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5)
- 2023(15001)
- 2022(12153)
- 2021(11118)
- 2020(9486)
- 2019(21445)
- 2018(20837)
- 2017(41554)
- 2016(21330)
- 2015(23388)
- 2014(22740)
- 2013(22597)
- 2012(20245)
- 2011(17521)
- 2010(17466)
- 2009(16430)
- 2008(15249)
- 2007(13244)
- 2006(11350)
- 2005(10160)
- 学科
- 济(94592)
- 经济(94499)
- 业(89298)
- 企(79812)
- 企业(79812)
- 管理(75384)
- 方法(45538)
- 数学(37538)
- 数学方法(37170)
- 财(34100)
- 业经(30157)
- 农(29520)
- 融(27361)
- 金融(27360)
- 中国(26334)
- 银(25530)
- 银行(25522)
- 行(24625)
- 务(23464)
- 财务(23425)
- 财务管理(23399)
- 企业财务(22228)
- 税(22207)
- 农业(21846)
- 制(21206)
- 税收(20749)
- 收(20572)
- 技术(18330)
- 地方(18124)
- 贸(16312)
- 机构
- 学院(292841)
- 大学(285359)
- 济(133414)
- 经济(131354)
- 管理(124316)
- 理学(107955)
- 理学院(107108)
- 管理学(105815)
- 管理学院(105273)
- 研究(84142)
- 中国(74777)
- 财(68042)
- 京(55829)
- 财经(53703)
- 经(48929)
- 科学(45348)
- 经济学(42563)
- 江(42518)
- 中心(42365)
- 农(41756)
- 财经大学(40023)
- 经济学院(38997)
- 所(38371)
- 业大(37762)
- 商学(35569)
- 商学院(35255)
- 研究所(34112)
- 经济管理(34102)
- 北京(33833)
- 州(33675)
- 基金
- 项目(197001)
- 科学(159880)
- 基金(148766)
- 研究(147627)
- 家(126356)
- 国家(125273)
- 科学基金(112553)
- 社会(100216)
- 社会科(95608)
- 社会科学(95590)
- 基金项目(79112)
- 省(76446)
- 自然(70502)
- 自然科(69071)
- 自然科学(69057)
- 自然科学基金(67895)
- 教育(66232)
- 划(61948)
- 资助(59530)
- 编号(58226)
- 创(44908)
- 部(44670)
- 成果(44439)
- 重点(43212)
- 国家社会(43055)
- 发(42596)
- 创新(41259)
- 业(40407)
- 制(40237)
- 人文(40178)
共检索到428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杜莉 刘念 蔡至欣
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一般货物劳务税总税负测算模型,本文研究发现金融业营改增不仅有利于降低金融业本身的税负,也使其他相关行业的税负下降。由于金融服务广泛地成为其他行业的直接或间接的投入品,金融业对全行业总税负的贡献在所有行业中居于前列,金融业营改增对其他行业降低税负的意义更为重大。但由于当前购入贷款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规定,切断了金融业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向其他行业传导的通道,明显削弱了金融业营改增的总体减税效应。因此,为消除融资成本和税收成本叠加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宜尽早对金融业实行更为彻底的营改增。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彧 谢欣 卢光熙
本文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评估了金融业营改增的减税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业下游行业出现税负结构性分化效应。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还是证券业,其下游行业中第三产业税负下降幅度较大,第二产业的部分行业税负下降空间有限。据此,本文从扩大金融业进项抵扣范围、缩小增值税税率差异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金融业 减税 产业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彭飞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史上的重要举措,能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深化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但是其作用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上下游企业要有足够强的关联,二是上游企业必须是增值税纳税企业。本文基于中国135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服务业和上游行业之间的产业互联程度,将其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进行匹配,采用三重差分法(DDD)评估了"营改增"对企业减税和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严重依赖于产业互联和上游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营改增"企业的平均税负没有出现显著下降,但在具备产业互联的企业中产生了明显的减
关键词:
“营改增” 产业互联 减税效应 分工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彭飞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史上的重要举措,能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深化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但是其作用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上下游企业要有足够强的关联,二是上游企业必须是增值税纳税企业。本文基于中国135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服务业和上游行业之间的产业互联程度,将其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进行匹配,采用三重差分法(DDD)评估了"营改增"对企业减税和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严重依赖于产业互联和上游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营改增"企业的平均税负没有出现显著下降,但在具备产业互联的企业中产生了明显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2)"营改增"之后,服务业企业可以将中间投入在纳税时扣除,因此有效地推动了跨地区的分工与协作。(3)"营改增"还促进了企业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营改增"制度有直接的启示作用,包括税率的设定等。
关键词:
“营改增” 产业互联 减税效应 分工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志安 李宝锋
全面营改增的意义在于打通全行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并最终实现纳税人及负税人税负的降低。营改增减税效应需要基于整个产业链视角,关注税改对上下游企业及最终消费者的整体影响,以利润为衡量指标,考虑不同身份纳税人(包括营业税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方法,对税改企业及下游客户的总体税负及利润进行测算,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理解营改增的减税机理,厘清其对各行业的具体影响,避免认识误区。研究表明,总体上营改增具有明显的减税效应,但不同纳税人身份下的减税效应不同,其对各行业的具体影响也不同,既有降也有升。应针对营改增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
关键词:
营改增 减税效应 产业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昊
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间接税性质,对于高达1万亿的营改增减税,居民几乎感受不到。如此大规模的减税究竟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有何影响?本文以间接税归宿的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基尼系数、MT指数、累进性指数等重要指标进行测算与分解。研究显示,营改增后,居民平均税收负担下降1.63%,居民平均收入上升1.57%,消费品平均价格下降1.33%,但不同居民从中受益不同。营改增后,全国、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均下降,收入分配得到改善。改革对收入分配产生一个不利的影响:增值税的累退性增加。但由于平均税率下降对收入分配的正效应,抵消了增值税累退性增加的不利影响,二者综合后收入分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谭江涛 陈江红 李卓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改革阶段,营改增的政策效果不同。在改革试点阶段,由于分步式改革的局限性,产业间没有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营改增并没有达到减税效果。随着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各行业各地区全面推广后其减税效应得以实现,整体而言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本文还分行业讨论了营改增的微观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受营改增政策影响差别较大。试点阶段各行业普遍没有减税效应,但全面改革阶段,营改增政策减轻了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税收负担。
关键词:
营改增减税效应 DID 模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玉强 王文丽 谭婷元
本文使用沪深A股59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2009~2016年财务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营改增对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比较评估营改增对不同类型文化企业减税效应存在的差异。得出营改增确实对所有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均显著,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持续性,但不同类型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本文针对已得出的研究结论并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企业响应与政策优化两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文化产业 减税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远燕 罗怡霏 周大鹏
本文基于金融业"营改增"即将推行的背景下,在系统梳理和比较目前国际上对金融业征收增值税的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对金融业征收增值税的经验,从征收范围和计税方法、税率、税收分成以及税收征管等方面,对我国金融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增值税 国际 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苏涛 杨青
"营改增"试点改革实现了从复杂间接税到现代增值税的转型,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内部架构的变革。目前该项改革全面实施已过一年,为充分了解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改增"试点成效,日照市中心支行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调研、现场座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调研发现:"营改增"后辖区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税负总体呈下降趋势、减税效应明显,但实施中仍然存在进项抵扣链条不完善、城乡"三农"机构政策有悬殊、部分政策不明确、涉税风险防控难度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打通进项抵扣链条、完善相关政策。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银行业金融机构 减税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苏涛 杨青
"营改增"试点改革实现了从复杂间接税到现代增值税的转型,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内部架构的变革。目前该项改革全面实施已过一年,为充分了解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改增"试点成效,日照市中心支行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调研、现场座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调研发现:"营改增"后辖区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税负总体呈下降趋势、减税效应明显,但实施中仍然存在进项抵扣链条不完善、城乡"三农"机构政策有悬殊、部分政策不明确、涉税风险防控难度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打通进项抵扣链条、完善相关政策。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银行业金融机构 减税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静 贺颖
自2012年推行的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改革,会通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下游企业的服务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本文基于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借鉴强度双重差分法的思想,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利用不同地区因改革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差异所产生的政策影响程度的差异,识别生产性服务行业“营改增”对下游企业的改革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显著促进下游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上述政策效果是通过减少外购服务的重复征税、降低下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缓解其内部资金约束而产生的。这一机制体现在“营改增”更大地促进了融资约束程度高、留抵税额较少的下游企业的投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有助于理解我国近年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减税改革逻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志安 李宝锋
交通运输业是首批进入"营改增"试点的行业,其税改的减税效应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差异。通过对"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整体税负及财务影响的测算可以看出,"营改增"并未使交通运输业整体税负明显降低,甚至还有提高。总体上,"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主要面临增值税税率偏高和进项税额不足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对交通运输企业而言,应合理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努力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尽可能多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应适当降低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的设立标准。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营改增 减税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志安 李宝锋
交通运输业是首批进入“营改增”试点的行业,其税改的减税效应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差异。通过对“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整体税负及财务影响的测算可以看出,“营改增”并未使交通运输业整体税负明显降低,甚至还有提高。总体上,“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主要面临增值税税率偏高和进项税额不足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对交通运输企业而言,应合理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努力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尽可能多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应适当降低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的设立标准。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营改增 减税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