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2)
2023(17900)
2022(15290)
2021(14170)
2020(11699)
2019(26912)
2018(26742)
2017(50769)
2016(27514)
2015(30943)
2014(30974)
2013(30699)
2012(28548)
2011(25813)
2010(26487)
2009(24772)
2008(23915)
2007(21153)
2006(18957)
2005(17438)
作者
(79430)
(65589)
(65259)
(62058)
(42116)
(31493)
(29775)
(25568)
(25149)
(23655)
(22528)
(22346)
(21051)
(20941)
(20351)
(20317)
(19396)
(19174)
(18944)
(18826)
(16514)
(16121)
(15808)
(15118)
(14769)
(14716)
(14685)
(14680)
(13347)
(12905)
学科
(113889)
经济(113733)
管理(81542)
(76919)
(63555)
企业(63555)
方法(43540)
中国(39734)
数学(36808)
数学方法(36371)
(31046)
(30234)
金融(30231)
地方(30061)
(30023)
(28958)
银行(28913)
(27899)
(27206)
业经(27146)
(22546)
(21044)
贸易(21022)
(20352)
农业(20339)
(19229)
财务(19148)
财务管理(19110)
理论(19097)
环境(18411)
机构
大学(390584)
学院(388168)
(158464)
经济(154693)
管理(149545)
研究(136166)
理学(127036)
理学院(125549)
管理学(123560)
管理学院(122841)
中国(107557)
(85096)
科学(80932)
(77145)
(68351)
中心(62498)
研究所(61308)
(59896)
财经(59689)
(58778)
北京(54750)
(54051)
业大(53952)
(52660)
师范(52195)
(49611)
(48323)
经济学(47881)
农业(46257)
财经大学(44216)
基金
项目(254926)
科学(200295)
研究(190419)
基金(183624)
(158466)
国家(157089)
科学基金(134988)
社会(120090)
社会科(113855)
社会科学(113828)
(98985)
基金项目(97073)
教育(86646)
自然(85428)
自然科(83385)
自然科学(83369)
(83266)
自然科学基金(81832)
编号(78231)
资助(75192)
成果(65107)
(57503)
重点(56932)
(56027)
课题(54840)
(52913)
创新(49442)
国家社会(49311)
(49179)
教育部(48412)
期刊
(183195)
经济(183195)
研究(125069)
中国(84493)
(58987)
管理(57503)
学报(57309)
(55522)
科学(53749)
(49959)
金融(49959)
教育(47143)
大学(44229)
学学(41253)
农业(37574)
技术(33502)
财经(29486)
业经(29241)
经济研究(28424)
(25175)
问题(24917)
图书(20742)
理论(19829)
(19092)
(19038)
现代(18280)
国际(18162)
科技(18055)
实践(18024)
(18024)
共检索到608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定华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参加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公司的开业庆典,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喜事。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政府,向国际货币经纪公司,以及合资的双方股东——英国毅联汇业公司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表示热烈的祝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舒雄   王允之  
<正>高水平的法治和规则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等有形的物理设施,更重要的是具有竞争力的无形的法律规则体系。良好的法治体系包括完善适配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权威高效的权利救济体系。本文从制度供给、监管执法、争议解决三个维度来讨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虞瑾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中,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得到广泛关注,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上海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金融仲裁和金融法庭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然而金融仲裁庭的尴尬地位引发了人们对于应建立怎样的纠纷解决机制的思索,其间业界开始探讨建立金融纠纷调解机制的问题。然而,人民调解机制有法可依,金融纠纷调解是新事物。金融纠纷调解是否就是人民调解的一部分?是否可以适用人民调解的一整套办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洪民  
本文从相关历史与国际经验角度,探讨了货币国际化与大国功能性金融中心发展的内在关联,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间互促发展可能具有的渠道和途径,并根据当前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金融循环相对缺失这一重要特征,研究了上海构建人民币金融循环枢纽以有效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主要方向和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文生  
本文介绍了优化领导体制、机制的基本原理,借鉴了国际、国内金融中心优化领导体制、机制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优化领导体制、机制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在归纳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导体制、机制优化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导体制、机制在机构精简、公众直接参与和区划改革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最后提出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体制、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干杏娣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抓住潮流 ,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 ,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 ,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温德经  
繁荣的文化是当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突出特质,而文化产业也是其支柱性产业。上海应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度,积极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并予以制度性的保障,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