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7)
- 2023(13707)
- 2022(11030)
- 2021(10108)
- 2020(8577)
- 2019(19350)
- 2018(18947)
- 2017(35809)
- 2016(18845)
- 2015(21200)
- 2014(20846)
- 2013(20877)
- 2012(19071)
- 2011(17150)
- 2010(17439)
- 2009(17184)
- 2008(16646)
- 2007(15065)
- 2006(13409)
- 2005(12771)
- 学科
- 济(86687)
- 经济(86554)
- 业(84438)
- 企(76926)
- 企业(76926)
- 管理(73288)
- 方法(35261)
- 财(31141)
- 中国(29944)
- 业经(29843)
- 融(27804)
- 金融(27801)
- 农(27557)
- 数学(27121)
- 数学方法(26995)
- 银(26049)
- 银行(26042)
- 行(25248)
- 制(25241)
- 务(21976)
- 财务(21949)
- 财务管理(21923)
- 企业财务(20825)
- 农业(19661)
- 体(17965)
- 贸(17928)
- 贸易(17906)
- 易(17572)
- 技术(17430)
- 策(16071)
- 机构
- 学院(275201)
- 大学(272277)
- 济(130679)
- 经济(128530)
- 管理(110160)
- 理学(93565)
- 理学院(92730)
- 管理学(91882)
- 研究(91439)
- 管理学院(91357)
- 中国(81672)
- 财(64436)
- 京(56625)
- 财经(50181)
- 科学(47348)
- 经(45710)
- 所(44140)
- 中心(42931)
- 经济学(41799)
- 江(41537)
- 农(40577)
- 研究所(39083)
- 经济学院(37664)
- 财经大学(37242)
- 北京(36187)
- 业大(33237)
- 州(32677)
- 院(32629)
- 商学(32559)
- 商学院(32257)
- 基金
- 项目(171581)
- 科学(138926)
- 研究(131692)
- 基金(129232)
- 家(109632)
- 国家(108682)
- 科学基金(95809)
- 社会(89513)
- 社会科(85182)
- 社会科学(85167)
- 基金项目(67184)
- 省(64468)
- 教育(58511)
- 自然(57677)
- 自然科(56417)
- 自然科学(56404)
- 自然科学基金(55531)
- 划(52903)
- 资助(52359)
- 编号(51222)
- 成果(41922)
- 部(40142)
- 创(39389)
- 制(39233)
- 国家社会(38642)
- 重点(38247)
- 发(37363)
- 业(37303)
- 创新(36021)
- 教育部(35706)
- 期刊
- 济(148728)
- 经济(148728)
- 研究(89353)
- 中国(58070)
- 财(53783)
- 管理(47566)
- 融(42715)
- 金融(42715)
- 农(39589)
- 科学(34826)
- 学报(32266)
- 大学(26819)
- 财经(26675)
- 农业(26498)
- 学学(25546)
- 经济研究(24282)
- 业经(23938)
- 技术(23838)
- 经(23087)
- 教育(22292)
- 问题(19272)
- 贸(17785)
- 世界(16684)
- 业(16572)
- 国际(16415)
- 技术经济(15758)
- 现代(14073)
- 财会(13783)
- 会计(12823)
- 理论(12479)
共检索到435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研究目标:探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异质性企业和新增长理论,将企业异质性和新熊彼特模型有机整合到统一框架中提出命题,根据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外资银行进入这一外生冲击对银行业开放后的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银行进入后,进入区域内企业平均加成率显著增加。行业层面异质性渠道检验表明,行业与技术前沿差距越小、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与银行业投入产出关联度越大,外资银行进入“加成率效应”越大。分所有制类型的结果显示,民营和外资企
关键词:
金融业开放 外资银行 企业加成率 异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剑辉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2021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关键词:
制造业 支持力度 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制造业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不仅应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而且应适应制造业新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和经验,打造适应国情和本土制造业升级的科技金融体系,有力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既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内外部发展形势。目前,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在支持服务新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与全球制造强国相比仍有不足,在助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对此,本文认为我国应着力研究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资本市场与银行投融资服务创新,以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为中长期规划目标,依托科技金融政策与制度改革、银行投融资服务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金融科技发展,共同助力制造业竞争力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涵婷 蒋晶 程龙生 张月义
在区域制造业质量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背景下,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多指标多原因的质量竞争力模型(MIMIC-QCI模型),运用贝叶斯插补法测算2000—2018年30个省份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升率,并进行差异性评价和演化分析。结果发现:(1)资本驱动多地区质量竞争力提升,技术驱动转换态势明显,外商投资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2)质量竞争力提升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显著提高对外贸易额,但会增加能源消费。(3)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升在地理上呈现阶梯状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区域引领和联动发展亟待开展;在时间变化上,经历了质量意识萌芽期、质量发展振兴期、质量转型阵痛期和质量提升腾飞期四个阶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张祥祯 吴艳 贺正楚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系统包括出口竞争、市场份额和产业内贸易三个子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根据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构建互动指标和耦合的互动模型,采集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两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倒U"型模式,目前属于中级协调阶段,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较为平稳,但国际竞争力系统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增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强-弱-强"M型小波动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很明显的"倒U"型模式,相较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发展质量目前改变了依靠增量推动的经济模式,进入较为平稳的"保质"发展模式。(3)预测结果显示,要坚持"保质"的经济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稳中有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慰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受到现有制度的约束。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对装备制造业的制度进行分析,对其竞争力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在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制度变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装备制造业制度设计存在着缺少对国内区域分工协作的引导、资本结构极不合理、与低碳低耗能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达到激励相容、忽视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在实现制度效率、帕累托改进、交易成本最低、尊重制度生命周期规律等制度设计的原则下,给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元元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体系。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一国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保障;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状况的存在由多方原因造成,其中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绩效差是重要的因素;为在开放环境下保障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有必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以提升金融机构绩效,进而改善金融业的总体竞争力。
关键词:
金融业 公司治理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张明倩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要素 竞争力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连升
纵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横向对比中、美两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成品贸易与利润之间关系所反映的差距,结合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报告中所反映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体系的不足,提出对促进制造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利润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导言自8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进行了两个调整过程:一个是工业化过程,另一个是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国成功地采用了贸易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调鳖过程的两个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学党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省区市间制造业价值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价值竞争力提升是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本文针对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等方法研究人口红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及贡献度,分析了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地理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物质资本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越高,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效果越明显,人口红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因行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红键 李季鹏 朱爱琴
本文在对以往制造业竞争力评价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结构-行为-绩效三个维度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为五类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宁夏、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最低。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行为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积极促进各地区制造业绿色、创新、开放发展与相关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竞争力 评价 SCP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学党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