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8)
2023(8316)
2022(6498)
2021(5741)
2020(5001)
2019(11015)
2018(10605)
2017(21247)
2016(10743)
2015(11662)
2014(11346)
2013(11517)
2012(10347)
2011(8864)
2010(9409)
2009(9698)
2008(9039)
2007(8385)
2006(7559)
2005(7204)
作者
(29142)
(24178)
(24132)
(22674)
(15483)
(11416)
(11018)
(9246)
(9101)
(8735)
(8211)
(8053)
(8012)
(7474)
(7449)
(7355)
(7091)
(7085)
(6777)
(6640)
(5954)
(5806)
(5743)
(5534)
(5415)
(5399)
(5355)
(5351)
(4819)
(4626)
学科
(70135)
(66019)
企业(66019)
(54974)
经济(54916)
管理(49264)
(25641)
金融(25641)
业经(24476)
方法(23994)
(22509)
(22075)
银行(22075)
(21521)
(19483)
(19112)
财务(19099)
财务管理(19090)
企业财务(18186)
中国(17644)
数学(16944)
数学方法(16896)
农业(15552)
(14845)
技术(14341)
(11675)
(11439)
理论(11192)
中国金融(10994)
体制(10547)
机构
学院(160063)
大学(152954)
(77221)
经济(76077)
管理(69269)
理学(59146)
理学院(58760)
管理学(58308)
管理学院(58025)
中国(44988)
研究(44386)
(38503)
财经(30515)
(29847)
(27613)
(24367)
(23908)
经济学(23887)
中心(22664)
财经大学(22533)
商学(22181)
商学院(22005)
经济学院(21809)
科学(21363)
(20789)
(20416)
金融(19996)
(19858)
经济管理(19451)
业大(19138)
基金
项目(96919)
科学(79312)
研究(74608)
基金(73320)
(60709)
国家(60061)
科学基金(55106)
社会(51339)
社会科(49053)
社会科学(49042)
基金项目(38760)
(38611)
自然(33747)
自然科(33077)
自然科学(33071)
自然科学基金(32585)
教育(32008)
(29773)
资助(29623)
编号(29100)
(28303)
(24588)
成果(21955)
创新(21913)
(21740)
国家社会(21616)
(21500)
(21410)
重点(20796)
人文(20234)
期刊
(88664)
经济(88664)
研究(48723)
(34261)
(32648)
金融(32648)
管理(31489)
中国(26947)
(23899)
科学(17470)
业经(16325)
财经(16267)
农业(15774)
技术(15140)
学报(15062)
(14039)
经济研究(13770)
大学(13204)
学学(13086)
技术经济(11377)
问题(11212)
财会(10967)
(10421)
现代(9618)
(9512)
国际(9381)
世界(9266)
商业(8876)
会计(8326)
经济管理(8267)
共检索到248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本文通过分析投入金融业的资金总量与资金使用效率的关系,证实了中国金融业普遍存在明显的过度投资,特别是债务资金异常过度。金融业在业务经营中积累了大量金融资源,投资者正是因垂涎于这些金融资源而罔顾了资金逐利规律,并最终导致过度投资。不同行业不同资金的过度投资表现有细微差异。银行业因金融资源的规模较大而过度投资最严重,尤其是债务资金投入过甚。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更为自由,其投资人存在严重的占有金融资源的投资动机,这一投机现象比银行业更严重,特别是寿险业的权益资金强烈地受金融业务特征的吸引而严重偏离逐利规律。这些投资者进入金融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金融机构,因而罔顾了资金逐利规律。过度投资不仅浪费了资金,还严重影响金融业的正常经营,扰乱金融秩序。金融业过度投资及其根源应引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重视,需规范金融业务发展及资金运用监管,防止金融资源滥用,使金融市场健康持续地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本文通过分析投入金融业的资金总量与资金使用效率的关系,证实了中国金融业普遍存在明显的过度投资,特别是债务资金异常过度。金融业在业务经营中积累了大量金融资源,投资者正是因垂涎于这些金融资源而罔顾了资金逐利规律,并最终导致过度投资。不同行业不同资金的过度投资表现有细微差异。银行业因金融资源的规模较大而过度投资最严重,尤其是债务资金投入过甚。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更为自由,其投资人存在严重的占有金融资源的投资动机,这一投机现象比银行业更严重,特别是寿险业的权益资金强烈地受金融业务特征的吸引而严重偏离逐利规律。这些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庆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失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别抽取失信企业和守信样本,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之特征区别。笔者认为本文对政府职能部门有效进行事前监管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同时对于研究失信企业的行为和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四春  何小锋  
本文针对目前有限的统计数据,提出了投资管理的估算方法。金融业各个子行业都有投资管理活动,主要涉及银行业的理财计划,证券公司的理财计划,信托业的信托资产管理与自有资产管理业务,保险机构的保险资产投资管理活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经营活动。根据金融业各个子行业的特点,文章分别估算各个行业的投资管理增加值。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基础上,本文解释和分析投资管理产业的一些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这是国内首次对整体经济的投资管理增加值进行估算与解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伟  聂淑君  王伟平  
企业创新活动在质量上存在异质性,采用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二分法,利用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创业投资的影响。使用创业投资哑变量进行Tobit估计和PSM检验,发现创业投资对于突破式创新具有明显的额外激励效应,再使用创业投资持股比例进行Tobit估计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内生性检验,发现创业投资显著抑制了渐进式创新,却与突破式创新呈现出"倒U型"关系,体现了非控股性质的创业投资对于异质性创新的甄别效应。进一步,中介效应模型显示,缓解融资约束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交互效应模型表明吸收能力起到了平滑的调节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瑶  
银行甄别客户信息的目的,一方面控制预期风险,另一方面发现客户需求。但信息的甄别是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不能仅靠客户经理尽职尽责,还要靠正确的方法指引。从案例切入,但不是案例分析,而是运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从市场营销角度创建独到的方法甄别客户信息。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瑶  
银行甄别客户信息的目的,一方面控制预期风险,另一方面发现客户需求。但信息的甄别是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不能仅靠客户经理尽职尽责,还要靠正确的方法指引。从案例切入,但不是案例分析,而是运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从市场营销角度创建独到的方法甄别客户信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哨辉  姜振寰  
建立起核心知识甄别的四个分析步骤;对个体核心知识甄别需要进行专家选择、专家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核心知识特征评估,对专业技术核心知识甄别需要进行技术体系构建、技术水平筛选和配伍性评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杰芹  
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根据区域发展、企业实际状况,筛选真正优质的企业,认定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2013年美国风险投资家Aileen Lee提出“独角兽”以后,迅速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全球“独角兽”持续快速涌现。近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迅猛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成为新经济增长动力的代表,对引领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远  赵红军  
本文构建了一个政府向各种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售卖”投资环境的投资者甄别机制模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政府追求“剩余”最大化的结果使不同实力的投资者产生了分离 ,其中实力最强的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符合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而其余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均被扭曲且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受到抑制。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所以 ,它未能将规模巨大但十分分散的国内资本有效整合 ,从而使国内资本在与FDI竞争投资环境的过程中处于最为不利的位置 ,结果出现了FDI持续涌入而国内资本却投资不旺的怪现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上海市统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课题组  张严  董建萍  王震颖  邵珺  
本文运用上海市金融业经济普查和GDP核算数据,从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现状、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程度、金融业基础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200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扩大8.4%,金融业增加值减少17.4%。金融业增加值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普查年度的核算方法与以往年度的核算方法不同;(2)金融业对上海市经济直接拉动作用减弱,且波动性较大。但是金融业对全市经济的间接支持作用不变、贷款流向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3)目前,金融业基础统计中仍存在一些影响GDP和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问题。文章最后就完善现有金融业统计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兵军  黄智峰  欧阳令南  
目前有关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讨论多依据资产专用性理论。然而 ,笔者却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指出两种模式并无好坏之分 ,具体采用哪种经营模式 ,是看哪一种更能节省交易成本。最后 ,对混业经营的层次进行了划分 ,并指出我国目前已处于混业经营的低级阶段 ,以后采用哪种经营模式 ,要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监管水平而定 ,因为这些最终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华民  
金融虚拟化使得金融危机越来越孤立于宏观经济基础而爆发,并在金融体系内自循环。银行业开放因为本土银行机构特许权价值丧失和外国银行道德风险问题致使东道国银行业体系更加脆弱;资产账户开放背景下的国际游资流动方向的突然逆转可单独引发货币危机,并扩展成为全面金融危机。国际游资泛滥归因于国际储备货币主要供应国长期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则为国际游资泛滥提供了资本依赖性战略背景。在主权国家意义上,中国继续实施对国际短期资本的严格控制,至少可以在短期内规避外源性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并因此弱化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是规避外源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海燕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甄别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探讨了关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各派观点迥异的原因。建议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其所处的制度背景联系起来,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公司事件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甄别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角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文敏  史本山  
纵向研发合作中,研发产品的收益类型为开发单位的私有信息。本文考虑纵向研发合作中研究单位的单边合作性投资激励问题,建立了信息不对称时的投资决策模型,为研究单位设计了一个根据收益类型的先验概率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的信息甄别合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研究单位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且投资水平随着风险率递减;当研发产品的收益类型增加或者开发单位的保留收益水平降低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研发合作效率降低程度减少。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结合信息披露和期权理论设计了一个退出权合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