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2)
2023(5906)
2022(4569)
2021(4235)
2020(3192)
2019(7039)
2018(6444)
2017(12474)
2016(6184)
2015(6851)
2014(6600)
2013(6329)
2012(5678)
2011(4976)
2010(5333)
2009(5520)
2008(4282)
2007(3862)
2006(3583)
2005(3354)
作者
(16383)
(13507)
(13281)
(12858)
(8475)
(6371)
(6099)
(5338)
(5061)
(4716)
(4586)
(4504)
(4278)
(4228)
(4136)
(4020)
(4020)
(3857)
(3772)
(3677)
(3348)
(3238)
(3166)
(3096)
(3004)
(2977)
(2937)
(2869)
(2725)
(2670)
学科
(24594)
金融(24593)
(23296)
经济(23280)
(21642)
银行(21640)
(21118)
(18910)
管理(16878)
中国(15960)
(15788)
企业(15788)
中国金融(10897)
(9094)
(8660)
地方(8341)
(7958)
业经(7524)
方法(7218)
(6503)
财务(6483)
财务管理(6475)
数学(6306)
企业财务(6260)
数学方法(6238)
农业(5996)
(5558)
理论(4817)
体制(4792)
事业(4562)
机构
学院(83406)
大学(80691)
(35897)
经济(35069)
管理(29514)
中国(28514)
研究(27270)
理学(24831)
理学院(24592)
管理学(24251)
管理学院(24110)
(19061)
(16033)
(15664)
中心(15473)
银行(15162)
财经(15022)
(14850)
金融(14565)
科学(14364)
(14252)
(13580)
(12571)
(12400)
人民(12191)
经济学(12176)
(11591)
财经大学(11345)
研究所(11262)
国人(11095)
基金
项目(54130)
研究(43076)
科学(42904)
基金(38530)
(32485)
国家(32138)
社会(28138)
科学基金(27897)
社会科(26823)
社会科学(26816)
(22171)
基金项目(19753)
教育(19298)
(17963)
编号(17936)
自然(15796)
自然科(15419)
自然科学(15419)
资助(15277)
自然科学基金(15146)
成果(14971)
(13333)
课题(12982)
重点(12558)
(12527)
(12018)
国家社会(11659)
创新(11610)
(11580)
(11404)
期刊
(39276)
经济(39276)
研究(27246)
(26963)
金融(26963)
中国(17334)
(14622)
(11983)
管理(10842)
学报(10509)
科学(9901)
教育(9004)
大学(8712)
学学(8334)
财经(7615)
农业(7049)
技术(6766)
业经(6745)
(6495)
经济研究(6494)
问题(4895)
中国金融(4747)
理论(4731)
实践(4249)
(4249)
(4156)
国际(4017)
现代(3878)
农村(3815)
(3815)
共检索到133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国茂  范跃进  
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经典理论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源的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经典理论入手,对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本质特征相同,但基本功能不同。金融中心的功能差异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条件决定的。中国金融中心实现路径是强化政府引导下的自然形成模式,政府的作用是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政府既要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制止"金融中心热"演变成新一轮的"开发区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樊琨  
离岸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创新之一,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自然产物。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发展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业已提上日程,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发展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和潜力。借鉴国际已有的典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和策略,结合深圳自身的有利条件,探索其构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合适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  郑杨  
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的观点主要是强调吸引资金,对资本输出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却少有论述。其实,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入作为同一经济运动的不同方向,对金融中心建设起着同样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资本输出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以培育资本输出功能为抓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并结合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伊鸽  陈建  张毅  
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做好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规划和风险防范工作,是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离岸金融中心的界定标准,分析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境内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从短期跨境资本波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洗钱犯罪三个角度分析了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的发展路径,随着境内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升,再逐渐向渗透型模式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菲  卢相君  叶陈刚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新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资源动力和经济战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金融业的支持在海洋经济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经济与海洋金融存在共生成长关系。但学界对此研究甚少,本文试图从海洋金融中心涵义入手,总结海洋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现状及趋势,探讨海洋金融中心发展形成的决定模型,认为发展海洋金融中心应从政策、人才、体制机制、金融等进行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伊鸽  陈建  张毅  
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做好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规划和风险防范工作,是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离岸金融中心的界定标准,分析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境内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从短期跨境资本波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洗钱犯罪三个角度分析了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的发展路径,随着境内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升,再逐渐向渗透型模式转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伊鸽  陈建  张毅  
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做好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规划和风险防范工作,是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离岸金融中心的界定标准,分析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境内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从短期跨境资本波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洗钱犯罪三个角度分析了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的发展路径,随着境内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升,再逐渐向渗透型模式转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彦明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红霞  陈敏灵  
以2006~2008年北京、上海与深圳三中心城市相关数据为基础,确立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量化的参照指标体系,通过现实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牧旸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已经提出了十四年.从上海金融市场的现状看.离此目标依然遥远.与纽约等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目前缺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必要条件.但是.上海又具有一些天然的和后天的优势.如果能够克服困难.依照正确的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笔者相信.上海终将成为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王韩  
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当代国家综合实力提高过程中日渐突出,而硬实力的作用出现逐渐减弱迹象。近几年,伴随着区域金融中心规模的扩大及其协同性的加强,区域金融中心软实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力日渐突出,在提高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上软实力起到了硬实力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区域金融中心软实力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