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2)
- 2023(14856)
- 2022(12449)
- 2021(11347)
- 2020(9650)
- 2019(21686)
- 2018(21451)
- 2017(41312)
- 2016(22219)
- 2015(25229)
- 2014(25333)
- 2013(25015)
- 2012(23902)
- 2011(21873)
- 2010(22591)
- 2009(21891)
- 2008(21204)
- 2007(19622)
- 2006(17979)
- 2005(17018)
- 学科
- 济(106919)
- 经济(106790)
- 管理(66662)
- 业(59166)
- 企(49653)
- 企业(49653)
- 方法(37282)
- 中国(34523)
- 数学(32076)
- 数学方法(31725)
- 融(29911)
- 金融(29904)
- 银(28930)
- 银行(28900)
- 财(28097)
- 行(27929)
- 制(26920)
- 地方(24288)
- 农(24259)
- 业经(22415)
- 学(20848)
- 体(18654)
- 贸(18654)
- 贸易(18633)
- 易(18131)
- 务(16675)
- 财务(16619)
- 财务管理(16579)
- 理论(16392)
- 企业财务(15765)
- 机构
- 大学(327819)
- 学院(325478)
- 济(146164)
- 经济(142974)
- 研究(117277)
- 管理(115442)
- 中国(98686)
- 理学(96170)
- 理学院(95116)
- 管理学(93438)
- 管理学院(92851)
- 财(74441)
- 京(70671)
- 科学(64881)
- 所(59924)
- 财经(56831)
- 中心(54630)
- 研究所(52976)
- 江(51717)
- 经(51220)
- 农(49774)
- 经济学(47583)
- 北京(45906)
- 经济学院(42561)
- 财经大学(41925)
- 业大(41802)
- 院(41641)
- 范(41390)
- 州(41338)
- 师范(40954)
- 基金
- 项目(195129)
- 科学(152537)
- 研究(146412)
- 基金(141079)
- 家(121599)
- 国家(120562)
- 科学基金(102030)
- 社会(94757)
- 社会科(89864)
- 社会科学(89845)
- 省(74778)
- 基金项目(72248)
- 教育(67352)
- 划(62550)
- 自然(61534)
- 自然科(60065)
- 自然科学(60048)
- 资助(59506)
- 自然科学基金(58968)
- 编号(58945)
- 成果(51493)
- 重点(44390)
- 部(44289)
- 发(42623)
- 课题(42486)
- 制(40091)
- 创(39973)
- 国家社会(39901)
- 性(38952)
- 教育部(38579)
- 期刊
- 济(175794)
- 经济(175794)
- 研究(111457)
- 中国(74625)
- 财(59114)
- 融(52412)
- 金融(52412)
- 管理(48492)
- 学报(48224)
- 农(46466)
- 科学(43336)
- 大学(37914)
- 教育(36627)
- 学学(35569)
- 财经(30602)
- 农业(29900)
- 经济研究(29354)
- 技术(28735)
- 经(26504)
- 业经(24812)
- 问题(22750)
- 贸(20403)
- 国际(19035)
- 理论(17207)
- 技术经济(16816)
- 统计(16103)
- 世界(15982)
- 业(15098)
- 实践(15000)
- 践(15000)
共检索到538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磊
本文试从金融体制转轨的角度分析资金这一社会最稀缺资源配置模式的转变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同样在此框架内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海宽
本文提出一个极重要的论断: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作者认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为内容,而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和币值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就可能实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宽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赵海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贯彻执行的结果,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在控制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戴根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不止一次地被用来作为控制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工具,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潜伏了很多问题。如何运用好货币政策,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大问题。一、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黎 王有贵
本文运用货币流通的分析方法 ,从基础货币和信贷货币两个方面分析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制度背景下的货币金融机制来说明货币供给对总需求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明确了货币供给和金融机制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当前中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试图改进金融部门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宏观层面的经济稳定 ,并且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货币流通 货币供给 金融机制 总需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今早
一、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正确把握现阶段体制转轨时期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15年来的改革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十分明显的是中国仍然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即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这种体制转轨或过渡在现阶段至少呈现四个特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兵 徐良平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供给决定与金融宏观调控陈孝兵,徐良平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货币供给从原来直接控制的资金供给机制逐步向由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作用稳定情况下)达到对货币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楷弛
本文以剑桥增长公式和收入支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企业行为模式和货币银行体系的融资约束如何决定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论证了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宏观变量可能存在数个不同的稳定增长状态,其中一些是"刀锋增长路径",另一些则是经济长期收敛的对象,当前的投资资产比决定未来趋向于其中哪一个,而利息率、储蓄率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可以改变这些稳定增长状态。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给出了本模型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建军
<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志凌 李今早 焦玉良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点与研究基点的选择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如何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也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现实任务,因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选择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莹
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压力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一问题倍受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构建了时变权重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并通过MS-VAR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体系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非线性:在金融压力时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弱化。这意味着此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关键词:
金融压力 货币政策 非线性 MS-VAR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吕江林 郭珺莹 张斓弘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但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等若干重要金融变量产生较明显影响并且会使货币乘数不确定性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可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与常备借贷便利可形成利率走廊机制,更有效地调节经济;在利率走廊机制下,受到负向生产技术冲击后,商业银行存款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谨慎调节利率走廊宽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多以SLF和MLF等能直接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应对生产技术等负向冲击;同时,商业银行应随活期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高,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存款以提高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扬
文章以物价的走势为线索 ,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进而从货币供应、存贷款结构、利率、国际收支状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形势 ,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形势 金融形势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