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3)
- 2023(9187)
- 2022(7305)
- 2021(6640)
- 2020(5680)
- 2019(12456)
- 2018(12040)
- 2017(23847)
- 2016(12365)
- 2015(13637)
- 2014(13299)
- 2013(13348)
- 2012(12105)
- 2011(10650)
- 2010(11134)
- 2009(11148)
- 2008(10472)
- 2007(9750)
- 2006(8725)
- 2005(8131)
- 学科
- 业(74008)
- 企(70502)
- 企业(70502)
- 济(57744)
- 经济(57555)
- 管理(54394)
- 业经(27435)
- 融(25082)
- 金融(25081)
- 方法(23155)
- 财(22874)
- 农(22258)
- 银(22137)
- 银行(22117)
- 行(21585)
- 中国(20104)
- 务(18914)
- 财务(18898)
- 财务管理(18889)
- 企业财务(17927)
- 农业(16876)
- 制(16428)
- 技术(15191)
- 数学(15079)
- 数学方法(15025)
- 策(13668)
- 理论(13216)
- 体(12947)
- 企业经济(12597)
- 和(12338)
- 机构
- 学院(181657)
- 大学(173711)
- 济(81125)
- 经济(79788)
- 管理(76350)
- 理学(64981)
- 理学院(64406)
- 管理学(63817)
- 管理学院(63466)
- 研究(54063)
- 中国(51850)
- 财(40437)
- 京(35598)
- 财经(31867)
- 农(29907)
- 科学(29599)
- 经(28816)
- 江(28378)
- 中心(26720)
- 所(26626)
- 经济学(24679)
- 研究所(23586)
- 业大(23460)
- 财经大学(23439)
- 农业(23237)
- 商学(23198)
- 商学院(23009)
- 州(22750)
- 经济学院(22366)
- 北京(22124)
- 基金
- 项目(112977)
- 科学(91946)
- 研究(85938)
- 基金(84340)
- 家(71030)
- 国家(70269)
- 科学基金(63361)
- 社会(58815)
- 社会科(54870)
- 社会科学(54852)
- 省(45330)
- 基金项目(44752)
- 自然(39502)
- 自然科(38666)
- 自然科学(38660)
- 自然科学基金(38076)
- 教育(37458)
- 划(35728)
- 编号(34454)
- 资助(33304)
- 业(30742)
- 创(27799)
- 成果(26590)
- 部(25078)
- 重点(25069)
- 发(24978)
- 创新(24953)
- 制(24121)
- 国家社会(23986)
- 性(22785)
共检索到283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敏 李冠楠
本文就金融业社会分工与金融企业组织形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本文以银行业绩效为依托,纳入社会信用文化这一新的影响因子,试图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上综合考察决定金融业绩效的各种因素,并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探求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业组织形式及其绩效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文化对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法律传统、政府治理及管理能力也在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到金融业运行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欧光荣
(一) 承包制由于自身所固有的缺陷而终将被股份制所取代。 1.承包制不是“两权分离”。真正的“两权分离”是指职能资本的所有权与生产和经营的指挥权的分离。它的典型形式只有股份制。我国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公有制形式的企业承包,企业的承包者和其他劳动者都对承包企业的生产资料实际上既有所有权,又有使用权,根本不是什么两权分离,而是“行政权”与“经营权”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光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独资化趋势不断增强,一些外商直接投资组织形式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因此,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限制外资对我国市场的控制,同时要发挥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优势,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企业组织形式 变化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益新
从西方企业理论关于分工的认识开始,从企业的产生和企业的本质的角度梳理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体现在社会分工对企业内部分工的起源意义以及企业内部分工创新社会分工的机制上。
关键词:
企业 市场 社会分工 内部分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中成
企业组织形式宜多样化《财经科学》1997/5FINANCEANDECONOMICS范中成[四川省机械工业厅成都610013]影响企业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一般地讲,企业组织形式受到企业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产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分工的广度和深度,科学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东生 李在永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型企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知识型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 ,如何构造知识型企业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根据知识型企业的特点 ,给出并定义了W型组织 ,讨论了在知识型企业运用该组织模型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知识型企业 W型组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先吉
文章对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即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从企业的组建、承担债务的责任大小、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股权的转移、经营的期限、筹资成本和经营规模、税收的负担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正处于转轨时期的实际,指出:为便于我国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尽快从法律上规范非公司性企业的地位,按照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将其分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并建立相应的法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晓
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价值”概念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就其本质而言,价值是社会关系范畴,其普遍性是“一般人类劳动”,其特殊性是在“特定交换形式”下的劳动。应该从商品交换关系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理解价值。深化和丰富“价值”内涵,对于从理论上说明现代社会劳动的特征及“劳动———资本”交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价值 价值的现实性 交换形式 社会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丛林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金融业是可不缺少的重要因素,犹如人体中的循环系统。虽然其历史演变、结构组成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但也有许多共同性。本文试通过介绍法国的银行体系、证券交易所及其组织结构,对其有一个梗概的了解,并可以看到西方国家金融界的发展。一法国的银行体系是在长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按照经济、金融以及政治要求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的过程以1800年法兰西银行建立为标志,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昭霞
文章选取金融行业的40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金融行业竞争程度与行业内企业经营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整体来看金融业竞争能显著提升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并且纯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不利于规模效率。竞争程度对证券行业内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作用最强,银行次之,保险业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此外,竞争有利于国有和大规模金融企业效率的提升,但对小规模金融企业效率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影响,这说明过度的竞争会损害小金融企业的效率,导致这些企业不得不采取"降效率保生存"的行为。因此在促进行业充分竞争的同时应保护好中小金融企业的利益,防止出现大企业侵占小企业市场份额的现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晓云
目前美国银行业的基本情况根据金融服务圆桌会议(Financial Service Roundtable)的报告,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两周年后的标志是,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正在变得更为安全和强大。资本金达到历史高点,贷款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问题银行"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在历史上第一次开始到位。具体来看,2012年7月16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振海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金融事业进入了新的纪元。50年来,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美芳
提升金融业服务创新能力,可推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业服务特性决定了员工在金融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该文基于上海某大型金融企业235份有效问卷及7位员工的深度访谈,运用STATA软件采用Ordered 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业员工创新行为与组织认同关系。研究发现,金融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性别、行业认同感、岗位认同感和专业知识学习,企业认同感、年龄、教育、职务及家人支持程度与员工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关系。该文还发现,金融业员工性别差异仅是组织认同与心理资本的有限中介变量,行业认同、企业认同和岗位认同两两相关性显著。其中,行业认同与企业认同高度相关,表明金融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不仅是对企业的认同,还缘于对行业的认同。该文建议,金融企业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金融业女性员工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员工把行业认同感转变为企业认同感,并充分发挥主管在提升员工组织认同感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业 组织认同 员工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