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1)
- 2023(10833)
- 2022(8576)
- 2021(7503)
- 2020(6397)
- 2019(14154)
- 2018(13820)
- 2017(26640)
- 2016(13448)
- 2015(14860)
- 2014(14606)
- 2013(14703)
- 2012(13678)
- 2011(12339)
- 2010(12988)
- 2009(12993)
- 2008(12282)
- 2007(11125)
- 2006(10239)
- 2005(9881)
- 学科
- 济(90414)
- 经济(90336)
- 业(70966)
- 企(65807)
- 企业(65807)
- 管理(55683)
- 方法(29403)
- 业经(28695)
- 融(25999)
- 金融(25999)
- 财(23260)
- 中国(23064)
- 银(22895)
- 银行(22895)
- 农(22494)
- 行(22339)
- 数学(21801)
- 数学方法(21747)
- 地方(21606)
- 务(17950)
- 财务(17936)
- 财务管理(17925)
- 制(17823)
- 农业(17690)
- 企业财务(17008)
- 技术(15195)
- 体(14606)
- 策(14054)
- 和(13199)
- 理论(13147)
- 机构
- 学院(208587)
- 大学(201545)
- 济(108027)
- 经济(106386)
- 管理(83696)
- 理学(70722)
- 理学院(70140)
- 管理学(69581)
- 管理学院(69195)
- 研究(67314)
- 中国(61028)
- 财(49140)
- 京(40353)
- 财经(38860)
- 经(35136)
- 经济学(35075)
- 科学(34062)
- 所(32623)
- 江(32180)
- 中心(31797)
- 经济学院(31448)
- 农(30039)
- 研究所(28757)
- 财经大学(28471)
- 商学(25821)
- 州(25630)
- 商学院(25580)
- 北京(25551)
- 业大(24365)
- 经济管理(23907)
- 基金
- 项目(124370)
- 科学(100724)
- 研究(95375)
- 基金(92941)
- 家(77614)
- 国家(76856)
- 科学基金(68892)
- 社会(66622)
- 社会科(63459)
- 社会科学(63444)
- 省(49248)
- 基金项目(48519)
- 教育(40790)
- 自然(40497)
- 自然科(39620)
- 自然科学(39610)
- 自然科学基金(39009)
- 划(38099)
- 资助(37396)
- 编号(36660)
- 业(30679)
- 创(29638)
- 发(29275)
- 成果(28543)
- 国家社会(28526)
- 部(27562)
- 重点(27368)
- 创新(26817)
- 制(25767)
- 发展(25343)
- 期刊
- 济(131636)
- 经济(131636)
- 研究(68538)
- 财(41356)
- 管理(38430)
- 中国(38353)
- 融(35778)
- 金融(35778)
- 农(29613)
- 科学(23641)
- 经济研究(21845)
- 财经(21513)
- 学报(21377)
- 业经(20903)
- 技术(19888)
- 农业(19511)
- 经(18781)
- 大学(18105)
- 学学(17813)
- 问题(16370)
- 技术经济(15166)
- 世界(13104)
- 贸(12535)
- 业(11873)
- 现代(11863)
- 国际(11681)
- 商业(11437)
- 经济管理(11418)
- 经济问题(10639)
- 财会(10636)
共检索到334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梅冬州 宋佳馨
在金融业开放不断加快的同时,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杠杆率高企、金融风险逐步显现的挑战。在该情形下,金融业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宏观经济杠杆率的下降?国内去杠杆政策对产出的负向冲击是否会受金融业开放下资本跨境流动的影响?本文在开放经济框架下构建一个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和讨论去杠杆冲击和外部冲击影响经济波动的作用渠道,并分析金融业开放程度的高低如何对冲击的传导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的去杠杆冲击与外部冲击都会引起资本流出。这一方面会带来国内融资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会影响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金融中介存贷溢价的上升,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进一步放大,导致企业投资和国内产出剧烈下滑,造成整体经济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并且金融业开放水平越高,引起的经济衰退程度越大,宏观杠杆率上升越多。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本文在厘清国内外冲击传导渠道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本管制税率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果,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规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关键词:
违约成本 去杠杆 金融冲击 预期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张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二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成长出体量相近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和美国1982-2007年的大稳定时期颇为相似。大稳定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后来的大衰退埋下伏笔。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非常迅猛,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资金脱实向虚和全社会杠杆率攀升等问题,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金融去杠杆,其实质是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和监管。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成效,实体经济也维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张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二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成长出体量相近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和美国1982-2007年的大稳定时期颇为相似。大稳定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后来的大衰退埋下伏笔。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非常迅猛,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资金脱实向虚和全社会杠杆率攀升等问题,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金融去杠杆,其实质是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和监管。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成效,实体经济也维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未来,在珍视和保持实体经济低波动态势的同时,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框架,积极预防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本轮经济增速放缓需要从两个视角分析,一个是短期视角,另一个是长期视角。短期看,经济增速放缓的主因是金融去杠杆,主渠道是房地产开发和基建投资下降,民营经济也遭受较大冲击。逆周期宏观调控是应对经济波动的正常操作,也是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正交性的检验和协调配合的探索,不能简单解读为"放水"或政策转向。扶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可以看作在竞争中性原则确立之前的权宜之计,也有稳定预期的作用。长期看,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就业和通胀的折衷,转变为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折衷。金融去杠杆背后并非表外业务回表和传统体制回归,而是整个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打破金融诅咒,续写增长奇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德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好成绩。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难点问题 金融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德
中国金融业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在改革开放30年里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支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金融业 改革与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增长的内生限制在经济系统稳定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海峰 陈世金
根据世界75个主要经济体面板数据,从金融结构、金融开放的视角研究其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发现:资本市场主导的融资结构有利于降低宏观杠杆率;金融开放与一国的宏观杠杆率呈现倒“U”型关系;金融市场开放主要通过信贷、货币、股票市场三个渠道影响杠杆率。从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一国的宏观杠杆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试点粤港澳金融制度型开放、资产证券化、推进结构化去杠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金融开放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顾研 周强龙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预期,进而影响企业的杠杆决策。本文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越大,企业对未来融资环境预期越差,企业的财务柔性价值越高,而财务柔性价值更高的企业会选择更低的(净)财务杠杆。此外,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反应更强,但其降杠杆程度却低于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反应更弱,但其降杠杆程度却高于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陈彦斌 陈小亮 刘哲希
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形势整体向好,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不过,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尤其需要警惕消费增速过快下滑、宏观税负进一步加重、民间投资复苏乏力、部分企业效益状况显著恶化、去杠杆过程中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加剧等主要风险点。此外,杠杆率高企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中国的杠杆率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均体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为此,中央在2018年专门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思路。在"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宏观政策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谨防去杠杆带来的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风险,又要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使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使用H-P滤波法和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讨论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研究发现:2007年初-2016年末期间,我国各部门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也非常显著,各部门经济杠杆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析表明,分析表明,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的部门间关系特征,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陈健 黄坚 黄永高
税收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杠杆之一,其机制是通过各税种的组合、税种中分布的税收政策导向和税收征管体制形成的内在合力自动作用于经济的功能。优良的税收杠杆机制同时具备足够的制度刚性与政策灵活性,有利于应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两难局面。本文认为,要使我国税收杠杆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建立累进税率所得税制和优良的宽税基消费型增值税制;资源税、消费税应实行从量计征为主、从价计征为辅方针;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额,限制民营资本避税;运用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分而治之、有保有控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
税收 经济杠杆 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喜和 王晶晶
通过建立包含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融资平台、工商企业、家庭等部门的DSGE模型,采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发现:(1)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力度越大,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冲击就越强,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更加短缺;(2)随着商业银行杠杆率的下降,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也将会显著降低;(3)相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和房地产而言,商业银行降杠杆对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弱;(4)房地产价格下跌和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将使商业银行主动和被动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由此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调控力度,应关注银行间流动性的波动状况,并需前瞻性地掌控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和冲突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