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4)
2023(11277)
2022(9254)
2021(8567)
2020(7090)
2019(15696)
2018(15055)
2017(29104)
2016(14981)
2015(16193)
2014(15154)
2013(14716)
2012(13308)
2011(11779)
2010(11959)
2009(11481)
2008(10518)
2007(9426)
2006(8278)
2005(7449)
作者
(41449)
(34294)
(34098)
(32105)
(21557)
(16639)
(15339)
(13263)
(13053)
(12050)
(11723)
(11428)
(10839)
(10747)
(10721)
(10605)
(10142)
(10055)
(9977)
(9801)
(8349)
(8334)
(8272)
(7935)
(7795)
(7747)
(7608)
(7586)
(6815)
(6765)
学科
(51284)
经济(51234)
(49478)
管理(45786)
(41148)
企业(41148)
(33624)
银行(33478)
(31928)
(30206)
金融(30206)
方法(22727)
中国(21445)
(20608)
数学(19970)
数学方法(19851)
(18239)
(16393)
技术(16245)
(14271)
贸易(14257)
(13995)
业经(13984)
技术管理(12319)
(12065)
制度(12060)
业务(11956)
中国金融(11847)
地方(11603)
(11246)
机构
学院(196864)
大学(194687)
(86480)
经济(84899)
管理(79147)
理学(68350)
理学院(67713)
管理学(66848)
管理学院(66494)
中国(63290)
研究(62938)
(40383)
(39617)
(38854)
科学(36361)
中心(34035)
(33751)
银行(32453)
财经(32307)
农业(31513)
业大(31196)
(30396)
(30335)
(29931)
(29489)
研究所(27808)
经济学(27602)
(26433)
金融(25968)
经济学院(25170)
基金
项目(135465)
科学(107706)
基金(100193)
研究(96066)
(88323)
国家(87551)
科学基金(76015)
社会(64107)
社会科(61244)
社会科学(61228)
(54681)
基金项目(53653)
自然(49318)
自然科(48326)
自然科学(48312)
自然科学基金(47553)
(44964)
教育(42799)
资助(39339)
编号(36304)
(35617)
创新(32326)
重点(30415)
(29440)
(29151)
(27804)
国家社会(27239)
成果(27221)
科研(26244)
(25585)
期刊
(86676)
经济(86676)
研究(60145)
(52053)
金融(52053)
中国(40236)
(35677)
学报(31557)
(30660)
管理(29718)
科学(28913)
大学(24034)
学学(23276)
农业(21188)
财经(16331)
业经(15498)
经济研究(15142)
教育(15127)
技术(14901)
(13860)
(11906)
科技(11570)
理论(11154)
问题(11112)
实践(10170)
(10170)
商业(10163)
技术经济(10115)
国际(9766)
(9527)
共检索到303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薛继增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非银行信贷增长迅速。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2年我国私有上市企业数据,研究金融管制和创新环境下私有企业非银行信贷融资与应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发现,应计质量影响到企业非银行信贷融资的获取,表现为应计质量越高的企业,越容易获取非银行信贷融资。但是,金融创新活动减弱了应计质量对非银行信贷融资的这一正向作用,即在金融创新激烈的年度区间,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加剧,迫使他们在信贷发放中对应计质量的依赖作用减弱,这无疑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信贷风险。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应计质量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成果,而且对创新环境下的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胜华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创新李胜华一、创新信贷管理思想:从计划管理转向前景管理。我国传统的信贷管理思想是以战略目标计划为依据的模式,多年来,它一直左右着我国金融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并且对信贷管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和数据行事方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守淦  
本文从发展循环经济内在要求及特点角度,揭示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必然生成银行信贷运行的新轨迹,迫切要求银行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管理,使信贷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飞  
银行信贷是企业创新活动重要资金来源,然而,银行针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业务存在着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即银行不分享企业创新成功的收益,却承担企业创新失败的风险。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会抑制银行支持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抑制企业持续创新投入。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构建银行贷款前偏好企业低创新、贷款后抑制企业创新投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提出银行信贷强度可能加剧企业陷入持续低创新困境的假说,并基于2007—2017年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样本,验证银行信贷强度与企业持续低创新关系。本文研究显示:(1)银行信贷更偏好前期低创新企业;(2)银行信贷强度会抑制企业创新再投入;(3)银行信贷最终增加了企业持续低创新频率、抑制了企业持续高创新频率,即加剧企业持续低创新困境。进一步检验表明,加强银行业竞争、降低四大国有银行寡头垄断,有助于缓解银行信贷对于企业低创新偏好。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政府不能简单通过行政手段要求银行以正常信贷条件,甚至低息信贷条件来支持企业创新,行政干预反而造成银行信贷市场失灵。政府应当从风险补偿、政策性支持和银行业竞争出发,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多维度互动的持续创新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春山  
本文在考察外资银行信贷创新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外资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制,分析中外资银行之间的主要差距,提出推动国内信贷产品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成  金晓彤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轨道,"三农"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农"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村镇银行通过信贷产品的创新,可以加强助农支农的力度,满足"三农"发展中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的模式与路径设计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联保贷款、农业供应链融资两种模式,并分别从畜牧业和种植业两方面给出了信贷产品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促进我国村镇银行信贷产品的创新,必须加强内部的风险管理,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的信贷担保机制,促进农业保险的迅速发展,营造适宜信贷产品创新的发展环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建军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均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绿色创新显著加强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银行借款规模和期限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尤其要督促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资源能源节约量的定期定量披露;企业应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国有企业应大力加强绿色创新;银行应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达勇  董必荣  
融资约束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掣肘,信贷支持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手段。但是,信贷支持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尚未得到实证上的检验。为此,本文参照2021年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2010—2020年上市中小企业为样本,检验了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开发性创新投入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对探索性创新投入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银行信贷的风险规避特征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信号传递效应促进了中小企业开发性创新投入,投资挤占效应和风险传导效应抑制了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机构竞争弱的城市银行信贷抑制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的效应更强,银行信贷有效促进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本研究为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理解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更合理地制定创新战略,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促进银行机构竞争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振水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适应,矛盾突出,是制约农行信贷经营效益提高的关键点和根本点(一)信贷观念不适应。农行信贷人员受传统工作习性的影响,市场竞争意识差,应变能力差。一些人员沉湎于官办银行,信贷权力意识较重,客户服务意识淡薄,“等、要、靠”严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莉莎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已经有诸多新型的大数据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一些新型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当中,可以极大地提升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诸多研究学者纷纷投入到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当中,但是经实践研究发现,在实际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当中,仍然有诸多风险存在于其中,如果这些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控,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将很难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进程。文章主要就大数据助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做了简要的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天驰  高伟  方立宇  吕秋鸣  
为解决理论层面信贷作用存在的争论,在机理分析基础上采用熵权法构建技术创新综合指数弥补传统衡量指标选取单一带来的偏误,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银行信贷是否可以支撑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与技术创新不仅存在长期均衡的正向相关关系,也存在着短期可调整误差。启示在于加强风电项目信贷风险管理,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建立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平衡的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对风电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平  陈倩雯  
制造业升级离不开制造业融资的支撑。作为制造业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对制造业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基于2001—2018年全球8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银行信贷扩张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并且从研发创新的角度探究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但随着银行信贷扩张,制造业升级速度逐渐放缓。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进一步的影响路径分析发现,银行信贷扩张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了制造业升级。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银行信贷扩张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因金融市场类型、信息技术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揭示了"银行信贷扩张—研发创新提升—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路径,表明银行信贷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我国制造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馥  洪昆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而金融科技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衡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2011—2019年我国4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指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质量,显著降低信贷风险;贷款集中度和贷款增长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处理与客户管理效率,控制贷款集中度及贷款过快增长,从而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解作用大于区域性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美娟   何姣  
银行信贷与地方债之间的隐性互惠,表现为银行基于对地方债务的信任和对未来间接回报的期望,自主地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的贷款条件。中国地方债的扩张除了由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需求所致,也有银行推波助澜的作用,地方政府举债需求与银行放贷需求产生共振,促成“债务-信贷”循环扩张机制,对金融稳定有重要影响。以2008-2020年地级市的银行信贷、地方债务和金融波动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银行信贷与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互惠关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信贷与地方债的隐性互惠是导致金融波动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财政压力越大或金融分权程度越高的城市受影响越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隐性互惠使企业融资渠道被挤占、银行贷款集中度上升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增加,进而导致金融波动。维护金融稳定,需要对隐性互惠关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实现控制地方债扩张的同时稳定金融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