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1)
- 2023(6744)
- 2022(5456)
- 2021(4925)
- 2020(4173)
- 2019(9600)
- 2018(8873)
- 2017(18663)
- 2016(9269)
- 2015(10467)
- 2014(10342)
- 2013(10556)
- 2012(9648)
- 2011(8852)
- 2010(9167)
- 2009(9087)
- 2008(8026)
- 2007(7431)
- 2006(6564)
- 2005(6066)
- 学科
- 济(48670)
- 经济(48630)
- 业(34305)
- 管理(30851)
- 企(29770)
- 企业(29770)
- 融(27546)
- 金融(27546)
- 方法(27355)
- 数学(25183)
- 数学方法(25121)
- 银(24879)
- 银行(24878)
- 行(24137)
- 中国(18517)
- 财(15238)
- 制(13754)
- 中国金融(11352)
- 务(11182)
- 财务(11169)
- 财务管理(11151)
- 企业财务(10864)
- 贸(10440)
- 贸易(10426)
- 业经(10149)
- 易(10139)
- 农(10048)
- 地方(9836)
- 体(8078)
- 体制(7170)
- 机构
- 大学(138392)
- 学院(137520)
- 济(69876)
- 经济(68652)
- 管理(58506)
- 理学(50500)
- 理学院(50123)
- 管理学(49689)
- 管理学院(49428)
- 中国(42670)
- 研究(40105)
- 财(34842)
- 财经(28467)
- 京(26524)
- 经(26033)
- 经济学(24273)
- 融(23827)
- 金融(23421)
- 中心(22787)
- 经济学院(22259)
- 银(22213)
- 财经大学(21716)
- 银行(21391)
- 行(19850)
- 江(19393)
- 人民(18347)
- 商学(18164)
- 商学院(17992)
- 所(17758)
- 科学(17346)
- 基金
- 项目(87376)
- 科学(71425)
- 基金(68179)
- 研究(65862)
- 家(56393)
- 国家(55945)
- 科学基金(50815)
- 社会(46570)
- 社会科(44715)
- 社会科学(44705)
- 基金项目(35661)
- 省(32125)
- 自然(30844)
- 自然科(30270)
- 自然科学(30267)
- 教育(30240)
- 自然科学基金(29825)
- 资助(29218)
- 划(26189)
- 编号(25101)
- 部(21207)
- 国家社会(20247)
- 成果(20083)
- 教育部(19707)
- 人文(19384)
- 创(19049)
- 重点(18839)
- 发(18264)
- 制(18010)
- 创新(17765)
共检索到211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晚发 钟辉勇 赵仲匡 宋敏
目前已有研究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竞争会带来市场效率的提高,本文利用2012-2017年债券市场的微观数据研究“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对评级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评级机构竞争会导致评级结果膨胀与评级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评级竞争加剧时,“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会对有较多业务联系的企业放松评级标准,给予更高信用评级。我们的研究也发现评级机构的外资背景、承销商的良好声誉和媒体关注均有助于减小“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竞争的负面影响。同时,债券市场评级竞争还存在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评级竞争导致的评级质量下降也降低了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这说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机构竞争会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投资者付费”模式的推广和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改善国内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本文的研究也为国内债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双评级、多评级以及不同模式评级的交叉验证作用提供了一定证据支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鹏 黄春忠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本文利用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开板以来至2010年12月31日的153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IPO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介机构声誉对IPO直接成本有显著正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声誉溢价"效应;中介机构声誉对IPO间接成本有显著负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间接成本越低;由于间接成本占比较大,声誉的负向影响要大过正向影响,整体来看,中介机构声誉对IPO发行总成本有显著负影响。因此,从股票发行者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本文结论支持发行者选择高声誉的中介机构。
关键词:
发行成本 IPO抑价 声誉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频繁发生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公司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才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认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于重新认识机构投资者之于资本市场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 市场反应 机构投资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颖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是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和前提。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中介服务机构在银行信贷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借款人财务审计报告、担保物评估报告、验资报告等直接影响银行对借款人的经营实力和偿债能力的判断。加强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银行对获取信息的识别,提高银行贷款决策的准确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边文龙 沈艳 沈明高
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5-2013年中国14省90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程度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政策环境和激励制度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并没有导致金融机构在定价能力和市场反应弹性等方面竞争程度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增加贷款利率弹性、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深化银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业竞争 激励制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边文龙 沈艳 沈明高
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5-2013年中国14省90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程度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政策环境和激励制度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并没有导致金融机构在定价能力和市场反应弹性等方面竞争程度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增加贷款利率弹性、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深化银行内部激励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帮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实现从"被动式放贷"向"主动式放贷"转变,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职能。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业竞争 激励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美虹
新发展格局下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其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但少有文献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对社会信用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微观层面企业失信问题,首先理论阐述了银行竞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效应。其次,基于中国2001—2013年微观数据证实了研究假说和推论:银行竞争能够降低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概率,增强企业信用,且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是银行竞争增强企业信用的作用机制。变更核心变量测度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对企业信用的促进作用在大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结果说明:儒家文化这类“非正式制度”同样有助于增强企业信用;银行竞争亦有助于增强商业信用、提升企业金融负债能力。本文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微观证据,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俊 陈汉文
本文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独特的价格上限管制为背景,对作为市场信息中介的审计师声誉价值的建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审计师声誉机制有助于降低抑价折扣,改善新股定价效率,并且高声誉审计师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也确实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主要体现在低于价格上限定价的样本中,而在达到价格上限的样本中,最高限价管制明显削弱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因此,我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激励性价格上限管制有其合理性,较大程度上能够促使市场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得以显现,并开始在改善市场信息环境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詹明君 王文钢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声誉机制能够抑制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本文为衡量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竞争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晓萍 阮永锋 刘音露
信用评级制度是实现债券市场长足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鹏元资信进入企业债市场这一事件,本文利用2005—2011年企业债市场数据,研究了市场竞争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会导致评级虚高,并弱化信用评级降低信用利差的作用,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质量。基于利益动机与声誉动机的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不同评级机构会对市场竞争做出异质性反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短期内投资者无法完全识别不同评级机构做出的异质性反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抑制评级市场竞争导致的负面效应,强化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功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荣 王越凤 张玉明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的语调对长期信用评级的影响,并检验信用评级机构能否识别管理层的语调操纵行为。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利用了管理层语调信息,管理层语调越积极,发债公司长期信用评级越好;虽然系数差异检验表明正常语调对信用评级的影响更大,但无论是管理层正常语调还是异常语调都显著影响了信用评级结果,表明信用评级机构没有完全识别出管理层语调信息中的操纵部分。上述发现为信用评级机构有效发掘并合理利用发债公司年报中的文本信息以及谨慎地判断管理层的语言粉饰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源芳
各区域市场化进程的不同步导致中国各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出现差异。文章以勒纳指数为区域金融发展的代理变量,从全国面板数据、各年截面数据和各省市时间序列数据三个角度对各区域金融市场的勒纳指数和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的金融市场仍具有较高的垄断程度,各区域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异,且与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此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区域金融市场呈现出发展水平缓慢提高、垄断程度缓慢下降的趋势。为加速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缩小区域金融市场差异并推进全国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文霞
从实证角度全面考察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因果关系 ,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需求追随型的因果关系 ,而且金融中介机构能够发挥集聚资金的功能 ,但是其运用资金的效率较差 ,从而影响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整体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汉文 郑鑫成
基于应计制核算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不可操纵应计和可操纵应计,后者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手段。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证明中国上市公司平均而言通过操纵应计项目进行了正的盈余管理,而且证券市场对可操纵应计作出了价格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