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2)
- 2023(17848)
- 2022(14950)
- 2021(13687)
- 2020(11646)
- 2019(26327)
- 2018(26085)
- 2017(50608)
- 2016(27184)
- 2015(30392)
- 2014(30392)
- 2013(30196)
- 2012(27831)
- 2011(25006)
- 2010(25353)
- 2009(24176)
- 2008(23033)
- 2007(20673)
- 2006(18583)
- 2005(16885)
- 学科
- 济(129426)
- 经济(129277)
- 业(96415)
- 管理(89164)
- 企(85081)
- 企业(85081)
- 方法(50848)
- 数学(40848)
- 数学方法(40473)
- 业经(35183)
- 农(34709)
- 财(34552)
- 中国(33770)
- 地方(28574)
- 融(28484)
- 金融(28476)
- 银(26760)
- 银行(26711)
- 制(26033)
- 行(25794)
- 农业(24812)
- 学(24329)
- 务(23785)
- 财务(23709)
- 财务管理(23679)
- 企业财务(22448)
- 理论(22226)
- 和(20714)
- 技术(20697)
- 体(20198)
- 机构
- 学院(393171)
- 大学(390324)
- 济(169090)
- 经济(165687)
- 管理(156120)
- 理学(133506)
- 研究(132235)
- 理学院(132095)
- 管理学(130146)
- 管理学院(129427)
- 中国(105711)
- 京(83090)
- 财(78583)
- 科学(78441)
- 所(66574)
- 农(64294)
- 财经(62122)
- 中心(60397)
- 研究所(60047)
- 江(59320)
- 经(56299)
- 业大(56107)
- 北京(52582)
- 经济学(51525)
- 农业(50279)
- 范(48277)
- 师范(47796)
- 州(47781)
- 院(47634)
- 经济学院(46241)
- 基金
- 项目(256734)
- 科学(202291)
- 研究(190335)
- 基金(186335)
- 家(160956)
- 国家(159544)
- 科学基金(137987)
- 社会(121479)
- 社会科(115168)
- 社会科学(115137)
- 省(100799)
- 基金项目(98247)
- 自然(87858)
- 自然科(85834)
- 自然科学(85816)
- 教育(85580)
- 自然科学基金(84297)
- 划(82894)
- 编号(77335)
- 资助(76865)
- 成果(62634)
- 重点(56837)
- 部(56310)
- 发(55825)
- 创(54943)
- 课题(53000)
- 创新(50753)
- 国家社会(50076)
- 教育部(48520)
- 科研(48325)
- 期刊
- 济(195995)
- 经济(195995)
- 研究(121635)
- 中国(75759)
- 财(62839)
- 管理(62581)
- 农(59531)
- 学报(57697)
- 科学(54156)
- 融(46010)
- 金融(46010)
- 大学(44201)
- 学学(42061)
- 农业(40443)
- 教育(38168)
- 技术(35427)
- 财经(31747)
- 业经(31718)
- 经济研究(31440)
- 经(27355)
- 问题(24776)
- 业(22242)
- 技术经济(22076)
- 现代(19234)
- 理论(18981)
- 世界(18452)
- 商业(18177)
- 贸(18121)
- 科技(17633)
- 统计(17387)
共检索到600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完颜素娟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以及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发展应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维持在一种“相当”的关系上才是合理的。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过度发展倾向,而且金融业的扩张速度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周期性特征。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增速过快、整体偏高、波动偏大;相比美国而言,我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不显著,金融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出现了分离。对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较高的12个地区分析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反而远低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金融业过度发展加大了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波动风险,损害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贷款产出效率过快下降和经济“脱实向虚”。对此,要通过促进实体经济报酬占优、维护金融体系多样性、发展关系型融资和耐心资本等方式来稳定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度和直达性;优化金融监管,全方位规避“脱实向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有
金融业增加值(Financial Value Added)反映了国民经济体系中金融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创造的国民财富的价值总量,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两个指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共同反映了金融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目前的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鉴于此,有必要对当前的金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向晨 徐清军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以关境、总值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核算方式受到挑战,世贸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提出了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目前国际上已形成OECD和世贸组织的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等五大数据库。中国学者将加工贸易从国内生产中分离出来,提出一套测算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方法论,建立了适合研究中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贸易增加值核算数据库,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探寻转型升级的规律,为新一轮开放找准着力点,同时利用该方法和有关数据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制订一套全面的、能够充分反映全球价值链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国际贸易核算体系当然最好,但制约因素也很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国祥 刘新姬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金融业分类的演化,在借鉴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4.0)、新加坡金融业分类和我国香港金融业分类的基础上,对我国2011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中金融业的分类提出了改进建议;其次,基于改进的金融业分类,分析了我国季度金融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缺陷,提出用比重模型和回归模型来改进计算方法;最后,利用2008年普查年度某地区金融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均较准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汪红驹 李原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发展阶段、金融制度等多重因素影响。通过对新兴市场国家和OECD国家(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行国际比较发现,与新兴市场国家和OECD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存在明显波动,20102015年进入快速上升期,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明显偏高。但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质量并不高,金融业效率较低。今后应通过穿透式监管,打掉我国金融市场中过多的中间融资环节,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控制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金融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文森
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业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及相关附属活动而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金融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反映。另一个与"金融业增加值"相联系的重要派生概念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简称"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一般认为,"金融业增加值"反映了金融业的绝对规模,而"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了金融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森 李红玲
"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行业重要的核算指标,本文旨在对这一指标的核算问题,从国际比较、国内演进和现存问题等三方面给予分析和解读,以便从整体上反映我国"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实际状况。在国际比较方面,重点解析了SNA1993的核心——"参考利率"概念和方法;在国内演进方面,着重分析了引进SNA1993的困难和实际的处理方法;最后,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总结揭示了现行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关键词:
金融业增加值 SNA 国民经济核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春雷 彭振江 刘梦佳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金融业增加值,发现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相对偏高。为此本文对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进行梳理,搜集了全部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近十年的金融业增加值进行重新测算。最后将金融业增加值重新测算结果与公布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随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增加值 收入法 金融统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吉光
<正>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对金融业增加值中货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了调整优化,从主要参考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调整为参考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下简称“两收”)进行季度核算。显然,调整后的口径更能体现价值创造导向,符合高质量发展总体方向,有利于解决过往统计方式带来的时点冲量、金融业增加值虚增、干扰市场利率等问题,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更好地回归经营本源,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夯实金融业增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杨继军
本文通过拓展Kee和Tang (2016)模型揭示了金融业开放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匹配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业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这一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分企业类型来看,金融业开放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正向效应随着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出口比重的提高而减弱,对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从地区差异来看,金融业开放对东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显著,并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业开放的促进作用;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带来的融资约束纾解通过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扩大金融业开放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以及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应柏荣 肖条根
本文以绍兴市作为中等城市代表,结合浙江省、上海市及国外银行业相关情况,在深入剖析金融业增加值增长水平与构成的基础上,从金融增加值核算公式入手,通过多重对比分析,着重提出了提高银行业增加值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文森 李红玲
本文旨在对金融行业最重要的核算指标——"金融业增加值"的相关问题,给出一幅尽可能完整而清晰的分析图像。为此,本文将按照两条逻辑线索展开:一是实证上,通过对国际、国内及省际三个层面上历史与现实数据的疏理分析,揭示"金融业增加值"的发展趋势、内在结构及影响因素;另一是理论上,通过对相关制度及经济学理论的整理与总结,探讨了"金融业增加值"指标的实际内涵、制度缺陷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金融行业 核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四春 何小锋
本文针对目前有限的统计数据,提出了投资管理的估算方法。金融业各个子行业都有投资管理活动,主要涉及银行业的理财计划,证券公司的理财计划,信托业的信托资产管理与自有资产管理业务,保险机构的保险资产投资管理活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经营活动。根据金融业各个子行业的特点,文章分别估算各个行业的投资管理增加值。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基础上,本文解释和分析投资管理产业的一些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这是国内首次对整体经济的投资管理增加值进行估算与解释。
关键词:
投资管理 增加值 估算 结构分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伟刚 刘朝阳 李美洲 胥爱欢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6.2%上升到8.4%,金融业增加值已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结果对GDP影响较大。由于过去缺少相关基础数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一直沿用存贷款余额增速等指标进行推算。随着我国金融业深化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以存贷款余额增速为主导的推算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不断弱化,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金融业价值创造情况。鉴于此,本文根据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剖析现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推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四春 何小锋
首先借用先前投资管理增加值的估算结果,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的基础上调整了支出法核算公式,提出了金融消费的概念,并估算了金融消费的总量。接着调整了金融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核算,重点进行了金融业的结构分析(投入产出系数)。最后引入了宏观交易费用与产业满意度等概念,分析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与规划,同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金融业规划政策,批评了盲目发展金融业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