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9)
- 2023(16319)
- 2022(13418)
- 2021(12422)
- 2020(10673)
- 2019(24504)
- 2018(23725)
- 2017(45745)
- 2016(24501)
- 2015(27573)
- 2014(27240)
- 2013(27448)
- 2012(25752)
- 2011(23214)
- 2010(23448)
- 2009(22708)
- 2008(22620)
- 2007(20437)
- 2006(18105)
- 2005(16968)
- 学科
- 济(107389)
- 经济(107268)
- 业(92353)
- 企(81248)
- 企业(81248)
- 管理(80705)
- 方法(48688)
- 数学(39731)
- 数学方法(39446)
- 银(35030)
- 银行(34884)
- 财(34624)
- 中国(34203)
- 行(33248)
- 农(33234)
- 融(31918)
- 金融(31916)
- 业经(31640)
- 制(31286)
- 务(24387)
- 财务(24356)
- 财务管理(24307)
- 农业(23354)
- 企业财务(23068)
- 贸(21737)
- 贸易(21716)
- 易(21120)
- 体(19449)
- 地方(19089)
- 技术(18803)
- 机构
- 学院(354962)
- 大学(354369)
- 济(157572)
- 经济(154616)
- 管理(137100)
- 研究(123927)
- 理学(116016)
- 理学院(114840)
- 管理学(113308)
- 管理学院(112658)
- 中国(109459)
- 财(76557)
- 京(75632)
- 科学(71853)
- 农(65715)
- 所(63867)
- 财经(60014)
- 中心(59009)
- 研究所(57399)
- 江(55248)
- 经(54529)
- 农业(52001)
- 业大(51170)
- 经济学(49921)
- 北京(48344)
- 经济学院(45210)
- 财经大学(44521)
- 州(43986)
- 院(43964)
- 范(40762)
- 基金
- 项目(225263)
- 科学(177780)
- 基金(166229)
- 研究(163736)
- 家(145406)
- 国家(144183)
- 科学基金(123131)
- 社会(106621)
- 社会科(101201)
- 社会科学(101174)
- 基金项目(86555)
- 省(86059)
- 自然(78365)
- 自然科(76566)
- 自然科学(76539)
- 自然科学基金(75289)
- 教育(73227)
- 划(72543)
- 资助(69070)
- 编号(63989)
- 成果(52249)
- 重点(51361)
- 部(51319)
- 创(49317)
- 发(49150)
- 业(46371)
- 创新(45610)
- 国家社会(45307)
- 课题(44326)
- 教育部(43871)
- 期刊
- 济(175800)
- 经济(175800)
- 研究(110717)
- 中国(73492)
- 财(63339)
- 农(60964)
- 融(57939)
- 金融(57939)
- 学报(55268)
- 管理(53927)
- 科学(51751)
- 大学(41959)
- 农业(40049)
- 学学(40002)
- 财经(31356)
- 技术(29723)
- 经济研究(28620)
- 教育(28249)
- 业经(27740)
- 经(26975)
- 业(24118)
- 问题(22891)
- 贸(20722)
- 技术经济(19895)
- 国际(19366)
- 世界(19190)
- 理论(17237)
- 财会(17003)
- 版(16896)
- 现代(16658)
共检索到55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冬民 赵爽
银行业监管当局良好的治理安排,有助于通过内部“X”效率的改进,促进银行业监管效率的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需要引进先进的监管理念、监管技术,也同样需要基于国际经验,结合国情构建银行业监管的良好治理。后者甚至可能更具基础意义。本文在就两套监管治理评价标准介绍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监管治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治理已具备了良好监管治理的形式,实施良好监管治理前提条件的缺失或不足抑制着良好监管治理的实施,成立独立银行业监管机构只是完善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一个良好开始。推动良好治理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银行监管机构能力之外的事,国家仍需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监管治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付韶军 杜雯翠
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处于监管金字塔的顶端,其治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然而,目前鲜有文献对中国金融监管治理的实务操作进行量化研究。那么,怎样才能对金融监管当局做出合理评价?中国的金融监管治理有效吗?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金融监管治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监管独立性、监管责任性、监管透明度和职业操守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并以中国银行业为例设计了调查问卷开展量化评价,以检验金融监管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总体上,2012年中国银监会的监管治理水平比2011年有所提高,监管独立性、监管透明度和职业操守这三个维度显著提高了中国银监会的监管治理水平,但监管责任性并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春松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成本收益分析 博弈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丝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逐渐丰富,国内金融领域混业运营趋势日益明显,跨领域、跨市场交叉金融项目迅速发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用户多样化的融资要求,但以此引起的监管套利、风险重叠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诸多银行资本借道流进了限制性行业,严重影响到宏观政策的作用。为此,需要深入探究交叉金融项目的发展原因、业务形式以及风险特点等,逐步优化监管体制。文章首先介绍了交叉金融项目的主要模式、潜藏风险以及管理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有效的监管策略。
关键词:
银行领域 交叉金融 风险分析 监管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阎庆民
银行业具有较高的风险聚集性和很高的财务杠杆,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使得银行的公司治理从根本上有别于一般公司。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是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关键,这使银行业需要政府监管职能的介入以实现有效治理。在我国,政府或行政直接干预和银行承担无限责任是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缺失的根本原因。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 银行监管 权力制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正旺
顺应《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监管部门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并对贷款拨备的指标即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作了具体规定。论文分析了2011年以来我国上市银行的拨备现状,重点分析了这两个监管指标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凯风
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有着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等较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先对2003年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些较根本的动因进行回顾,然后依据这些动因,对此次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行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改革 动因 成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敏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演进的新阶段,它将促进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并加强监管。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银监会的作用,继续完善监管体制,应大力完善金融法规、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解决原监管体制的遗留问题。
关键词:
银监会 银行业 监管 演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菲
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目标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出当前银行监管目标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通过深度分析我国现行监管目标发现:银行监管目标的政策设计中缺少效率性目标,对公平性目标体现不充分。另外,认为我国关于防止金融犯罪和提高消费者对金融知识了解等目标在监管目标价值序列中不适于作为核心目标安排,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银行监管运行的理想轨道。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目标 价值取向 政策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瑶
文章拟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金融工具准则相关核心内容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的相互关系。从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与银行风险管理及外部监管两大逻辑起点出发,认为会计准则目标与监管的差异,导致了银行会计实务的难题。最后,提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银行业风险管理及外部监管协调的策略建议——使用"级别较高"的分类金融工具准则,以期对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提供裨益。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金融工具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立成 范从来
本文详细梳理了百年来中国银行业中政府监管的演进轨迹,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1)政府监管的完备程度受到当时经济金融思想的制约,政府对金融越重视,经济金融思想越先进,政府监管的制度完备程度就越高。(2)政府监管效能的发挥与金融体制紧密相关。(3)随着经济金融制度的变迁,194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中的政府监管经历了指令性体制、发展型体制和专业型体制三个阶段。下一步,关键是要增强银行监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正确定位政府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角色,推动政府监管机构从行业利益的代表者真正转变为公众利益的守护者。
关键词:
银行监管 演进 逻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在三方面改革中的长足进步,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以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开放状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银行业 监管 银行对外开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明
中国银行业监管有其独特的国情特质和发展历程。既有的几种主要的监管理论均无法解释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核心特征——银行业的工具性(推动经济发展)定位和国家对银行股权、人事等的控制。本文从国家理性选择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理论和历史实证分析。作者认为这种特征体现了国家的建制性实力,而拥有一定的建制性实力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历史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这种管制体制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也面临着市场化的内在冲击,其未来将取决于对国家能力的理性和动态调整。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理性选择 建制性实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文峰
文章基于90年代以来大量监管文件和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资本定义、风险权重、资本计量方法、资本监管体系和违规惩罚措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动态与脉络,展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从简单的资产负债管理到基于内部评级法的组合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到全面风险管理,从微观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演变过程。最后,为进一步改进资本监管,文章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改进建议,如监管当局应重视银行风险行为的异质性,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资本监管 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维持快速发展,我国监管制度也有了长足进步。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国际银行业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