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6)
2023(5830)
2022(4622)
2021(4299)
2020(3442)
2019(7868)
2018(7312)
2017(13910)
2016(7156)
2015(7922)
2014(7793)
2013(7533)
2012(7171)
2011(6575)
2010(7025)
2009(7105)
2008(6251)
2007(5599)
2006(5191)
2005(4893)
作者
(21012)
(17476)
(17344)
(16449)
(11198)
(8260)
(7781)
(6855)
(6511)
(6303)
(6121)
(5968)
(5600)
(5542)
(5535)
(5533)
(5159)
(5093)
(4925)
(4718)
(4541)
(4269)
(4139)
(4121)
(4003)
(3957)
(3917)
(3575)
(3531)
(3520)
学科
(29890)
经济(29849)
(25160)
金融(25159)
(21891)
银行(21878)
(21548)
(21340)
管理(20265)
(19017)
企业(19017)
中国(16031)
方法(11875)
中国金融(10931)
(9977)
(9415)
数学(9334)
数学方法(9199)
业经(8461)
(7937)
地方(7853)
理论(7835)
(7627)
(7195)
财务(7180)
财务管理(7171)
企业财务(6949)
(5886)
农业(5783)
(5304)
机构
大学(108840)
学院(107340)
(45800)
经济(44813)
管理(38381)
研究(37102)
中国(35377)
理学(33070)
理学院(32619)
管理学(31958)
管理学院(31778)
(23530)
(22524)
科学(21682)
财经(18910)
中心(18647)
(18515)
(17158)
研究所(16978)
(16447)
(16133)
经济学(15928)
金融(15848)
(15799)
(15782)
银行(15231)
(14861)
师范(14719)
经济学院(14379)
财经大学(14375)
基金
项目(68970)
科学(55209)
基金(51535)
研究(50939)
(44666)
国家(44275)
科学基金(38117)
社会(33804)
社会科(32128)
社会科学(32120)
基金项目(27005)
(26372)
自然(23628)
自然科(23128)
教育(23125)
自然科学(23119)
自然科学基金(22731)
(22331)
资助(20685)
编号(19887)
成果(17103)
重点(16181)
(15358)
(15233)
(15150)
国家社会(14392)
创新(14118)
课题(14112)
(13596)
教育部(13517)
期刊
(49234)
经济(49234)
研究(34570)
(27447)
金融(27447)
中国(20135)
(17946)
学报(16412)
科学(15569)
(15254)
管理(13909)
大学(12617)
学学(11995)
教育(10783)
财经(10068)
农业(9364)
(8574)
经济研究(7947)
技术(7120)
业经(6789)
问题(6177)
理论(5922)
实践(5284)
(5284)
(5139)
国际(4993)
(4992)
现代(4860)
世界(4724)
中国金融(4598)
共检索到166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晓康  
金融体系所发挥的基本功能就是从社会上的资金盈余者手中,将资金引导、转移到资金短缺者手中,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传统经济理论通常用两种方式来分析资金的转移过程:一种方式是考虑人们在金融市场上的相互接触,另一种方式则是研究金融中介机构的运营活动,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通过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移资金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金融中介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在居民与企业之间从事直接中介活动,而是介于居民与市场、市场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的解释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晶津  
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金融中介理论也在不断进化。本文对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阐述,并在分析金融中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庆康  刘宗华  魏海港  
在市场经济中,储蓄投资转化过程是围绕金融中介来展开的,金融中介是储蓄投资转化过程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金融中介存在的基础等问题一直是金融学领域关注的问题。金融中介理论发展到现在已突破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范式约束,开始强调风险管理、参与成本和价值增加的影响,使金融中介理论从消极观点(中介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向积极观点转变(在转换资产的过程中,中介为最终储蓄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增加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艳  
本文首先回顾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上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可以看到:1、银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提供流动性并充当被委托的监督者的作用。2、与金融市场这样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比较而言,银行更倾向于解决跨时风险分担问题,而前者便利跨部门风险风担。同时从实证方面显示金融中介体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至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传统区分方式已经过时。而比金融中介理稳定的实际上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设计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不同组合成为了金融系统研究的要中之要,也是历史上不同国家金融系统如此多样化的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剑  刘少波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无疑确定了行为金融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就其主要内容、实践意义以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证分析等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论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出了展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燕辉  
近年来关注金融约束理论的学者日益增多,但存在对金融约束政策含义的误解以及缺乏对其在中国实践状况的深入分析。文章在分析该理论基本框架基础上,重点强调其特许权价值、专利权保护及私营部门的真正含义,以消除前人的误解;首次深入分析金融约束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包括前提条件满足状况和具体表现,以期给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最后分析了金融约束政策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正>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概念,并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这次中央决策层为中国金融业提出的历史使命与战略任务,不仅是对此前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具体工作层面上的行业要求,也是对西方金融理论的创新升级与对中国数千年金融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提出金融业的使命担当,这要求金融系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强国建设、民族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武祥  
一、引言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体现在支配公司资源的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准则理性配置资本,即投资于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传统的公司金融模型假设资本市场有效,即投资者行为理性,能够对公司资本配置行为正确估价,即股票价格能正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逖  
自70年代初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较系统地提出关于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的理论后,国外许多经济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金融深化理论得到了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五个主要的理论派别。 大多数学者沿着麦金农-肖的假设对麦金农-肖的理论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模型,另一些学者则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国研  
战后西方跨国公司是在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于跨国投资行为的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模型。本文着重介绍了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伯克莱和卡逊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并对上述理论的演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利锋  张世英  何信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的工具深受金融市场交易者的青睐。本文概括地总结了几种主要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方法和理论,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指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发展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晖  
在对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既得利益集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对近期金融发展的利益集团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情况,阐述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思考,即要继续推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通过全面的竞争来制约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建环 ,王韬 ,赵君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志刚  
关于影响一国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问题,近年来理论界逐步形成表面上针锋相对的两种理论:金融发展的结构理论(LaPorta等)和利益团体理论(Rajan和Zingales)。本文在简要介绍上述两种理论的主要结论和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指出两种看似冲突的理论中相互协调的一面,并进一步讨论上述两种理论的冲突和协调对中国发展金融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