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8)
2023(15597)
2022(13005)
2021(12016)
2020(10266)
2019(23358)
2018(22917)
2017(44991)
2016(23880)
2015(26654)
2014(26210)
2013(26206)
2012(23760)
2011(21102)
2010(21160)
2009(20209)
2008(19274)
2007(17067)
2006(15051)
2005(13609)
作者
(67483)
(55853)
(55450)
(52644)
(35585)
(26657)
(25282)
(21802)
(21312)
(20017)
(19126)
(18860)
(17865)
(17380)
(17204)
(17133)
(16724)
(16282)
(15989)
(15890)
(13657)
(13564)
(13524)
(12764)
(12521)
(12402)
(12347)
(12334)
(11034)
(10942)
学科
(100714)
经济(100599)
(97119)
(86988)
企业(86988)
管理(82725)
方法(46847)
数学(37447)
数学方法(37115)
业经(32905)
(32283)
(30446)
中国(29834)
(28453)
金融(28452)
(27392)
银行(27360)
(26345)
(24440)
财务(24379)
财务管理(24349)
(23625)
企业财务(23128)
农业(21935)
技术(20004)
理论(19693)
地方(19501)
(17776)
(17368)
贸易(17354)
机构
学院(339508)
大学(335784)
管理(142705)
(141094)
经济(138232)
理学(122675)
理学院(121515)
管理学(119834)
管理学院(119225)
研究(104097)
中国(89416)
(70262)
(68246)
科学(61516)
财经(54739)
(52565)
(50638)
(49811)
中心(49583)
(49469)
业大(47871)
研究所(45731)
北京(44178)
经济学(42559)
农业(41117)
财经大学(40878)
(40658)
商学(39281)
(39023)
商学院(38885)
基金
项目(226963)
科学(180356)
研究(168717)
基金(166866)
(142837)
国家(141559)
科学基金(124640)
社会(108156)
社会科(102682)
社会科学(102658)
基金项目(88910)
(88717)
自然(80497)
自然科(78702)
自然科学(78688)
自然科学基金(77317)
教育(75675)
(72774)
编号(68725)
资助(68620)
成果(53932)
(50057)
(49636)
重点(49540)
(47842)
课题(45710)
创新(45644)
国家社会(44446)
(43927)
教育部(43618)
期刊
(154506)
经济(154506)
研究(102497)
中国(61013)
管理(55647)
(54514)
(48660)
学报(46415)
(46244)
金融(46244)
科学(45077)
大学(36204)
学学(34549)
农业(33280)
技术(29973)
教育(29433)
财经(27146)
业经(27009)
经济研究(23959)
(23162)
问题(19567)
(19089)
技术经济(18744)
理论(17586)
现代(17203)
财会(16373)
商业(15931)
实践(15922)
(15922)
科技(15512)
共检索到501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海曙  李亦博  
金融企业的声誉风险是在社会公众的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是对金融企业总体负面评价、判断与感知信息积累的风险。声誉风险爆发后传导的过程,就是混乱的、价值异化的危机信息在金融体系内部和社会公众两个路径中流动的过程。在这个传导过程中,会在金融体系内产生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在社会公众间产生羊群效应和晕轮效应。基于我国金融行业的情况,通过事件研究和行为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间的传染效应和社会公众间的羊群效应占主导的结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晓丽  林海燕  
本文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1240个民营企业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避税活动对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避税活动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能力;避税程度越高,融资能力越低。同时,本文以网络负面报道作为声誉风险的代理变量,发现声誉风险越大,避税活动对融资能力的负面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可以作为声誉机制的替代机制,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声誉风险对于避税活动对融资能力影响的调节作用减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琳  徐建硕  
随着新闻舆论传播速度的加快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声誉风险逐渐成为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风险。声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当前我国保险业的紧迫任务。本文利用自动元胞机模型,从微观角度研究社会个体对保险声誉评价的传导过程,分析影响保险业声誉风险传导的关键因素,论证了社会对保险的评价存在着聚集效应以及人际传播网络对保险业声誉传播的重要影响,为抑制声誉风险传播、提高保险业声誉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峰  
国有保险集团企业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常态长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并注重事前评估和日常防范声誉风险管理与品牌管理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品牌已逐渐成为企业与客户联系极为重要的载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一个企业不管是战略、文化,还是产品、服务,在向消费者传递时,最终都会体现在品牌上。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品牌的作用则更加突出。除了一纸合同,保险产品可谓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兑现"承诺",这样一种具有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伟  陈丽花  佘名元  
商业战略是指一个公司指导其在自己所在行业如何竞争的战略总和,包括一系列财务政策、组织结构等活动。制定恰当的商业战略是一个公司在自己所处行业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佳方法。商业战略决定了一个公司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而风险态度进一步又将影响企业避税行为。从上述理论出发,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商业战略和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与采用探索者战略的企业相比,采用防御者战略的企业节税水平较小、现金税率更高,表明处于防御者地位的企业避税行为更消极,也意味着防御者认为激进税收筹划带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超过了节税的收益。同时,本文发现,不同战略的企业对声誉的依赖不同,从而避税导致的声誉风险存在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彦锋   高鸽   李金达  
“金融化”微观与宏观的消极影响引发各界关注,而相关研究忽略了非正式制度的治理效应。文章考察企业声誉是否及如何影响金融化,形成以下结论,企业声誉具有抑制金融化的效应;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声誉降低金融化的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外部环境较差时,企业声誉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结论丰富了企业声誉经济后果与金融化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对治理“金融化”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江花  
本文选取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风险投资声誉为切入点,探讨了风险投资声誉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创业期差异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声誉越高的风险投资越能够促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声誉越高的风险投资相对低声誉风险投资更倾向于在创业早期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个结论对非高新企业均不成立。针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Heckman两步法作稳健性检验,结论维持不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道宏  张贺  
在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活动以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合作为基础。同时,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双方在相互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进行着博弈。研究如何建立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抑制博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对风险投资活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孟祥洁  
本文以"南山奶粉致癌门"事件为例,从认知理论视角探讨利益相关者认知变化对企业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将根据危机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来改变自己对相关企业的认知,从而影响企业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当危机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不足以达到使利益相关者形成新的认知平衡时,他们将运用归因理论使与危机企业类似的企业受到传染效应,但当传播中的危机信息变化时,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受其影响也发生变化,企业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可能会分化成传染效应和竞争效益。本文弥补了现有文献只关注声誉危机后果的不足,为未来深入探讨声誉危机后果的前因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利辉  叶瑶  黄福广  
风险基金存在着有限存续期,风险投资机构不断需要再融资。再融资的成功与否有赖于风投机构的声誉高低。在我国,由于市盈率高但核准不易,是否曾经成功推动所投资企业在我国沪深股市上市是其声誉的重要来源。我们分析505家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发现声誉能够抑制企业IPO抑价,有助于风投机构再融资。这种声誉效应对年轻的风投机构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声誉和顺利再融资,年轻风投机构更倾向于投资成熟企业、缩短投资期限和减少投资轮次,以期所投资的企业早日上市。声誉效应带来了投资行为的异化,减少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敏灵  
创业项目成功率(绩效)对于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都至关重要。从联盟层面着手,对风险投资联盟结构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风险投资联盟结构、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创业项目成功率的影响作用。通过联盟绩效理论、资源观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分析提出相关假设,利用国内CVsource的风险投资数据库,对2000年~2012年间的VC融资事件进行了数据分析,运用Probit概率回归分析验证了三个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联盟结构对项目成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与早期融资轮次是联合风险投资但后期融资轮次是单独投资的创业项目相比,各个融资轮次都是联合风险投资的创业项目具有更高的项目成功率;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毅  杨卫  邵希娟  
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反思和分析,研究企业微观风险是如何传导蔓延引发宏观金融危机;提出宏观财政体系、金融体系与微观企业财务体系在财务结构上具有同构性的特点;指出资产结构和经营风险的关系、财务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多种杠杆作用对风险的传导与放大作用以及不可忽视杠杆对企业和社会的正负双向影响作用;特别提出要防止微观经营主体将自己的凤险向社会转嫁,就必须加强微观企业财务管理,从源头上化解风险,防止风险的传导、放大与扩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庆斌  侯粲然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本文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金融化显著正相关,社会责任的"声誉保险机制"在中国发挥主要作用;考虑社会责任的不同类别,仅股东类社会责任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其他类社会责任均与金融资产投资正相关。进一步,本文对企业金融化的动机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而不是为了发展主业储备资金。本文拓展了社会责任经济后果以及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够为上市公司降低金融风险提供实践指导,同时能够为实体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张艳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建秀  林汉川  王玉燕  
所选样本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通过分析整理,筛选出2005~2010年财务数据较全的279家企业,对中小企业业务单元之间的功能关联所引发的企业风险传导联动耦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组织体系内业务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导致附着于其上的风险流具有联动耦合效应。准确确定各个业务单元的相关性可深入理解风险流之间的耦合关系,降低强耦合效应的风险因子的同步性,并消除风险的耦合效应,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