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6)
- 2023(12697)
- 2022(10154)
- 2021(9409)
- 2020(8092)
- 2019(17898)
- 2018(17519)
- 2017(33722)
- 2016(18137)
- 2015(20101)
- 2014(20053)
- 2013(20174)
- 2012(18147)
- 2011(15960)
- 2010(16607)
- 2009(15958)
- 2008(15592)
- 2007(14331)
- 2006(12679)
- 2005(11979)
- 学科
- 业(88897)
- 企(83647)
- 企业(83647)
- 管理(75734)
- 济(74078)
- 经济(73984)
- 方法(32473)
- 财(30025)
- 业经(29128)
- 融(27649)
- 金融(27649)
- 银(25886)
- 银行(25868)
- 行(24946)
- 务(24077)
- 财务(24035)
- 财务管理(24001)
- 数学(23921)
- 农(23736)
- 数学方法(23701)
- 企业财务(22884)
- 中国(22696)
- 技术(21555)
- 制(21009)
- 农业(18246)
- 理论(16203)
- 策(15728)
- 划(14952)
- 体(14860)
- 和(13807)
- 机构
- 学院(257435)
- 大学(252528)
- 济(109076)
- 经济(106770)
- 管理(105415)
- 理学(87988)
- 理学院(87144)
- 管理学(86018)
- 管理学院(85479)
- 研究(80952)
- 中国(73173)
- 财(56127)
- 京(53514)
- 科学(45980)
- 财经(43237)
- 农(42526)
- 江(41190)
- 所(41095)
- 中心(39912)
- 经(39213)
- 研究所(36567)
- 业大(34943)
- 北京(33968)
- 州(33305)
- 农业(33304)
- 经济学(32946)
- 财经大学(31975)
- 商学(30638)
- 商学院(30369)
- 经济学院(29826)
- 基金
- 项目(160443)
- 科学(127508)
- 研究(119776)
- 基金(117222)
- 家(100782)
- 国家(99825)
- 科学基金(87410)
- 社会(76823)
- 社会科(73117)
- 社会科学(73099)
- 省(63514)
- 基金项目(61181)
- 自然(55743)
- 自然科(54523)
- 自然科学(54511)
- 教育(54317)
- 自然科学基金(53626)
- 划(51898)
- 资助(48215)
- 编号(47511)
- 成果(38230)
- 创(37601)
- 业(37390)
- 部(35831)
- 重点(35783)
- 发(34324)
- 创新(34304)
- 性(32691)
- 课题(32683)
- 国家社会(32115)
- 期刊
- 济(125930)
- 经济(125930)
- 研究(78015)
- 中国(54853)
- 财(49984)
- 管理(47529)
- 融(41589)
- 金融(41589)
- 农(39873)
- 学报(33937)
- 科学(33935)
- 大学(27082)
- 农业(26848)
- 技术(26460)
- 学学(25570)
- 教育(24663)
- 财经(22201)
- 业经(20860)
- 经(19148)
- 经济研究(19110)
- 业(18700)
- 技术经济(16270)
- 财会(15937)
- 问题(15028)
- 现代(13818)
- 会计(13789)
- 世界(13363)
- 国际(12703)
- 贸(12652)
- 科技(12259)
共检索到409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扬 徐晟
金融危机给金融企业管理带来很多的启示。金融企业要重拾信心,更好的管理金融衍生工具,需要对现有的估值管理技术进行调整。目前的金融工具会计估值技术、内部风险管理和谨慎性监管等多种管理技术之间缺乏协调,缺乏相容性,使得金融风险得以放大,产生了顺周期效用,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与改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估值管理 公允价值 相容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卢杰 章帆 黄新建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竞争的加剧,金融企业面临的危机事件也越来越多,在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形势下,加强危机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的必修课。本文从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金融企业危机管理的特点,在分析我国金融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金融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企业 危机管理 防范危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瑞红
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困境。金融危机使我国民营企业的心理预期处于悲观状态,资金流转、自主创新等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现状,我国民营企业首先要树立起战胜危机的勇气和决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发展方向不动摇;其次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合理规划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再者要在金融方面给民营企业科学到位的支持。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民营企业 自主创新 融资问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赖永添 吴子云
2007年2月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也已经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企业面临日益显现的财务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研究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牛仁亮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表层原因,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赤字,外汇过度短缺,因而政府不得不放弃本币高估的汇率政策,宣布实行自由汇率。本币贬值如果能正常回归到其价值区间,则会有利于出口,从而减少或消灭经常项目赤字,进而缓解外汇短缺问题。但是,本币贬值带来了极大的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杭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陷入严重经营危机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日本政府以确保资金供给、消除雇佣不稳定为出发点推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政策。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扩大了面向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扭转了中小企业持续破产的局面;从长期看,这些政策为日本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我国与日本在经济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中小企业政策 金融危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忠东 贾荣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金融业损失惨重,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未能幸免。文章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变动和随之引发的保险业风险管理策略新动向,同时这些变革也给我国保险业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如何防范风险、健康成长带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保险业 风险变动 风险管理策略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继德
1.适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一是确立财务战略支持下的企业战略。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运用SWOT法分析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风险承受度确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制定战略目标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立帆
2008年三月始,由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浮出水面。这场金融危机直接间接地导致了国外大批进口商的倒闭,相应构成了我国众多民营外贸企业的出口收汇信用风险和其他系列风险。如何顺利度过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利用此契机整合资源,汰弱留强,是摆在众多民营外贸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文章借鉴东方管理的基本思想,对民营外贸企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对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东方管理 民营企业 金融危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桂君
薪酬管理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获取竞争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前金融危机已经不同程度地给各类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重新反思并制定应对危机的薪酬管理策略,以帮助企业化危为机、度过难关。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薪酬管理策略 企业 价值 贡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华新海 陶厚永 谢竹云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严重挑战,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人们对危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清楚的认识。本文简要分析了金融危机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危机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游
本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多家华尔街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走向困境的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溪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凌云
美国金融危机"腐蚀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危机中受影响的金融机构量大且种类多样,危机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该特点产生的原因。首先,抵押贷款证券化机制扩大了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范围;其次,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使其风险的暴露是渐进的;最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杠杆化造成了金融危机的持续演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腐蚀性 抵押贷款证券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雪松 洪正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数据,考察银行授信是否降低了金融危机中企业的预防性现金储备。研究发现,获得银行授信的企业在危机期间现金储备的增幅更小,这表明银行授信发挥了流动性保障作用。但是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也影响着这种流动性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1)相较于国有银行,源自非国有银行的银行授信为企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流动性保障;(2)银行授信的流动性保障取决于银企关系的强弱;(3)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依赖银行的流动性保障。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授信的流动性保障能够改善企业在危机中的经营业绩。文章结论表明,我国银行体系在帮助企业部门应对金融风险时存在不足,政府应该尽量剥离国有银行的"政治性"贷款,让国有银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流动性保障。
关键词:
银行授信 金融危机 企业流动性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