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82)
- 2023(21196)
- 2022(17802)
- 2021(16571)
- 2020(14056)
- 2019(32092)
- 2018(31574)
- 2017(59527)
- 2016(31808)
- 2015(35785)
- 2014(35748)
- 2013(35580)
- 2012(33139)
- 2011(29841)
- 2010(30192)
- 2009(28758)
- 2008(28273)
- 2007(25401)
- 2006(22373)
- 2005(20653)
- 学科
- 济(140381)
- 经济(140245)
- 业(109425)
- 管理(101774)
- 企(93641)
- 企业(93641)
- 方法(60889)
- 数学(50648)
- 数学方法(50062)
- 中国(42435)
- 农(40524)
- 财(39802)
- 业经(37612)
- 地方(32784)
- 融(32137)
- 金融(32134)
- 银(32026)
- 银行(31988)
- 制(31498)
- 行(30762)
- 农业(28134)
- 务(27011)
- 财务(26942)
- 财务管理(26882)
- 贸(25652)
- 贸易(25630)
- 企业财务(25498)
- 技术(25372)
- 易(24867)
- 学(24194)
- 机构
- 学院(454783)
- 大学(451386)
- 济(190365)
- 经济(186373)
- 管理(179617)
- 理学(152413)
- 研究(151950)
- 理学院(150805)
- 管理学(148336)
- 管理学院(147471)
- 中国(127149)
- 京(95926)
- 财(91884)
- 科学(90879)
- 所(76605)
- 农(75722)
- 中心(73368)
- 江(71424)
- 财经(71357)
- 研究所(68580)
- 经(64682)
- 业大(64503)
- 北京(60927)
- 农业(59023)
- 州(57463)
- 经济学(57347)
- 范(56661)
- 师范(56060)
- 院(54985)
- 财经大学(52696)
- 基金
- 项目(295043)
- 科学(233575)
- 研究(216403)
- 基金(214169)
- 家(185527)
- 国家(183909)
- 科学基金(159495)
- 社会(137920)
- 社会科(130850)
- 社会科学(130814)
- 省(117596)
- 基金项目(112615)
- 自然(102945)
- 自然科(100626)
- 自然科学(100599)
- 自然科学基金(98851)
- 教育(98782)
- 划(97402)
- 资助(88148)
- 编号(87489)
- 成果(70571)
- 重点(66407)
- 发(66181)
- 部(64707)
- 创(64604)
- 课题(60579)
- 创新(59863)
- 国家社会(56875)
- 科研(56566)
- 教育部(55650)
- 期刊
- 济(216286)
- 经济(216286)
- 研究(137108)
- 中国(99425)
- 财(74517)
- 管理(71444)
- 农(69621)
- 学报(66125)
- 科学(63109)
- 融(58973)
- 金融(58973)
- 大学(50969)
- 学学(47890)
- 农业(46884)
- 教育(45691)
- 技术(43368)
- 业经(36402)
- 财经(35814)
- 经济研究(33613)
- 经(30736)
- 问题(27798)
- 业(27567)
- 技术经济(24957)
- 贸(23512)
- 统计(23312)
- 策(22239)
- 理论(22203)
- 科技(21864)
- 图书(21338)
- 国际(21041)
共检索到712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云鹤 宋思宇 张文博
在阐述金融业、科技创新相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金融业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标评价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2—2021年金融业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金融业与科技创新系统各个评价指标中,金融业从业人口数量、保险深度、科技支出占比以及三种专利授权量的权重较大;金融业与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态势;金融业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协调等级由重度失调发展到良好协调。鉴于此,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金融业与科技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并提示监管存在的法律风险,同时引入监管沙盒制度,以促进两个子系统较高层次的耦合协调发展,降低金融科技创新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
金融业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度 法律风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谌玲
基于河南省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借助VAR模型考察了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实证检验表明,物流规模和需求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且未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趋势。为了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使得物流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提出我国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发展 VAR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艳 郭峥嵘
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耦合是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其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文章在分析旅游业与金融业互动耦合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2001—2013年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业与金融业在研究期内发展较快,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存在金融业发展滞后现象;两个产业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苏南耦合协调度较高,苏中和苏北协调等级低,且有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鉴于此,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耦合发展模式等建议,从而促进两个产业良性耦合发展。
关键词:
旅游业 金融业 耦合评价模型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艳 郭峥嵘
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耦合是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其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文章在分析旅游业与金融业互动耦合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2001—2013年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业与金融业在研究期内发展较快,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存在金融业发展滞后现象;两个产业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苏南耦合协调度较高,苏中和苏北协调等级低,且有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鉴于此,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耦
关键词:
旅游业 金融业 耦合评价模型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艳 郭峥嵘
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耦合是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其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文章在分析旅游业与金融业互动耦合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2001—2013年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业与金融业在研究期内发展较快,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存在金融业发展滞后现象;两个产业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苏南耦合协调度较高,苏中和苏北协调等级低,且有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鉴于此,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耦
关键词:
旅游业 金融业 耦合评价模型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邵留长 乔家君
构建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河南省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随时间耦合的关系,并对县域单元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研究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的胁迫作用和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均较为明显。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分异特征。结合人均GDP把河南省109个县域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协调4种发展阶段类型:低水平耦合型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山地区域;拮抗型数量最多,河南省大部分县域处于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拮抗阶段;磨合型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周边,数量最少;协调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侧边界线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伟 李红艳 王莉亚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的相互作用,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子系统耦合度模型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六大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河南省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耦合机制 耦合协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赵德旺 李相才 祁敬之 武鑫海 李明运 赵慧芳 于淼
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层面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模型,以1990—2010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编制金融业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对河南省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纵向比较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与金融 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河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数据构建了双变量VAR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证明河南省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且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一阶段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目标应该由高增长向高效率进行转变,从提高金融效率,加强金融创新等角度来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娜
银行业作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能否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并得益于城镇化,对银行业自身及国家经济发展均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对以往研究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随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得出当前二者协调度较为欠缺的结论,进而对二者协调度欠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华春 张灿
基于五螺旋理论,评价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布规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特征;在直接效应层面,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能有效促进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上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则抑制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财政自主度未对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刘兆阳
文章探讨了存在于贫困地区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减贫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选取科技创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科技创新系统和美丽中国建设系统2008—2016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了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稳定上升态势,美丽中国建设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两者的步调不一致,导致科技创新系统与美丽中国建设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但是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其耦合协调效益正在逐步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