66896)
- 省(61096)
- 基金项目(57277)
- 自然(52985)
- 自然科(51898)
- 自然科学(51875)
- 划(51401)
- 教育(51258)
- 自然科学基金(50951)
- 资助(45928)
- 编号(43515)
- 成果(37369)
- 重点(35748)
- 创(34856)
- 部(33422)
- 发(33098)
- 创新(32833)
- 课题(31954)
- 性(30358)
- 国家社会(30075)
- 科研(29562)
- 期刊
- 济(107978)
- 经济(107978)
- 研究(76328)
- 中国(58382)
- 学报(44056)
- 财(40664)
- 农(40337)
- 融(39461)
- 金融(39461)
- 科学(37193)
- 管理(35112)
- 大学(33121)
- 教育(31342)
- 学学(31078)
- 农业(25718)
- 技术(20533)
- 财经(19804)
- 经济研究(18437)
- 经(17172)
- 业经(15882)
- 业(14250)
- 问题(13348)
- 版(12823)
- 科技(12220)
- 贸(11861)
- 理论(11390)
- 图书(11358)
- 业大(11261)
- 技术经济(11183)
- 国际(11128)
共检索到386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威廉·怀特 杨岚 徐晓羽 马莉
近几十年,中央银行成功地不断追求低通货膨胀目标制,降低了通胀和产出的可变性。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失衡和其他方面的失衡(明显持续地偏离历史标准)。如果这些失衡能恢复到均衡水平,应该会对产出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尽管这样的不利结果还仅仅是一种可能,但本文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从一个新的宏观金融稳定框架中受益,在这个框架中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更多地关注如何避免出现失衡现象。
关键词:
金融稳定 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飞鸣
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均平
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效应是导致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本文对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认为不仅在信贷市场上存在顺周期效应,资本市场同样也存在顺周期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金融加速器、财富效应等传导至实体经济,放大经济波动周期。本文随后在顺周期的框架下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机制,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实例加以验证。
关键词:
顺周期效应 金融危机 发展 演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南源 盛文军 尤瑞章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段,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绩效具有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从而导致其信贷周期、资本周期、风险周期与经济周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以信贷周期为例,在经济上升时期,商业银行对借款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曹沁
金融顺周期性是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金融顺周期性显示出其巨大影响,从而成为学界和政府政策制定的焦点。论文研究表明,金融顺周期性在金融系统的信贷行为、筹资能力、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并受到金融加速器效应、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行为等内在因素,以及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逆周期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曹沁
金融顺周期性是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金融顺周期性显示出其巨大影响,从而成为学界和政府政策制定的焦点。论文研究表明,金融顺周期性在金融系统的信贷行为、筹资能力、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并受到金融加速器效应、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行为等内在因素,以及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逆周期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鸿鸣 赵昌文
本文的目的在于弄清"攫取性"金融体系对创新及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机制。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有较强的"攫取性"属性。金融竞合观下,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初次分配",即要素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分配。二是"再分配",即金融体系可支配的资源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间的分配。"攫取性"金融体系下,"初次分配"存在严重扭曲,过多创新要素"脱实向虚",被过度配置到金融业,即存在"虹吸效应",而"再分配"又无法消除这种扭曲,从而使得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除此之外,"攫取性"金融体系还通过利益集团机制、侵蚀效应、公司金融机制和金融不稳定机制等渠道负向作用于创新及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婵婵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体系稳定 货币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体系稳定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长江
金融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已将金融稳定作为政策当局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实现金融稳定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金融稳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金融稳定框架,以此为我国金融稳定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评估体系 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科
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 发生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亚平 鲁燕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也是顺周期的,而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顺周期性。一方面,金融资产尤其是证券类金融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对于整个金融、经济运行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对金融资产风险管理、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我们要将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达到防范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