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4)
- 2023(4247)
- 2022(3352)
- 2021(3010)
- 2020(2519)
- 2019(5574)
- 2018(5123)
- 2017(9625)
- 2016(4875)
- 2015(5615)
- 2014(5427)
- 2013(5206)
- 2012(4621)
- 2011(4077)
- 2010(4480)
- 2009(4473)
- 2008(3301)
- 2007(2961)
- 2006(2711)
- 2005(2587)
- 学科
- 融(24105)
- 金融(24105)
- 银(20900)
- 银行(20899)
- 行(20407)
- 济(17259)
- 经济(17245)
- 中国(14646)
- 业(14576)
- 管理(12565)
- 企(12332)
- 企业(12332)
- 中国金融(10819)
- 制(7374)
- 财(7105)
- 地方(6969)
- 方法(6212)
- 数学(5636)
- 务(5612)
- 财务(5596)
- 财务管理(5591)
- 数学方法(5559)
- 理论(5559)
- 企业财务(5418)
- 业经(5255)
- 农(4531)
- 事业(4360)
- 体(4315)
- 体制(3855)
- 业务(3636)
- 机构
- 学院(62694)
- 大学(60557)
- 济(27844)
- 经济(27171)
- 中国(22944)
- 管理(22001)
- 研究(19628)
- 理学(18448)
- 理学院(18267)
- 管理学(17982)
- 管理学院(17858)
- 财(14556)
- 银(14144)
- 银行(13709)
- 融(13392)
- 金融(13148)
- 行(12865)
- 中心(12076)
- 京(11885)
- 财经(11492)
- 人民(10596)
- 经(10336)
- 经济学(9988)
- 国人(9713)
- 中国人(9668)
- 科学(9643)
- 中国人民(9571)
- 江(9378)
- 经济学院(9131)
- 所(8828)
- 基金
- 项目(40527)
- 研究(32147)
- 科学(31917)
- 基金(28680)
- 家(23893)
- 国家(23656)
- 科学基金(20892)
- 社会(20581)
- 社会科(19715)
- 社会科学(19711)
- 省(17207)
- 基金项目(14996)
- 教育(14918)
- 划(13412)
- 编号(13152)
- 自然(11974)
- 资助(11890)
- 自然科(11753)
- 自然科学(11753)
- 自然科学基金(11534)
- 成果(10843)
- 融(10162)
- 发(9766)
- 课题(9728)
- 创(9710)
- 重点(9506)
- 创新(9022)
- 性(8827)
- 国家社会(8690)
- 部(8514)
共检索到104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宪 熊亮
金融人才聚集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本文提出了金融人才的二元分布规律,即金融人才的聚集和分散规律。然后,本文从金融人才的数量、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空间聚集度和人才密度等角度,对世界和我国的主要金融中心的金融人才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人才的角度分析,上海、北京和深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都、西安和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杭州建设特色金融中心的条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人才聚集 二元分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星
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从金融聚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演化过程。金融聚集理论作为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融合于多学科体系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如在战略步骤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扬
10年前,当人们听说要在长安街的西侧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金融街时,多数人对这个宏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持怀疑态度的。应当说,人们的怀疑并非全无道理。首先的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金融业尚处于高速发展的前期,还没有提出需要大片的建筑群来承载其发展的要求。共所周知,那时,沪、深两地的股票市场还在为自己生存的合理性苦苦挣扎,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婧瑶 陈东 樊杰
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体系的识别是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难点,也是金融地理学持续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识别方法采用规模指标、层次指标,或者规模和层次相结合的综合指标。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加之中国区域发展条件复杂、区域差距大,传统指标在用于中国实践时不能准确揭示金融中心的范围和层次。对不同金融部门跨区域配置资金模式的分析可以定性确认金融中心的范围和层级,是对传统识别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体系 识别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卫
本文通过金融地理集聚理论分析上海金融服务业的现状,移植和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上海金融中心的成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考察上海金融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判断上海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并根据SPSS工具统计结果对上海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瓶颈进行推测。
关键词:
金融集聚 路径依赖 经济腹地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陈铭仁
在外部规模经济、知识集聚和信息外溢、市场机制及区域文化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各种不同种类金融机构在空间中集聚,并通过与实体经济其他产业的相互促进,逐步形成金融产业集群。金融产业集群提高了金融创新速度和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及风险分摊,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金融机构进一步空间集聚、金融产业集群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必然伴随着金融影响力的外向发散,跨出区域,跨出国家,金融中心就自然形成了。因此,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就是金融机构的集聚过程,金融机构集聚是一个城市成为金融中心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许多方面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引导,形成政府推动型金融中心。
关键词:
金融机构集聚 金融产业集群 金融中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金融中心形成机理是金融中心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内外有关金融中心形成机理文献的分类,梳理了金融供求理论、金融区位论、金融集聚论、规模经济理论、金融地理论、金融制度理论和其他理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尝试挖掘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揭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形成机理 评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国宏
本文借鉴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从金融生态的视角,构建了金融生态概念模型,分析金融中心的不同形成机制,并以深圳金融中心建设为例,验证和分析了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金融中心形成机制,最后得出了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生态 金融窖藏 形成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中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敏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总部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聚集 金融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聚集 外部性 技术外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树奇
纵观"十一五",北京市朝阳区金融业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金融业由自由分散发展进入到有规划成体系发展阶段,金融机构快速聚集。目前,朝阳区国际金融机构聚集规模优势日益显著,国际特征日益凸显,产业规模显著提升,金融业态逐步完善,已成为推动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海成
1992年2月27日至3月6日,应香港岭南学院和香港基金会的邀请,我们参加了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迈向廿一世纪香港在亚太地区中的角色》国际学术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几年来香港和中国、日本、南朝鲜、台湾、新加坡一样,GDP增长幅度很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1991年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GDP增长7.1%,东盟六国增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