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0)
- 2023(12165)
- 2022(9785)
- 2021(8720)
- 2020(7170)
- 2019(15935)
- 2018(15444)
- 2017(29283)
- 2016(15709)
- 2015(17545)
- 2014(17378)
- 2013(17117)
- 2012(15914)
- 2011(14307)
- 2010(15134)
- 2009(14351)
- 2008(13768)
- 2007(12551)
- 2006(11520)
- 2005(10939)
- 学科
- 济(74577)
- 业(74531)
- 经济(74497)
- 企(67360)
- 企业(67360)
- 管理(57079)
- 业经(28798)
- 中国(27514)
- 融(26103)
- 金融(26103)
- 农(25636)
- 方法(24208)
- 银(23840)
- 银行(23824)
- 行(23300)
- 财(23080)
- 地方(21750)
- 农业(19310)
- 制(18063)
- 务(18042)
- 财务(18017)
- 财务管理(18003)
- 技术(17449)
- 企业财务(17083)
- 数学(16521)
- 理论(16456)
- 数学方法(16410)
- 策(13792)
- 和(13627)
- 体(13507)
- 机构
- 学院(227292)
- 大学(217044)
- 济(98791)
- 经济(96835)
- 管理(87753)
- 研究(75547)
- 理学(73386)
- 理学院(72648)
- 管理学(71850)
- 管理学院(71413)
- 中国(65644)
- 财(47381)
- 京(46399)
- 科学(41818)
- 农(37922)
- 所(37839)
- 江(37468)
- 财经(36473)
- 中心(35726)
- 研究所(33442)
- 经(32926)
- 州(30657)
- 北京(29896)
- 经济学(29611)
- 业大(29501)
- 农业(29165)
- 范(28234)
- 师范(27974)
- 院(27133)
- 经济学院(26683)
- 基金
- 项目(137878)
- 科学(109762)
- 研究(108419)
- 基金(96836)
- 家(81642)
- 国家(80717)
- 科学基金(71122)
- 社会(69226)
- 社会科(65740)
- 社会科学(65727)
- 省(58294)
- 基金项目(50786)
- 教育(49538)
- 划(45990)
- 编号(45187)
- 自然(42579)
- 自然科(41632)
- 自然科学(41624)
- 自然科学基金(40933)
- 资助(38880)
- 发(36227)
- 成果(35910)
- 业(33512)
- 创(33098)
- 课题(32458)
- 重点(31164)
- 发展(30259)
- 创新(29916)
- 展(29748)
- 部(29579)
- 期刊
- 济(122477)
- 经济(122477)
- 研究(73296)
- 中国(54201)
- 管理(39461)
- 财(39456)
- 农(37848)
- 融(37598)
- 金融(37598)
- 教育(29741)
- 科学(27781)
- 学报(26782)
- 农业(25597)
- 技术(23917)
- 业经(23208)
- 大学(21702)
- 学学(20502)
- 财经(18812)
- 经济研究(18558)
- 经(16337)
- 业(15517)
- 问题(15223)
- 技术经济(13595)
- 现代(12219)
- 世界(12016)
- 商业(11919)
- 贸(11855)
- 经济管理(11184)
- 国际(11175)
- 财会(11100)
共检索到373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金融业能有今天,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远的将来,站在金融强国的角度,用引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标准看,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深化,很多体制约束需要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金融业能有今天,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远的将来,站在金融强国的角度,用引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标准看,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深化,很多体制约束需要改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东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金融业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从事金融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目前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已超过资本资源成为现代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鹏飞
金融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实现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下大气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将金融人才培养作为推进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分析江西金融人才队伍现状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推动、高校为主、行业为辅、多方协作"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金融人才 培养 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骏
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做得很成功的。我们应该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金融理论体系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金融理论体系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根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为358亿元人民币,人均70元。其中:农业245亿元,占68.4%;工业45亿元,占12.6%;建筑业1亿元,占0.28%;运输业12亿元,占3.4%;商业55亿元,占15.4%。经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徐加根
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和人文精神 ,反映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追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共同信念。金融企业作为整个社会信用关系的纽带 ,在高负债条件下经营运作虚拟金融商品 ,金融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质在于金融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创新型金融人才是金融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体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形成有效的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金融人才 学科建设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前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必须面向市场,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定位 人才培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蔡丽芳 蔡倩
竞赛调考是电力企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员工队伍的有效载体,是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及人才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立足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将竞赛调考管理提升作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与人才开发工作的着力点,建立基于全员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竞赛管理提升机制,有利于培育优秀人才、补强人才短板,构建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循环上升通道,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武元 李广平
大学转型发展的逻辑主线就是为更好地发挥大学职能作用,而人才培养则是大学转型发展中始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转型程度既是大学转型发展的标志之一,也决定了大学转型发展的成败。当前,我国大学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要求,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与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道路。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转型尚未实现"同频共振"的困境,采用"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定位,确保与大学转型同步协调""改革评价考核体系,促进教学科研互动""构建开放式培养机制,实现育人多元协同"等措施推动人才培养转型成功,从而助力大学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关键词:
大学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转型 困境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华山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安全发展,关键在科技,希望在人才。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繁重,使命光荣。安全教指委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服务支撑安全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安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和安全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决定了安全教指委工作的重要性。安全监管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安全教指委工作,连续3届主任委员均由分管领导担任,同时安排相关司局专人负责联系安全教指委秘书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球
金融人才培养也有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要推进金融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就必须了解中国金融未来的变化金融人才培养是要符合中国金融变革要求的。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重点推动了经济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的是存量改革,重点是存量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际上,金融人才培养也有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要推进金融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就必须了解中国金融未来的变化,这个变化对金融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凯
随着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加快,如何正确审视高等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一流人才的培养与一流大学的内涵建设统合起来,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一环。作者从一流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办学理念和特色、人才培养的文化底蕴、名师文化、追求卓越的培养思路等五个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文化和人才培养经验,分析了一流大学的内涵发展对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 内涵发展 文化底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丽梅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迅速升温,农业旅游异军突起。中国的农业旅游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业界人士对农业旅游概念内涵缺乏系统的认知。必须厘清农业旅游的基本内涵,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才能有效提高中国农业旅游人才的适用性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农业旅游 旅游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窦志铭 王汝志
产业融合带来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其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复合型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以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校企"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推行"主干专业+拓展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融合 复合人才 校企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