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1)
- 2023(10795)
- 2022(8675)
- 2021(7905)
- 2020(6717)
- 2019(14662)
- 2018(14209)
- 2017(27893)
- 2016(14261)
- 2015(15632)
- 2014(14665)
- 2013(14653)
- 2012(13009)
- 2011(11362)
- 2010(11844)
- 2009(11780)
- 2008(11183)
- 2007(10302)
- 2006(9111)
- 2005(8569)
- 学科
- 业(80781)
- 企(76414)
- 企业(76414)
- 济(64701)
- 经济(64637)
- 管理(61275)
- 业经(28326)
- 融(26305)
- 金融(26305)
- 方法(25837)
- 财(25344)
- 银(23510)
- 银行(23503)
- 行(22859)
- 中国(22325)
- 农(22259)
- 务(20731)
- 财务(20717)
- 财务管理(20705)
- 企业财务(19700)
- 技术(19385)
- 数学(18055)
- 数学方法(17942)
- 制(17683)
- 农业(17254)
- 理论(14491)
- 策(14062)
- 技术管理(13538)
- 体(13310)
- 划(12868)
- 机构
- 学院(200144)
- 大学(192421)
- 济(92943)
- 经济(91437)
- 管理(86050)
- 理学(73239)
- 理学院(72685)
- 管理学(72032)
- 管理学院(71646)
- 研究(58103)
- 中国(55567)
- 财(45418)
- 京(38481)
- 财经(35483)
- 经(32159)
- 江(31257)
- 科学(29420)
- 中心(28959)
- 农(28654)
- 经济学(28613)
- 所(27000)
- 商学(26394)
- 商学院(26174)
- 财经大学(26150)
- 经济学院(25884)
- 州(25202)
- 业大(24128)
- 北京(23941)
- 研究所(23703)
- 经济管理(23546)
- 基金
- 项目(124564)
- 科学(102126)
- 研究(96810)
- 基金(92721)
- 家(77466)
- 国家(76687)
- 科学基金(69900)
- 社会(65988)
- 社会科(62822)
- 社会科学(62810)
- 省(50807)
- 基金项目(48994)
- 教育(42596)
- 自然(42326)
- 自然科(41469)
- 自然科学(41463)
- 自然科学基金(40868)
- 划(39482)
- 编号(37736)
- 资助(36216)
- 创(34173)
- 业(32727)
- 创新(30728)
- 成果(29091)
- 发(27873)
- 国家社会(27758)
- 部(27547)
- 制(27280)
- 重点(27218)
- 课题(25488)
- 期刊
- 济(106920)
- 经济(106920)
- 研究(61968)
- 中国(40719)
- 财(40106)
- 管理(39742)
- 融(35575)
- 金融(35575)
- 农(28151)
- 科学(23014)
- 学报(19969)
- 技术(19901)
- 业经(19640)
- 财经(18920)
- 农业(18587)
- 大学(17237)
- 经济研究(17005)
- 学学(16606)
- 经(16412)
- 教育(15437)
- 技术经济(13613)
- 问题(12924)
- 业(12584)
- 财会(12264)
- 现代(11477)
- 商业(10863)
- 科技(10359)
- 世界(10339)
- 贸(10239)
- 会计(10205)
共检索到314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昱 成力为 王昊
通过对金融发展和异质企业创新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发现,在我国金融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从事创新决策的企业数量较少,资本错配使创新资金过度投入到创新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中,企业创新规模低是造成我国创新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金融发展指标,结合企业异质性特征,构建理论模型和Heck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由金融风险甄别功能缺失导致的金融低效使得金融发展不能有效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决策过程中,降低了企业的最优创新规模;银行部门存在资本错配现象;股市发展和FDI与国内信贷产生互补性,可以缓解创新动力较强企业的投入不足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肖仁桥 陈小婷 钱丽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综合利用静态面板和动态GMM面板模型分析异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的U形影响,分别探索政府科技支持与环保支持在两阶段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具有“先抑后扬”的U形影响,绝大多数省份环境规制水平尚未跨过拐点,其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倒U形关系;投资型环境规制对两阶段效率均具有倒U形影响;命令型环境规制则分别与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呈倒U形和U形关系。(2)政府科技支持负向调节激励型和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科技研发效率的影响,而正向调节命令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科技研发效率的倒U形影响;政府环保支持正向调节投资型和命令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倒U形和U形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树华 张俊 杨晓璇 牟仁艳 丁卓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式增长过程,从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维度构建了中小企业创新效率两阶段评价体系,并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中部19家上市中小企业的两阶段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整体层面,中小企业知识创新效率与成果转化效率不同步,且转化效率两极现象显著,成为制约整体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个体层面,"双高"效率企业存在"虚高"现象,"低-高"效率企业短期发展势头强劲,"双低"效率企业行业从属特征突出,"高-低"效率主流趋势明显。同时,基于倒逼机制的有效逆推法则,分别提出了四类企业创新效率的优化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阶段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金融集聚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二是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集聚能够通过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两种途径促进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且创新资金投入为“优势路径”;三是拓展性研究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金融集聚的“极化效应”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促进近邻地区技术研发创新;但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集聚已经跨越了“极化效应”,在金融中心成熟后金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溢出,反哺临近地区创新的“涓流效应”开始体现。文章的研究明确了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关系,对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中心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阶段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金融集聚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二是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集聚能够通过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两种途径促进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且创新资金投入为“优势路径”;三是拓展性研究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金融集聚的“极化效应”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促进近邻地区技术研发创新;但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集聚已经跨越了“极化效应”,在金融中心成熟后金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溢出,反哺临近地区创新的“涓流效应”开始体现。文章的研究明确了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关系,对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中心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昊 马春艳 张俊飚
为研究金融集聚对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2000—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方法分行业测算了不同年份各地区的金融集聚度。其次,运用两阶段DEA方法,测算了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水平。最后,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金融行业的集聚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效率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性,且2019年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与最优前沿面分别存在28%和30%的差距;进一步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偏微分分解发现,金融集聚对农业科研产出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证券业和银行业集聚存在空间溢出,保险业集聚对农业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抑制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基于社会经济距离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且科技研发阶段的外溢效应强于成果转化阶段;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与分阶段效率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和邻区的科技研发分别产生了负向和正向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王鉴雪
文章运用DEA-BB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环境规制下2005—2014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效率进行单期评价和不同周期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规制的约束下,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波动中逐渐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转化阶段的总体效率水平低于研发阶段的效率水平;在效率动态发展过程中,多数工业行业技术研发和转化的Malmquist指数平均数略有下降态势,只有部分周期的研发和转化效率有所上升,且上升比例偏低,反映研发和转化效率提升过程曲折而缓慢。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研发 技术转化 创新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基于社会经济距离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且科技研发阶段的外溢效应强于成果转化阶段;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与分阶段效率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和邻区的科技研发分别产生了负向和正向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基于社会经济距离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且科技研发阶段的外溢效应强于成果转化阶段;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与分阶段效率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和邻区的科技研发分别产生了负向和正向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肖仁桥 宋莹 钱丽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2008—2015年中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产出均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在绿色科技研发阶段,R&D经费支出对相邻地区绿色专利产出正溢出效应明显,产学研合作会显著促进本地区新产品项目产出的提升;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绿色专利申请量有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绿色GDP产出的提升,环保投入、政府支持对相邻地区绿色GDP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绿色专利申请量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两阶段价值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述颖 陈立泰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9~2013年中国103家沪深医药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算了两阶段的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阶段性,创新生成阶段的资源利用率介于39%~46%,创新转化阶段的效率损失不超过35%,创新生成成果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考虑时滞后的技术创新效率值(1年或2年)高于时滞为0的技术创新效率值;企业技术行为、企业主体特征、企业外部环境对两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发挥不一致的作用,部分因素的作用受到了时滞的影响。
关键词:
医药行业 技术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付宁宁 苏屹 郭秀芳
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回归方程,测算智能制造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涨幅较小,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高研发高转化和低研发低转化类智能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创新效率优势明显,个体和行业差异均较大;科技水平、资产规模、创新基础环境、股权集中度对两阶段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支持、人才结构、市场结构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经济转化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最后,从制定合理有效的政府支持政策、完善科技投入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竞争机制、合理调整创新人才结构4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士健 张洁 权英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略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延霖 郭晓川 刘虹
基于新技术与新知识的高技术服务业跨界融合是传统企业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研发和商业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运用熵指数测度全国各省区高技术服务业与资源型产业融合水平,并利用2014—2017年资源型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两大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型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但发展态势良好,处于从失调走向协调的转变期;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短期无显著影响,长期存在抑制作用,资源型企业技术能力刚性导致对新技术的排斥,且较大的产业间认知差距削弱了产业间良性互动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产业融合对创新转化效率呈先抑制、后促进效应,就长期而言,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创新转化推动力;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分别在产业融合与滞后一期创新研发效率及滞后三期创新转化效率的关系中起正向、负向调节作用,表明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尚不全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