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7)
2023(5461)
2022(4466)
2021(4155)
2020(3340)
2019(7639)
2018(7394)
2017(13201)
2016(7447)
2015(8599)
2014(8834)
2013(8191)
2012(7474)
2011(6674)
2010(7214)
2009(6805)
2008(5817)
2007(5464)
2006(4975)
2005(4622)
作者
(19507)
(15803)
(15759)
(15182)
(10032)
(7670)
(7406)
(6229)
(6089)
(6000)
(5450)
(5317)
(5173)
(5000)
(4982)
(4929)
(4882)
(4788)
(4555)
(4507)
(4172)
(3866)
(3866)
(3843)
(3675)
(3645)
(3613)
(3604)
(3327)
(3217)
学科
(24544)
金融(24543)
(21885)
银行(21874)
(21289)
(20562)
经济(20537)
(19703)
管理(19147)
(16733)
企业(16733)
中国(16300)
中国金融(10857)
(9603)
(9335)
理论(8719)
(7507)
地方(7450)
(7447)
财务(7426)
财务管理(7406)
教学(7163)
企业财务(7077)
业经(6850)
教育(6504)
方法(6404)
(5464)
农业(5428)
数学(5149)
数学方法(5037)
机构
学院(94672)
大学(90149)
(33667)
经济(32521)
管理(30017)
中国(29966)
研究(28786)
理学(23959)
理学院(23683)
管理学(23179)
管理学院(23003)
(19685)
(18991)
(16963)
中心(16437)
(16392)
银行(15850)
科学(15826)
(14931)
(14817)
财经(14805)
(14349)
(14214)
金融(14040)
技术(13752)
职业(13532)
(13460)
(13346)
(13198)
师范(13197)
基金
项目(53850)
研究(45982)
科学(40222)
基金(33790)
(27577)
国家(27220)
社会(25495)
(24381)
社会科(24064)
社会科学(24058)
教育(23516)
科学基金(23149)
编号(22044)
成果(19116)
(18885)
基金项目(17363)
课题(16426)
(14700)
资助(14494)
项目编号(13428)
(13123)
自然(12751)
重点(12744)
(12471)
(12462)
自然科(12446)
自然科学(12445)
自然科学基金(12209)
规划(11813)
创新(11434)
期刊
(41065)
经济(41065)
研究(32006)
(27429)
金融(27429)
中国(27378)
教育(22408)
(17171)
(13147)
学报(12266)
管理(11693)
技术(10828)
大学(9677)
科学(9538)
学学(8527)
职业(8298)
农业(7779)
财经(7412)
业经(7184)
图书(6684)
(6350)
经济研究(5993)
财会(5828)
理论(5706)
(5696)
论坛(5696)
技术教育(5419)
职业技术(5419)
职业技术教育(5419)
实践(5335)
共检索到16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曾康霖  
本文为曾康霖教授2013年3月在第三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上所作的主题发言。虽已过去近十年时间,但今日读来仍受益匪浅。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在此,我们重温根据曾康霖教授的发言稿整理发表的"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一文,共享曾教授当时对相关问题的前瞻性思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异  
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于2006年成为全国28属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中国金融行业"银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贸类服务"蓝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全国经贸类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从业人员再提高培训基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谢秋丽  程勇  
"双创"人才是以素质为根本,并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人才。培养"双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产学研融合是高校提升实力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动力源泉,是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可明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汽车产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宁波工程学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对接汽车产业,积极探索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居礼  田锋社  
本文简要介绍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具体做法,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试图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维亮  严从  
随着各级各类大赛的深入推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将常规教学和技能竞赛有效衔接这一重要课题。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从2015年开始,以职业竞赛为突破口,探索体现本校特色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教学模式,构建由"课赛融通"到创新创业发展的育才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言生  陆启光  陈礼  
为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制冷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相连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德兰  李华  张惠君  姚军胜  邵月花  杨艾  于玲燕  
为了有效破解会计专业人才普适性与特色化培养、通用性与行业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与特色等问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基于学院金融行业背景与优势,提出并构建了"双素、双能、双证"的"三双"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介绍"三双"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基础上,提出了"三双"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并阐述了"三双"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成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力  张文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独立设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邢薇薇  卢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浪潮、软件产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以及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固有特性等诸多因素,使得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高等学校的肩上。当今,世界软件业已经超越国界,只有遵循国际标准和规范的软件产品才能打入世界软件市场,只有能够开发出标准软件产品的企业才具有国际竞争力。软件工程作为一个专业,如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段洪波  王映竹  赵宏月  
数字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财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本文以2011年—2020年十年间的北大核心中财会人才培养相关的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数据,通过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近年来的财务人才培养文献数量逐年减少且质量有待提升,相关文献多与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技术等相关性较强,因此得出数字时代财务人才培养应充分结合信息技术、顺应数字时代背景的结论。由此本文基于智能财务视角,通过分析数字时代对财务人员带来的影响,相应地探索了数字时代财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玉清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阐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外延,分析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介绍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同时提出今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岳林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从专业结构、教学模块、师资力量、导师引导、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方面,积极探索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色办学道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