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9)
2023(11612)
2022(10035)
2021(9495)
2020(7815)
2019(18111)
2018(17843)
2017(34744)
2016(18472)
2015(20730)
2014(20616)
2013(20454)
2012(18563)
2011(16623)
2010(16737)
2009(15588)
2008(14048)
2007(12125)
2006(10584)
2005(9348)
作者
(51742)
(42572)
(42273)
(40248)
(27061)
(20429)
(19331)
(16779)
(16422)
(15168)
(14755)
(14085)
(13387)
(13307)
(13180)
(12884)
(12590)
(12578)
(12080)
(12058)
(10444)
(10376)
(10190)
(9624)
(9622)
(9425)
(9415)
(9402)
(8527)
(8290)
学科
(70767)
经济(70689)
管理(52923)
(51817)
(44484)
企业(44484)
方法(33154)
数学(28480)
数学方法(28166)
(26533)
金融(26532)
中国(24892)
(24326)
银行(24294)
(23477)
(19664)
(18205)
业经(17023)
地方(16732)
(15470)
(15458)
(13789)
理论(13740)
财务(13724)
财务管理(13705)
企业财务(13096)
农业(12646)
(12547)
贸易(12535)
(12166)
机构
大学(256072)
学院(253629)
管理(103947)
(99804)
经济(97495)
理学(90511)
理学院(89554)
管理学(88123)
管理学院(87681)
研究(82171)
中国(66554)
(53994)
科学(50220)
(45921)
(40132)
中心(39302)
财经(37515)
(37074)
业大(36743)
研究所(36711)
(34893)
北京(34328)
(34110)
(33274)
师范(32999)
经济学(29938)
(29765)
(29679)
农业(28926)
财经大学(28197)
基金
项目(176561)
科学(138722)
研究(131202)
基金(128203)
(110306)
国家(109361)
科学基金(94718)
社会(81623)
社会科(77433)
社会科学(77411)
基金项目(68978)
(68843)
自然(61611)
自然科(60169)
自然科学(60159)
教育(59436)
自然科学基金(59056)
(57594)
编号(54288)
资助(52637)
成果(43801)
重点(38873)
(38630)
(37447)
(37190)
课题(36487)
创新(34554)
项目编号(34235)
科研(33635)
教育部(33492)
期刊
(105164)
经济(105164)
研究(76861)
中国(45425)
学报(38397)
管理(37196)
科学(35505)
(34920)
金融(34920)
(33506)
(33419)
大学(29311)
教育(28348)
学学(27368)
农业(22990)
技术(21097)
财经(17695)
业经(16890)
经济研究(16604)
(14936)
图书(14789)
理论(14593)
实践(13480)
(13480)
问题(13091)
科技(12583)
现代(11674)
技术经济(11634)
(11052)
情报(10875)
共检索到367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金融中心形成机理是金融中心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内外有关金融中心形成机理文献的分类,梳理了金融供求理论、金融区位论、金融集聚论、规模经济理论、金融地理论、金融制度理论和其他理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尝试挖掘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揭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大垒  
金融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而国际上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集聚效应三个方面,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包括基础条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区域研究四个方面。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的述评得出结论:尽管金融产业集群和金融中心的地域范围和影响力不同,但两者都是金融要素集聚的结果,并且前者是后者的微观基础;一个城市要实现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必须首先建设完善的金融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房朝君  
本文对我国建设金融中心研究的基本趋势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研究现状的比对分析,明确我国在建设金融中心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薇  冯邦彦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已成为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以竞争力经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并从各自得研究目的出发,得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各具特色的研究框架。以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内涵、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体系、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全球比较等三个方面为视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与评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保庆  李忠民  王保忠  
该文以现有金融中心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二是政府主导。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在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并预测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演进趋势将朝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中心的形成将更多地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联  孙永生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课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对贫困的形成机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地理环境、个体六个视角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梳理,并作出评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昆  杨朝军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流动性黑洞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交易策略单一、风险管理目标趋同和对市场的同质化预期是导致流动性黑洞发生的主要因素。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下跌时的恐慌可以导致流动性黑洞的自我实现。在发生流动性黑洞时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买卖双方的指令严重失衡,成交量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交易量。结合流动性黑洞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为预防流动性黑洞的发生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国宏  
本文借鉴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从金融生态的视角,构建了金融生态概念模型,分析金融中心的不同形成机制,并以深圳金融中心建设为例,验证和分析了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金融中心形成机制,最后得出了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印朝  姚洪心  
本文力图对金融中心形成理论中的“金融地理”观点进行经济学评述,指出金融地理可能有助于我们对于金融中心的理解,但无助于金融中心的建设,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实践意义不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彦明  何丽  田田  
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其中对发展模式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政府、市场这两类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各种发展模式相应地体现出政府、市场各异的协同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演化的机理,从金融中心能级、主导驱动力两个维度,对各金融中心模式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伦敦金融城"业界自治"管理模式的举措与经验,提出了我国各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立世  曾珍香  田野  黄春萍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及其动力机制。首先,描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即金融机构的趋向集中阶段、主动聚集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然后重点分析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说明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可以涌现出区域金融竞争优势,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动力所在,并构建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在模型基础上,分析金融主体在协同行为下的单位运行成本的变化趋势,论证主体的协同行为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敬水  
探讨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形成机理,对于揭示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本质,寻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劳动者个人基本特征差异、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地区因素差异、效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制度因素与垄断等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形成机理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翔  
绿色金融是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但其发展却非常缓慢。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政策探讨和重要的经济会议多从宏观角度强调绿色金融的推行问题。"赤道原则"的通行、道琼斯可持续群组指数等指标体系的建立提升了绿色金融实践的可操作性,但是,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和观点的梳理,认为建立绿色金融研究体系,应该从量化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开发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建立绿色金融监管与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任晓猛  史晋川  
本文从伊斯兰金融的原则、实践特征、比较研究及金融与宏观经济绩效四个方面,展开伊斯兰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阐述伊斯兰金融没有利息、收益损失共担的基本原则,分别介绍类债务型融资较多、具有替代商业风险及客户认知态度三个方面的伊斯兰金融实践特征,并对伊斯兰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分主题的比较研究,然后从伊斯兰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及与经济增长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评价与伊斯兰金融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最后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长期以来,非正规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受到政策上的某些歧视。然而,非正规金融不但没有因此被市场淘汰,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金融供给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原因、运作机理、定价机制、对经济增长贡献、规制与调控等多个角度,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关于非正规金融的研究,需要在风险测度、调控机制、时变性特征、区域影响、规制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从而为我国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激活金融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