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3)
2023(17137)
2022(14307)
2021(13175)
2020(10954)
2019(24797)
2018(24217)
2017(45532)
2016(24296)
2015(27297)
2014(26780)
2013(26298)
2012(24408)
2011(22260)
2010(22736)
2009(20947)
2008(20071)
2007(17701)
2006(15731)
2005(14410)
作者
(72279)
(60016)
(59930)
(56569)
(38207)
(28865)
(26992)
(23427)
(23042)
(21364)
(20692)
(20208)
(19177)
(19129)
(18725)
(18608)
(17831)
(17471)
(17308)
(17285)
(15003)
(14905)
(14694)
(13719)
(13655)
(13374)
(13215)
(13211)
(12214)
(11923)
学科
(108217)
经济(108117)
(68999)
管理(68168)
(54536)
企业(54536)
方法(46023)
数学(41429)
数学方法(40789)
中国(37129)
(28994)
(28420)
金融(28419)
(27254)
银行(27206)
(26342)
地方(25917)
(24946)
业经(23556)
(22326)
贸易(22304)
(21739)
(21170)
技术(20477)
农业(20116)
(19603)
环境(16448)
理论(15668)
(15425)
财务(15368)
机构
学院(347240)
大学(344634)
(150657)
经济(147852)
管理(130630)
研究(125019)
理学(112387)
理学院(111111)
管理学(108893)
管理学院(108292)
中国(100812)
科学(76415)
(74471)
(65461)
(64199)
(63963)
研究所(58626)
中心(57962)
业大(53577)
财经(52225)
(51050)
农业(50404)
北京(47722)
(47647)
经济学(47250)
(44610)
(43935)
师范(43347)
经济学院(42640)
(41532)
基金
项目(233250)
科学(183679)
基金(169894)
研究(165700)
(150881)
国家(149674)
科学基金(127294)
社会(107351)
社会科(102167)
社会科学(102140)
(91307)
基金项目(88503)
自然(82491)
自然科(80751)
自然科学(80733)
自然科学基金(79291)
(77215)
教育(75912)
资助(71051)
编号(64308)
(54813)
重点(53458)
(51262)
成果(50645)
(50024)
创新(46950)
课题(45877)
国家社会(45572)
科研(44784)
教育部(43663)
期刊
(162252)
经济(162252)
研究(103063)
中国(74634)
(58363)
学报(57533)
科学(53460)
管理(49698)
(48735)
(44649)
金融(44649)
大学(43356)
学学(41229)
农业(39815)
教育(36275)
技术(32806)
经济研究(28291)
业经(26290)
财经(26047)
(22556)
(22550)
问题(20794)
技术经济(19015)
(18555)
统计(18547)
科技(17282)
国际(17274)
(17199)
世界(17127)
(15861)
共检索到529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枫  陈荣  
大量的跨国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可以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从而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跨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可以测量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的具体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增长并不有利于我国的技术效率进步,但是从金融机构贷款的配置结构上看,提供给国有企业部门的贷款规模增长将导致技术效率下降,而提供给非国有企业部门的贷款规模增长却将促进技术效率进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枫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在东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有利于技术效率的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积极作用发生了逆向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在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效率与TFP,分析1996—2010年间其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与效率变化特征,并对改善产业投入产出要素进行了定量调整。研究表明:1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时序变化上,总体效率偏低,未能挖掘已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潜力,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应加大技术要素的投入;空间格局演变上,各省区技术效率值小于0.5的省份达到12个,占到全国的38.7%,产业高效发展的潜力挖掘空间较大;且技术效率无效省份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情况,各省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投入、产出要素做出定量调整。2高新技术产业Malmquist效率指数:平均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大于1,年均增长达9.6%和2.7%,表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注重先进技术要素的投入;但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3%,影响了TFP的提高;各省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除桂、渝外均得到改进,且TFP上升得益于进步率的提升,规模效率变化的影响有限。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技术效率变化和TFP变化的差异却不断减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良伟  杨力  
科学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窗口分析法以及Malmquist指数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将经济发展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定位了制约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探讨了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来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层面,考察期内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立香  陈华  
本文应用Blackburne和Frank(2007)提出的新方法进行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研究显示,我国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省份间已形成异质性的长期协整关系,同时,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关系对短期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抑制效应。因此,长期内应注重促进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逐步改变城乡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短期内应采取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直接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海英  
专业市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采用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专业市场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业市场的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且各地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显著地高于中西部地区,专业市场技术效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度一致;专业市场技术效率提升受诸多要素影响,其中城镇化、交通、收入、开放度等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经济规模和信息化等因素则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因此,提升专业市场技术效率,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区域城镇化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思  张目  
为考察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作用机制,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大数据产业通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金融科技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42%,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通过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来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结合空间经济学非对称FC模型的理论,构建区域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部和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促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却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另外,劳动力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亮亮  苏涛永  张健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呈现严重失衡。本文基于经济效率与社会风险的相互制约原理,建立了中央政府进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调控的利益函数,提出了金融差异调控的"陀螺空间"与"效率差异"的命题;根据制度成本与收益机制,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调控范式。研究认为,根据当前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态势,必须要充分重视金融的劳动分工促进功能,缩小区域金融功能差异;构建"跨时公平"的区域金融发展环境,缩小金融发展条件差异;推进教育投入体制综合改革,努力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差异;适度提高落后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区域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区域市场交易环境,缩小商品金融交易条件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要素投入的需求明显不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资本的作用逐渐减低,资源约束的影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对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资本投入有限,资源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地,对不同地区资源约束下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表明,技术效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导原因,而人力资本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部地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阻碍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发展,使得西部地区资源约束对增长的影响较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蒋艳萍  王保双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日益减弱;尤其在地区金融发展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FDI流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在梳理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发展对FDI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2000-2014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FDI流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非线性负相关,且其抑制作用会因金融发展和地区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及时调整人口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要素生产率、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FDI流入的重要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青  
文章运用四阶段DEA-Tobit方法,基于金融效率评价指标,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各省金融效率得分进行测算时,四阶段DEA-Tobit方法与经典DEA方法所测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外部环境因素对金融效率的测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西部省份的金融综合效率最低,东部省份最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建  陈能军  刘木子云  
利用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空间误差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来检验金融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空间依赖性与集聚效应,区域之间相互影响较为明显。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地理距离权重为空间矩阵的条件下,邻域省份金融集聚同样不利于本省域文化产业发展,金融集聚、城镇化和教育水平对文化产业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公共支出和居民消费对文化产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由此,从缩小区域产业差距、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蒋艳萍  王保双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日益减弱;尤其在地区金融发展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FDI流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在梳理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发展对FDI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2000-2014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FDI流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非线性负相关,且其抑制作用会因金融发展和地区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及时调整人口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要素生产率、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FDI流入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