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4)
- 2023(14335)
- 2022(11859)
- 2021(11202)
- 2020(9216)
- 2019(20725)
- 2018(20040)
- 2017(38022)
- 2016(19771)
- 2015(21403)
- 2014(20734)
- 2013(20343)
- 2012(18508)
- 2011(16953)
- 2010(16956)
- 2009(16283)
- 2008(15461)
- 2007(13793)
- 2006(12121)
- 2005(11181)
- 学科
- 济(78589)
- 经济(78504)
- 业(63851)
- 管理(62711)
- 企(53759)
- 企业(53759)
- 方法(33970)
- 中国(30012)
- 数学(29250)
- 数学方法(29029)
- 融(28222)
- 金融(28220)
- 银(25911)
- 银行(25904)
- 行(25109)
- 财(23715)
- 农(23103)
- 贸(19467)
- 贸易(19448)
- 易(19096)
- 制(19047)
- 技术(18732)
- 业经(18615)
- 务(15947)
- 财务(15917)
- 财务管理(15893)
- 企业财务(15337)
- 学(14533)
- 农业(14166)
- 地方(14101)
- 机构
- 学院(276110)
- 大学(275989)
- 济(124084)
- 经济(121944)
- 管理(105359)
- 研究(92899)
- 理学(90427)
- 理学院(89518)
- 管理学(88307)
- 管理学院(87784)
- 中国(78706)
- 财(58726)
- 京(56333)
- 科学(51384)
- 财经(47125)
- 所(45164)
- 中心(43848)
- 经(43003)
- 研究所(40762)
- 经济学(40298)
- 江(39313)
- 农(39076)
- 经济学院(36248)
- 北京(35808)
- 财经大学(35350)
- 业大(34540)
- 范(34371)
- 师范(34070)
- 院(33060)
- 州(32711)
- 基金
- 项目(179573)
- 科学(144595)
- 研究(134670)
- 基金(134111)
- 家(115740)
- 国家(114782)
- 科学基金(99796)
- 社会(90060)
- 社会科(85815)
- 社会科学(85795)
- 基金项目(69534)
- 省(68223)
- 教育(61864)
- 自然(61850)
- 自然科(60520)
- 自然科学(60504)
- 自然科学基金(59533)
- 划(57228)
- 资助(54386)
- 编号(52389)
- 创(43145)
- 成果(42817)
- 部(41340)
- 重点(40295)
- 创新(39469)
- 发(38646)
- 国家社会(38535)
- 教育部(36589)
- 课题(36552)
- 性(35993)
- 期刊
- 济(134612)
- 经济(134612)
- 研究(88398)
- 中国(55690)
- 财(45946)
- 管理(42329)
- 融(40540)
- 金融(40540)
- 学报(38367)
- 科学(37722)
- 农(36237)
- 大学(30098)
- 教育(29572)
- 学学(28325)
- 财经(25214)
- 农业(24356)
- 经济研究(23759)
- 技术(22346)
- 经(21827)
- 业经(21256)
- 贸(17620)
- 问题(17605)
- 国际(16270)
- 世界(14869)
- 技术经济(14338)
- 业(14205)
- 科技(13013)
- 商业(12458)
- 现代(12100)
- 理论(12043)
共检索到422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晓钧
中国金融市场在此次危机过后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协调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成为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海外成熟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普遍采用的适用于产品创新的重要监管理念。在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构建金融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有必要分析、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有效经验,引入投资者适当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维护金融市场安全运行,又可应对国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的产品创新"浪潮"的冲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鲁 王露爽 冯东阳
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再一次凸显了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认识并反思此次异常波动的原因,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监管改革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资本市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海外成熟市场普遍将"投资者适当性"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统筹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监管改革之间的关系,对稳定金融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培育合格投资者起到了积极作用。借鉴国际经验,证监会制定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但其定位、功能、适用性等方面有待市场检验。如何在新一轮监管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鲁 王露爽 冯东阳
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再一次凸显了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认识并反思此次异常波动的原因,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监管改革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资本市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海外成熟市场普遍将"投资者适当性"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统筹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监管改革之间的关系,对稳定金融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培育合格投资者起到了积极作用。借鉴国际经验,证监会制定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但其定位、功能、适用性等方面有待市场检验。如何在新一轮监管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更好地发挥其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晓钧
随着创业板及股指期货的相继推出,"投资者适当性"逐渐成为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资本市场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为运用投资者适当性规则实现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目标,有必要详尽地介绍此项制度在域外的发展及对金融行业产生的重要影响。由于欧盟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发展受先前法律的影响较少,内容更为全面且彻底,因而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规则的完善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及其执行指令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逐一介绍、分析,以供完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军岭 檀文 刘道云
各国建立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初衷,在于通过区别投资者的不同风险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提供差异化的市场、产品与服务,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安排,从而尽可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通过比较分析境外重要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发现,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设计理念是监管机构根据投资者的不同设定差异化的保护,其制度核心是对金融机构的销售适当性要求。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应从提升立法层级和赋予法律依据、健全产品和制度体系、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和适当降低准入条件、向金融期货品种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转型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晓钧
投资者适当性作为海外成熟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重要监管规则,通过调整证券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销售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适当性源于上世纪美国的自律组织规范,现已发展为监管规则并成为证券经纪商应承担的重要义务。此后,欧盟、日本以及我国香港资本市场相继在立法中确立适当性规则以保护投资者。上述立法例为我国《证券法》修改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本文在系统梳理、分析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构建我国法中适当性规则的有益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和丽芬 张丹 王巧义
伴随着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与获利的不断增加,金融活动能否提升盈余持续性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2012~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不同金融化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与盈余持续性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出于"市场套利动机"配置金融资产,企业金融化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抑制作用;出于"资金储备动机"配置金融资产,虽能增加企业内源现金流,但并未对盈余持续性产生促进作用,反而证实部分企业存在"以钱生钱"投资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下降是金融化行为对盈余持续性产生抑制作用的部分中介因子;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缓解二者负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相比国有企业,金融化行为对盈余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该结论为合理定位金融化动机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窦鹏娟
金融衍生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对这一市场的投资者进行准入限制的必要性。美国、欧盟、日本等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各有特色,但也都存在着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我国作为金融衍生品新兴市场,已经初步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改进和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则,除了应提高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之外,还应调动金融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的主动性。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是一项法定义务,违反适当性义务,投资者可以通过诉讼、调解、仲裁等多种途径进行损害救济。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适当性规则并不能使投资者免于承担损失。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投资者适当性 适当性规则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锐
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实施后,大量内地投资者赴港投资,两地交易制度及监管体制差异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如何规制跨区域证券不当推介问题、如何在不同资本市场上适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尤为重要。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比较研究表明,内地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位阶较高、覆盖范围更广、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更大,而香港规则长于细节建构与可操作性。为有效保护内地投资者权益、促进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对《互联互通规定》中的"适当性属地管理"进行合理解读,明确其仅具有行政职权地域划分的意义,给予投资者包括投诉、调解、仲裁、诉讼在内的多种救济方式选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志伟
知情权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前提,亦是其他权利保障的基础。然而,金融创新中我国投资者知情权保护却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隐藏其后的是理论假设失灵和现实制度缺陷,其具体表现为经济学上的信息失灵与法学上的契约失灵、传统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与新兴投资者适当制度的缺失两方面。有鉴于此,修正信息披露制度、补缺投资者适当制度实为证券投资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证券投资者 知情权 信息披露 投资者适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姚爽 黄玮强
以复杂投资者网络为载体,通过分析投资者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投资决策机制,运用基于智能体的仿真计算方法,研究投资者网络拓扑结构、投资行为理性程度、投资者风险偏好异质程度、投资者"羊群效应"异质程度对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网络节点连接随机性的增强,产品扩散深度不断降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越理性,产品扩散深度越高,扩散速度越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异质程度和"羊群效应"异质程度越高,产品的扩散深度越高、扩散速度也越快。最后从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优化推广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秋实 陈锐
本文首先论证了投资者保护、金融结构及金融监管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投资者保护是决定一国金融结构及其未来调整的关键因素,并且与一国金融监管是高度统一的;其后,文章分析了转轨经济过程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即为维护公有产权在产权制度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力图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来获取廉价的金融资源,这体现在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上。出于这个原因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投资者保护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并由此导致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诱致性制度变迁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会使按原有路径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成本不断递增,因此本文最后主张,未来我国金融监管无论是从目标设计上,还是从...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金融结构 金融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毛菁 王玉
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改变逃离市场的策略或者至少避免投资者逃离成为群体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毛菁 王玉
从1970年的商业票据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诱发投资者逃离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而危机的最终化解多借助于央行的危机救助。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