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11)
2023(18830)
2022(15631)
2021(14261)
2020(12478)
2019(28245)
2018(27908)
2017(52512)
2016(28318)
2015(31351)
2014(30815)
2013(30432)
2012(27787)
2011(24807)
2010(24933)
2009(23543)
2008(22847)
2007(20495)
2006(17720)
2005(15896)
作者
(83248)
(69651)
(69230)
(65626)
(44022)
(33445)
(31582)
(27196)
(26417)
(24661)
(23605)
(23317)
(21988)
(21914)
(21624)
(21513)
(21065)
(20534)
(20058)
(20002)
(17334)
(17039)
(16931)
(15906)
(15736)
(15500)
(15467)
(15394)
(13979)
(13890)
学科
(117936)
经济(117797)
(100468)
管理(89904)
(87711)
企业(87711)
方法(55809)
数学(46475)
数学方法(45925)
(36059)
(35971)
业经(33813)
中国(32741)
(28852)
金融(28849)
(27183)
银行(27113)
(26079)
农业(25505)
(25461)
财务(25411)
财务管理(25365)
(25131)
企业财务(24092)
(22338)
贸易(22325)
地方(21988)
(21764)
(21385)
技术(21366)
机构
学院(402907)
大学(400432)
(167479)
经济(164322)
管理(158616)
理学(136913)
理学院(135521)
管理学(133204)
管理学院(132492)
研究(132152)
中国(106524)
(83345)
科学(82509)
(77639)
(77528)
(67239)
业大(64539)
中心(63699)
财经(62193)
农业(61531)
研究所(61336)
(60620)
(56542)
北京(51399)
经济学(51384)
(48019)
(47252)
(46991)
经济学院(46650)
师范(46588)
基金
项目(272990)
科学(214894)
基金(200207)
研究(192352)
(177510)
国家(175811)
科学基金(150771)
社会(123462)
社会科(117275)
社会科学(117239)
(107552)
基金项目(105809)
自然(100007)
自然科(97811)
自然科学(97778)
自然科学基金(96116)
(90167)
教育(87647)
资助(81798)
编号(75889)
重点(61744)
成果(59970)
(59505)
(59322)
(58420)
创新(54987)
科研(53579)
(53367)
国家社会(51913)
课题(51555)
期刊
(178774)
经济(178774)
研究(110440)
中国(75192)
(71023)
学报(68232)
(63417)
科学(61215)
管理(60825)
大学(51166)
学学(48859)
农业(47632)
(46678)
金融(46678)
技术(35611)
教育(33110)
财经(31097)
业经(30684)
经济研究(28435)
(28083)
(26755)
问题(23706)
技术经济(21712)
(20401)
统计(19978)
(19229)
科技(19031)
(18704)
财会(18506)
商业(18434)
共检索到594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陈启斐  
利用122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两个维度分析金融部门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其提高,两者的净效应为正。在分组别研究中,高收入国家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技术进步;低收入国家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溢出效应都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陈启斐  
利用122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两个维度分析金融部门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其提高,两者的净效应为正。在分组别研究中,高收入国家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技术进步;低收入国家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溢出效应都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耕瑞  
本文采用我国2001~2015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相应的测算,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部增长速度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最慢。进一步地,运用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探讨影响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因素。从全国层面来看,保险深度和证券化水平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银行贷款能力、居民储蓄能力和信贷结构却对其起抑制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的影响作用基本是与全国保持一致的,而中部和西部却是与全国有所差异的。但值得肯定的是,银行方面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作用是较为突出的,要想提高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就必须对银行方面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1998—2014年期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进行测算以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金融发展与TFP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1.6%。中国的TFP增长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2.2%)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0.6%)。金融发展和TFP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1998—2014年期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进行测算以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金融发展与TFP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1.6%。中国的TFP增长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2.2%)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0.6%)。金融发展和TFP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即金融发展对TFP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发展之间的增长差异。当金融发展增速超过实体部门经济增速的54.5%时,金融发展抑制TFP的增长;当金融发展增速与实体部门经济增速之间的差异低于54.5%时,金融发展会促进TFP的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覃飞  陈亚会  徐长生  
在我国强调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法律执行效率这一软环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地市级法律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律执行效率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要素投入、产权属性等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后还发现:法律执行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且对劳动密集型私有企业的正面效应更大;较高的法律执行效率还能通过保护技术和专利等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因较差的法制环境削弱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守卫  
基于2005—2016年29个省(区、市)际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影响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垄断程度较强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值,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从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层面,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因而,推进与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进而调整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  
文章使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的方法探讨产业集聚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又因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由其内部构成要素金融业技术进步和金融业技术效率决定,进一步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两者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集聚对我国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却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只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明霞  高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效率略显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婷  王立凯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参数回归方法测度了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构建了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影响因素包括对外开放、自主研发、人力资本、创新、收入分配激励、资源配置等。运用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自主研发促进TFP增长的局面尚未形成,对外开放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只有在东部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萍  程盈莹  
国际分散化生产对参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省际工业行业数据,分析国际分散化生产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分散化生产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在东部和中部,国际分散化生产促进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西部,国际分散化生产却有负效应;人力资本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的生产率效应为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晗  何枭吟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出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经济规模、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四个因素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对于经济规模、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门槛而言,服务业开放的正向作用始终存在,且跨过门槛值之后不断扩大,而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则跨过第一个门槛值后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强;跨越经济规模门槛和环境规制门槛的省份较多,跨越人力资本门槛的省份次之,而跨越金融发展门槛的省份仍然较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卫平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以及中间渠道。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正增长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无论是从金融规模发展角度还是从金融效率发展角度去分析,都证实了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效率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地高于金融发展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且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通过引入衡量金融发展缺陷程度指标(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证实了中国金融发展体系效率低下。民间金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艳平  侯晓笛  
文章基于我国省级数据,对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地区实际有效汇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实际有效汇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平滑转变特征。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汇率升值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汇率升值则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我国多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多呈负向影响,同时我国中部地区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负面效应比东西部地区更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