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0)
2023(13717)
2022(11505)
2021(10290)
2020(8553)
2019(19612)
2018(19161)
2017(37335)
2016(19481)
2015(22171)
2014(22058)
2013(21893)
2012(20568)
2011(18958)
2010(19824)
2009(18796)
2008(17512)
2007(15546)
2006(14086)
2005(13101)
作者
(56128)
(46705)
(46685)
(44284)
(30086)
(22413)
(21078)
(18086)
(17956)
(16912)
(16051)
(15836)
(15124)
(15009)
(14579)
(14518)
(13734)
(13545)
(13445)
(13048)
(12020)
(11537)
(11450)
(10893)
(10676)
(10591)
(10330)
(10107)
(9560)
(9096)
学科
(111264)
经济(111178)
管理(55470)
(54959)
(44134)
企业(44134)
方法(43844)
数学(39874)
数学方法(39330)
中国(32876)
地方(29234)
(28480)
金融(28480)
(26240)
银行(26231)
(25457)
(23782)
业经(21931)
(21440)
(19214)
(16929)
贸易(16911)
农业(16727)
地方经济(16575)
(16568)
(16268)
理论(14458)
环境(13872)
(13704)
(13294)
机构
学院(287113)
大学(283719)
(133852)
经济(131335)
管理(109571)
研究(99226)
理学(93371)
理学院(92412)
管理学(90800)
管理学院(90275)
中国(82153)
(60225)
(59289)
科学(55181)
(49234)
财经(47510)
中心(46300)
研究所(43928)
(43475)
经济学(43247)
(42996)
(41505)
经济学院(38693)
北京(38216)
业大(36594)
(36066)
师范(35727)
(35593)
(35313)
财经大学(35205)
基金
项目(182269)
科学(145199)
研究(135896)
基金(132772)
(113455)
国家(112530)
科学基金(98159)
社会(89524)
社会科(85347)
社会科学(85327)
(72359)
基金项目(68366)
教育(63209)
自然(60488)
(59380)
自然科(59187)
自然科学(59180)
自然科学基金(58118)
资助(56710)
编号(54044)
(44506)
成果(43892)
重点(41372)
(40502)
课题(38882)
(38541)
国家社会(37527)
发展(36631)
创新(36067)
(36044)
期刊
(153675)
经济(153675)
研究(92456)
中国(61056)
(44964)
(43611)
金融(43611)
管理(43552)
(38448)
学报(36807)
科学(36129)
教育(30183)
大学(29444)
技术(28149)
学学(27868)
经济研究(26602)
农业(25421)
财经(25042)
业经(23562)
(21599)
问题(19444)
统计(17756)
技术经济(16799)
(15984)
(15644)
决策(14484)
商业(14445)
国际(14358)
世界(14250)
(13510)
共检索到45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构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测度模型,并基于我国1991~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除1991年之外,其他年份均处于协调水平线上,总体上协调水平较高,但2006年后具有下降趋势;同时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性除1991~1993年之外,其余年份均处于协调水平线上,但2003年后每年逐步下降。这对于我国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志敏  郭露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应的重要内在原因,是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不能与快速经济增长水平配合。因此,从区域金融体系考虑是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项重要举措。在现实中,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配合程度常常偏离理论最优形态,导致各地方经济出现金融过度或金融不足的状况。文章借鉴金融生态思维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分别从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外生性与内源性的相关因素分析金融资源支持地方经济的适度性。在大量研究基础上设计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模型并予以实证,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以推动江西金融体系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态势相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慧芳  
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随着广东国民经济继续实现平稳较快的理性发展,金融发展的相对滞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2005年广东经济金融运行为实证,认为当前信贷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方向的迷失、贷款资金宏观效益不高以及金融抑制等,因此,出台配套的相关政策和健全相应的信贷服务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刻不容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陆晓琴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产业层面的协调发展,产业协调是地区发展的核心。基于此,本文借鉴并拓展徐现祥和舒元(2004)所构建的动态协调均衡模型,试图从几何和代数矩阵两个角度构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动态均衡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以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省区为例进行区域产业动态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志川  周兰兰  张国超  
文章从指标分类性能的角度引入信息增益比确定指标重要性排序,并利用系统聚类法将系统和子系统进行聚类得到各系统对应的分类数据集计算各指标的信息增益比,采用信息增益比大小修正G1法构造了新的权重计算方法,并以中国31个省份"五化"系统协调发展现状为例进行了实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占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理论界与实务界早已从不同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但从金融视角对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仍较少。本文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探寻了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从金融角度提出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钊阳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城乡金融结构和规模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正相关,城乡金融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负相关;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城乡金融结构和规模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负相关,城乡金融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正相关;同时,城乡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晴  汪发元  何智励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指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城乡保险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不显著,城乡保险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保险融合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当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与推广,有序提升新型城镇化率;加速城乡各项保险的发展与完善,有效激活新型消费潜力;加强数字技术协同的发展与应用,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存华  
本文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文章选取地区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乡工农业产值比、城乡消费水平比等20个指标构建了经济协调状态、经济协调动力和经济协调保障指标评价体系,经过评测,得出济南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尚处于初级水平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交通网落的通达度都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课题组  
本文分析了湖北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面临的若干矛盾,剖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顺  
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在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推动东北区域板块顺利转型升级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经过十年的建设,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其中金融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当前正值东北经济起飞的战略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导向作用,以金融协调发展推动东北区域板块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双发  
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多数省市区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低,主要表现在生产总值与贷款规模的关联度较低、贷款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偏低以及金融的深化程度和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待优化,金融规模较小、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环境不理想等原因降低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应采取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扩大金融规模、调整金融结构,改革金融体制、改善金融环境等措施,提升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时,适度放缓土地城镇化的步伐以维持二者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