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1)
2023(13513)
2022(11349)
2021(10380)
2020(8891)
2019(20386)
2018(20230)
2017(38671)
2016(21209)
2015(24182)
2014(24530)
2013(23899)
2012(22337)
2011(20201)
2010(20825)
2009(20086)
2008(19414)
2007(17905)
2006(15555)
2005(14365)
作者
(61525)
(51481)
(51181)
(49079)
(32516)
(24574)
(23505)
(19914)
(19474)
(18375)
(17345)
(17325)
(16331)
(16309)
(16291)
(16075)
(15471)
(15152)
(15114)
(14790)
(13001)
(12618)
(12518)
(11773)
(11736)
(11517)
(11515)
(11436)
(10459)
(10392)
学科
(85020)
经济(84887)
管理(65206)
(61896)
(52346)
企业(52346)
方法(37605)
数学(32201)
数学方法(31898)
(28984)
金融(28976)
(28684)
中国(28499)
(27321)
银行(27287)
(26303)
(24679)
(23590)
业经(19840)
(18319)
财务(18270)
财务管理(18223)
(18203)
企业财务(17370)
地方(17357)
(16734)
理论(16110)
农业(15496)
(15491)
贸易(15481)
机构
大学(307058)
学院(305870)
(128088)
经济(125185)
管理(113897)
研究(102616)
理学(96909)
理学院(95885)
管理学(94246)
管理学院(93689)
中国(85085)
(65465)
(64383)
科学(60014)
(52163)
(51417)
财经(50797)
中心(49564)
(47740)
研究所(46770)
(45867)
业大(43579)
经济学(40919)
北京(40581)
农业(40377)
(38643)
师范(38197)
(37937)
财经大学(37653)
经济学院(36983)
基金
项目(195667)
科学(153344)
研究(145479)
基金(141357)
(121908)
国家(120864)
科学基金(103187)
社会(92419)
社会科(87571)
社会科学(87547)
(77012)
基金项目(73910)
教育(67881)
自然(64523)
(64303)
自然科(63014)
自然科学(62993)
自然科学基金(61900)
编号(59975)
资助(58491)
成果(50933)
重点(44454)
(44358)
课题(42044)
(41858)
(41002)
(40214)
创新(38432)
教育部(38321)
(38240)
期刊
(142445)
经济(142445)
研究(93062)
中国(64797)
(53982)
(47445)
学报(47359)
(43670)
金融(43670)
科学(41751)
管理(41683)
大学(36270)
教育(34250)
学学(34222)
农业(30621)
财经(26453)
技术(26130)
(22693)
经济研究(22693)
业经(22037)
问题(18724)
(16049)
理论(15700)
(15377)
(14909)
技术经济(14424)
财会(14064)
实践(14036)
(14036)
统计(13747)
共检索到470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法  
中国金融体制存在某些缺陷,至少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金融体制的计划特征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它们导致国有银行积累了大量坏账,影响了合理间接融资市场的形成并限制了金融领域的竞争;同时,它们也阻碍了政府和民营企业国内融资渠道的形成。因而,政府和民营企业有外资需求偏好。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经验分析也表明,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富有效率且能对国有与民营经济实施国民待遇,民营、外资金融以及证券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数量型外资需求偏好。因此,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重视金融体制变迁中某些政策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唐海燕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有着强烈的需求偏好。中国之所以也对FDI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偏好,同中国的资本市场、银行体制、利率体制和结售汇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密切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甘煜  张颖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断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商品货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金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回顾这一发展的过程,其成效,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未来的走势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立法  
由于产权偏好、租金偏好以及效率偏好的政府目标函数的存在,中国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路径依赖。正是这些路径依赖,形成了国内储蓄以贸易顺差形式从国外流入国内,借助外资提高国内金融机构效率的"倒逼机制",政府主导外资引进以及依赖国际直接投资缓解国内企业融资难困境的中国外资需求偏好的制度供给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昭涵  许存格  朱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镇金融出现了金融机构服务方向不明、县城内的贷款紧缩、村镇金融市场存在空白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村镇融资正规渠道不通畅,村镇居民贷款难等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为缓解上述问题应采取把农村信用社变为由农村各种主体入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重新定位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功能、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结合的保障型农业保险等相关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祝晓路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组织混乱、资金外流、市场无序等问题,同时,存在体制结构性、功能性等缺陷。对此,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监管、鼓励民间信贷、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提高农村吸纳资金能力等具体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李玉蓉  
在 70年代后半期至 90年代初这一期间 ,日本对战后金融体制进行了以利率自由化和金融业务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但这次改革并没有消除其金融体制中存在的多种结构性缺陷。进入90年代以后 ,随着日本泡沫经济走向崩溃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这些结构性缺陷开始充分暴露。据此可以认为 ,70年代后半期至 90年代初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即金融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 ,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杭行  
中国股市自身体制存在巨大缺陷,且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不规范,故应加快市场建设,逐步解决公有股上市、开展股票指数期货、期权交易业务等,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术松  
财政体制由财政产权、财政产权制度、财政创制权和政治制度四个层次构成。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的缺陷在于 :第一 ,农民没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第二 ,农民没有对于乡镇财政的创制权 ;第三 ,没有建立代表农民公共利益的乡镇财政制度 ;第四 ,农民不是乡镇财政产权的所有权主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大泉  
本文从组织结构与运行规则的角度,对我国现行学位与研究生制度的特点及其存在的若干缺陷进行了分析,试图对现实中出现的学位授予纠纷所涉及的一些突出矛盾,从制度缺陷的角度做出解释,并进而提出新的学位体制的制度框架,为正在进行的学位条例的修改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沁  薛伟贤  
一、金融服务贸易领域谈判的最新进展多哈回合中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谈判于2000年初就开始了,早于其他领域,但由于各成员在利益和关键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加之受到其他谈判议题的严重干扰,谈判举步维艰。因此,直至目前WTO金融服务领域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服务贸易谈判的主要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对我国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难点问题的理论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副司长谢平从1993年11月到1996年底,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金融改革的举措,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将重点提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难点问题,并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佘晓燕  毕建琴  
上市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被很多新闻媒体当作负面报道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大量上市企业未披露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在此背景下研究负面偏好对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2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主板市场上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企业为样本,从负面偏好的坏消息过度反应和事物类别诊断两个层面分别探究中国强制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来,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来自主要外部利益相关方负面后果之间的关系。采用Tobit、Probit和OLS回归估计方法,检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来自监管机构、诉讼相关方、审计师和投资者4个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负面后果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数量与负面后果程度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负面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企业而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更易引起负面后果,现阶段的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对此没有构成有效的威慑;(2)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过度反应对企业有实质性影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显著引起监管处罚、诉讼仲裁、非正常审计师变更和负面市场反应;(3)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充分程度与负面后果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能够削弱与之相对应的负面后果;(4)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正向调节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对负面后果的削弱作用。负面偏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内生动力,催生上市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更多隐瞒和不充分披露,即"劣币驱逐良币"。研究结论为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个新视角,也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部门开展监管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