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3)
2023(12679)
2022(10431)
2021(9368)
2020(8370)
2019(18913)
2018(18665)
2017(36762)
2016(19617)
2015(21971)
2014(21945)
2013(21984)
2012(20258)
2011(17982)
2010(18521)
2009(18060)
2008(17878)
2007(16548)
2006(14401)
2005(13268)
作者
(56376)
(46980)
(46899)
(44548)
(30098)
(22409)
(21615)
(18185)
(17823)
(16919)
(15908)
(15807)
(15075)
(14711)
(14602)
(14592)
(14153)
(13936)
(13751)
(13354)
(11580)
(11555)
(11415)
(10707)
(10600)
(10585)
(10501)
(10474)
(9416)
(9284)
学科
(89002)
(87432)
经济(87333)
(78844)
企业(78844)
管理(71536)
方法(41188)
数学(32884)
数学方法(32651)
(31885)
(29041)
金融(29039)
业经(28979)
(28814)
(28261)
银行(28240)
(27167)
中国(26542)
(24549)
财务(24523)
财务管理(24483)
(24345)
企业财务(23283)
农业(20652)
技术(17170)
地方(16310)
(16091)
理论(15931)
(15871)
贸易(15858)
机构
学院(285726)
大学(280438)
(124865)
经济(122384)
管理(115949)
理学(98273)
理学院(97388)
管理学(96136)
管理学院(95610)
研究(87679)
中国(80629)
(63414)
(57702)
科学(50023)
财经(49692)
(49636)
(44986)
(44508)
(44216)
中心(44052)
业大(40067)
研究所(39384)
农业(39134)
经济学(38628)
财经大学(36786)
北京(36280)
(35705)
经济学院(35240)
商学(33163)
商学院(32898)
基金
项目(178713)
科学(141832)
研究(132130)
基金(131259)
(111967)
国家(110925)
科学基金(97243)
社会(85784)
社会科(81436)
社会科学(81415)
(71156)
基金项目(69675)
自然(62100)
自然科(60721)
自然科学(60705)
自然科学基金(59703)
教育(59109)
(57569)
资助(53996)
编号(53346)
成果(42326)
(40472)
(40165)
(39841)
重点(39622)
(38589)
创新(37087)
课题(35591)
国家社会(35330)
(35132)
期刊
(140216)
经济(140216)
研究(85618)
(54270)
中国(53955)
(46905)
金融(46905)
(46637)
管理(45555)
学报(37897)
科学(36544)
农业(30709)
大学(29451)
学学(28404)
技术(25440)
财经(25439)
业经(24414)
(21700)
经济研究(21671)
(18728)
教育(18395)
问题(18168)
技术经济(17179)
财会(16759)
理论(14734)
(14400)
现代(14326)
商业(14205)
会计(13867)
统计(13598)
共检索到436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磊  
针对当前金融业快速崛起的新型业态形式,本文在分析风险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重点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业新型业态形式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的发展问题,更多地在于信用需求的急剧增加。这一方面源于我国高杠杆和产能过剩的同时显现,逼迫部分企业绕道传统信贷途径;另一方面在于实体经济高额的利率诱使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开始不满足于银行业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而选择网络金融等新型业态。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余额宝、小额担保、银行新型理财业务为例,分析了它们的业务特征和可能引发的业务层面、机构层面和经济层面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志洋  
本文从金融业各个类型业态的关联度视角出发,以中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样本,使用股票交易数据,在剔除系统风险因子后,测度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类型上市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实证结论表明,证券公司之间的关联度风险显著高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组合会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风险,而对于证券公司来讲,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融合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关联度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国柱  李晓壮  
首先构建了新金融业态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新金融业中四类金融风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态t分布估计重点考察新金融业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作用。研究表明:三个期限维度内,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显著,市场风险则为负向影响。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低分位数下抑制作用显著,在高位数下促进作用显著。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期望与标准差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偏度呈负相关性。宽松(收紧)的新金融决策虽然在短期内促进(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对中长期的影响效应不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苍舒  沈艳  
本文梳理我国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并以网络借贷为切入点从规模、所有制、资金净流入3个角度来刻画新金融业态的风险特征,采用VaR、CoVaR、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识别并测度新业态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及舆情的关系。研究发现,出险前网贷平台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压力,而规模较大、利率异常的平台出险会加大网贷系统风险;网贷行业出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不确定性存在溢出效应,而舆情不是网贷平台出险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应重视新业态风险对正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并建议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明确准入机制、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并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对风险预警和缓释机制的建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颜青  
风险投资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它与金融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风险投资与传统金融业务、创业投资与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风险投资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 ,从金融的角度对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德勇  张启阳  
金融业重组战略行为包横向重组行为、纵向重组行为、混合重组行为。每一种行为又各自包括对市场组织结影响相反的两种行为即一体化行为和拆分行为。每种重组行为都存在着各自的风险和收益,对这些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是微观金融主体决定自己的重组战略行为和金融管理当局进行金融业组织结构决策时必须予以考虑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波  
1.经济下行风险为最主要的风险。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几乎确定无疑,而下行的风险因素也几乎确定无疑,那就是房价下跌和地方债违约。而这两个因素的背后均是商业银行的抵押信贷和贷款支撑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两个主要信贷投向一个半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样,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风险全部或大部分就集中到了银行身上。对于任何一个的金融机构,决不可能在这轮经济下行中能独善其身,其区别是涉及的深浅程度,造成的冲击大小不同而已。2."影子银行"现象需密切关注。国际货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丝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逐渐丰富,国内金融领域混业运营趋势日益明显,跨领域、跨市场交叉金融项目迅速发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用户多样化的融资要求,但以此引起的监管套利、风险重叠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诸多银行资本借道流进了限制性行业,严重影响到宏观政策的作用。为此,需要深入探究交叉金融项目的发展原因、业务形式以及风险特点等,逐步优化监管体制。文章首先介绍了交叉金融项目的主要模式、潜藏风险以及管理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有效的监管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蕙章  李锋森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数字经济新型垄断问题也日渐突出,若不及时加以应对可能会影响市场竞争,进而侵害消费者权益,加剧金融风险传染。基于经济学原理和技术、市场、监管等方面因素,分析数字经济新型垄断的主要成因,解构其典型形式,并从法治、监管、风险防控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制建议。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新型垄断的主要成因包括数字经济具有平台化、网络效应和虚拟性等特征,新型垄断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以及监管部门对数字经济创新坚持宽容谦抑的监管理念;新型垄断的典型形式包括平台生态垄断、数据垄断、算法合谋、轴辐协议、扼杀式收购等。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坚持竞争执法与竞争倡导同步推进,推动数字平台的互联互通,统筹兼顾数据共享开放与隐私保护,有效防控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以清  胡亦恩  叶奇青  茅冬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对数据中心托管的需求与日俱增。伴随着托管市场的高速发展,风险也在日益积聚。笔者结合银行数据中心实践经验以及参与金融业监管的经历,阐述了数据中心托管市场发展状况,深入剖析了目前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婧  杨光  
考察1933年以来美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我们发现,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分离与交叉是一条主线。把综合经营理解为混业经营的看法并不准确,也容易产生误导。美国银行业向证券业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豁免银行从事某些证券业务,发展到银行控股证券子公司,再发展到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交叉逐渐增多。这种业务交叉主要体现在证券、基金及保险产品的销售与服务方面,但"防火墙"制度却是惯例,金融集团内部需要在确保银行账户与证券账户分离的基础上,实现法人隔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林  任硕  
交叉性金融业务作为综合经营背景下的创新产物,在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性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证明加快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因此,深入剖析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从业务模式、业务主体、监管框架及法律规章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风险监管与防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新辉  李明亮  
基于发展应用类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本文首先通过在理论上分析新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制、在实证上检验新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论证了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总结我国应用类新金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发现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民生金融已具一定规模,但仍有较大发展需求;其中,医疗金融和企业年金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而发展航运金融和物流金融是构建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必由之路,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凌云  
对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业风险的若干对策分析●杨凌云我国金融业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因种种原因也积累了较大的自身风险。采取哪些对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把好市场准入关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