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8)
- 2023(9029)
- 2022(7393)
- 2021(6634)
- 2020(5173)
- 2019(11759)
- 2018(11183)
- 2017(20926)
- 2016(10870)
- 2015(11996)
- 2014(12154)
- 2013(11947)
- 2012(11493)
- 2011(10602)
- 2010(11238)
- 2009(10810)
- 2008(9868)
- 2007(8868)
- 2006(8291)
- 2005(8055)
- 学科
- 济(53321)
- 经济(53269)
- 业(31231)
- 管理(28920)
- 融(26085)
- 金融(26085)
- 中国(25101)
- 企(24659)
- 企业(24659)
- 银(23667)
- 银行(23658)
- 行(23135)
- 地方(20214)
- 农(15067)
- 业经(14672)
- 方法(13638)
- 制(12867)
- 财(12439)
- 中国金融(11104)
- 农业(10999)
- 数学(10597)
- 数学方法(10489)
- 地方经济(10256)
- 发(10174)
- 理论(9496)
- 学(9470)
- 贸(9130)
- 贸易(9115)
- 易(8712)
- 体(8229)
- 机构
- 学院(157982)
- 大学(154896)
- 济(69721)
- 经济(68132)
- 研究(59493)
- 管理(56092)
- 中国(52649)
- 理学(46304)
- 理学院(45736)
- 管理学(45102)
- 管理学院(44808)
- 京(34186)
- 财(34133)
- 科学(33166)
- 所(29959)
- 中心(28565)
- 研究所(26630)
- 财经(25794)
- 江(25170)
- 农(24104)
- 经(23254)
- 北京(22616)
- 范(22569)
- 师范(22360)
- 经济学(22126)
- 州(21583)
- 院(21238)
- 银(20775)
- 银行(19994)
- 经济学院(19689)
- 基金
- 项目(94892)
- 科学(75038)
- 研究(74558)
- 基金(66674)
- 家(56629)
- 国家(56039)
- 科学基金(48103)
- 社会(47923)
- 社会科(45508)
- 社会科学(45501)
- 省(38402)
- 基金项目(34333)
- 教育(33064)
- 划(31429)
- 编号(30884)
- 自然(27657)
- 发(27415)
- 自然科(26993)
- 自然科学(26989)
- 资助(26916)
- 自然科学基金(26507)
- 成果(25995)
- 发展(22802)
- 课题(22702)
- 展(22398)
- 重点(21905)
- 创(20758)
- 部(20276)
- 国家社会(19596)
- 性(19393)
共检索到269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郝俊香
通过对金融中心发展理论的全面梳理,发现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理论: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通过对金融机构集聚现象的研究揭示金融中心的形成;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强调金融流动性是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侧重于信息流及金融创新等环境变化引发了金融中心地理空间的兴衰。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聚集 区位优势 金融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鸿义
本文从金融中心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分析了金融中心建设在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在总结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深圳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发展路径以及关键性支持因素,探讨了新形势下深圳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及挑战。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改革创新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云钊 张鹏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围分布状况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缘性和时区性特征。地缘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小国、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典型的如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等就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地缘性特征还表现为一些边缘区域(岛国型、小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其或者依赖某个主要经济区,或者完全切断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如蒙特塞拉特就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波
本文从20世纪初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着手,以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研究期间,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衰落”现象,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重点对K ind leberger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经典贡献进行详细阐述。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此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研究虽然可以看作是形成了独立的研究对象,但其发展在20世纪初、中期还是比较缓慢;K ind leberger在国际金融中心定义、理论发展和历史发展总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规模经济理论和金融集聚理论得到了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规模经济 金融集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苏迪
金融在发现、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科技金融中心是发达国家和众多新兴经济体实现创新驱动的成功路径。本文从科技金融中心这个新兴的金融集聚现象的内涵出发,建立科技金融中心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测算科技金融中心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将科技金融中心分层分类。鉴于中国科技金融中心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本文提出区域科技金融中心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张建立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多层次科技金融中心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离岸金融中心以税率较低、高度保密、监管宽松等特点成为全球资本的集散地,它对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离岸金融中心也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声讨。本文从税收视角分析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作用、弊病,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税收 税制 离岸金融中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亚欣
国外主要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发达的腹地经济为基础;政府推动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商务中心区(CBD)对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经验为目前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政府推动 商务中心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主动金融 网络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斌
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金融、经济、城市、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制约。我们应坚持整体发展、重点倾斜的基本思路,改善和强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以促进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制约因素 金融市场 金融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建斌 廖海生 刘小兵
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中心建设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在研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中心互促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中心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要加强专业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大力开发人民币离岸金融产品。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中心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