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4)
2023(9745)
2022(7613)
2021(6836)
2020(5763)
2019(12592)
2018(12096)
2017(23895)
2016(12256)
2015(13383)
2014(13079)
2013(13097)
2012(11836)
2011(10189)
2010(10758)
2009(10720)
2008(10039)
2007(9443)
2006(8372)
2005(7945)
作者
(32851)
(27265)
(27174)
(25526)
(17270)
(12961)
(12389)
(10510)
(10315)
(9866)
(9312)
(9088)
(8908)
(8489)
(8393)
(8259)
(7988)
(7953)
(7683)
(7586)
(6615)
(6580)
(6517)
(6367)
(6181)
(6083)
(6050)
(6033)
(5440)
(5220)
学科
(74567)
(70367)
企业(70367)
(57665)
经济(57482)
管理(54887)
业经(27301)
(25095)
金融(25094)
(23963)
(22498)
方法(22475)
(22265)
银行(22265)
(21712)
中国(20810)
(19271)
财务(19256)
财务管理(19244)
企业财务(18267)
农业(17222)
(16717)
技术(15175)
数学(14761)
数学方法(14703)
(13776)
理论(12830)
(12695)
(12510)
企业经济(12223)
机构
学院(176690)
大学(168733)
(82147)
经济(80802)
管理(75521)
理学(64006)
理学院(63514)
管理学(63013)
管理学院(62682)
研究(51222)
中国(49759)
(41717)
(33983)
财经(32399)
(29299)
(28084)
(27136)
中心(26082)
科学(25625)
经济学(25223)
(23972)
财经大学(23825)
商学(23046)
经济学院(22859)
商学院(22854)
(22435)
业大(21510)
北京(21172)
经济管理(20956)
农业(20837)
基金
项目(107963)
科学(88538)
研究(84521)
基金(80953)
(67180)
国家(66433)
科学基金(60696)
社会(59035)
社会科(55190)
社会科学(55172)
(43568)
基金项目(42447)
教育(36835)
自然(36388)
自然科(35641)
自然科学(35636)
自然科学基金(35136)
编号(33742)
(33730)
资助(31801)
(29755)
(27062)
成果(26253)
国家社会(24399)
(24373)
(24273)
创新(24212)
(24154)
重点(23554)
(22540)
期刊
(97480)
经济(97480)
研究(54800)
(37229)
中国(36719)
管理(34539)
(32605)
金融(32605)
(27536)
科学(20345)
农业(18126)
业经(18085)
学报(17884)
财经(17333)
技术(16879)
大学(15579)
学学(15095)
(15017)
经济研究(14920)
教育(12722)
问题(11801)
(11664)
技术经济(11609)
财会(11309)
现代(10162)
世界(9691)
商业(9389)
经济管理(9305)
(9213)
会计(9091)
共检索到282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菲菲   王瀚晨   李建军  
通过研究地区金融发展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污染物排放,本文提供了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的微观证据。利用城市商业银行(后简称“城商行”)分批分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本文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发现,城商行设立后,本地区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与排放强度实现了“双降”。机制分析显示,城商行通过增加所在地区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促使企业通过“前端清洁”和“末端处置”的途径实现了减排。此外,减排效应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以及财政状况较好和地处非东部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本文结论对于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协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熊家财  杨来峰  
以地方设立城市商业银行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商行为代表的地方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短贷长投程度,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地方金融发展对非国企和中小企业短贷长投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贷款担保要求、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的短贷长投。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所缓解的短贷长投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困境成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赵江山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旗舰项目,西气东输工程有效解决了中国能源生产与需求逆向分布的难题,为新时期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西气东输工程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西气东输工程在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降低同一区域和同一行业企业的空气污染排放水平,且溢出效应的辐射范围是周边200公里。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强污染治理能力,是降低沿线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西气东输工程与地区环境规制具有协同补充作用,该工程对高耗能行业的污染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产出调整实现的。此外,西气东输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提高能源产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资源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城市创新具有“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夯实跨区域能源调配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微观基础,为新时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高效推进减污降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万威  李桂娥  
本文使用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促进了企业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方面的创新,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创新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促进企业创新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实现;"主辅分离"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取决于是否进行了"辅业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和地区更大。本文的分析表明,"减负"能够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并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庆君  黄玲  
在全面实施“双碳”“双控”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政策亦成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制度创新视角,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区域性政策为切入点,采用PSM-DID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对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具有较强的融资“增益”效应,且对国有企业和低污染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更强。就影响机制而言,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外部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鉴于此,应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林  王营  
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是考核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对节能减排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关于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各个税种调控效果并不显著,仍存在完善空间。本文基于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基本原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如何通过税收政策影响这些主要因素,从而实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白聪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驱动企业要素升级、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能否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而且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通过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受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在外部环境上,无论是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还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均会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内部环境上,企业自身的成长性也能强化数字化转型对其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对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协同发展有所启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之一。20世纪末以来,基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而形成的市场分割现象,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绿色发展的进程,而实现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打破市场分割是加快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体制支撑。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市场分割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理论框架,并且利用2000-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企业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合并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通过消除地区市场分割现象会有效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这一作用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配置效应三个传导渠道得以实现,并且在考虑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2)市场分割对于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即市场分割对于民营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3)在引入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和环境规制后,企业排污决策受市场分割的影响将显著降低。因此,持续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环境立法规制、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联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朝霞   曾家豪   刘泓轩   李晨潇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熵值法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进行测度,结合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金融的治污减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发展能有效治理污染排放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绿色金融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治污减排效应。(3)环境规制对绿色金融的治污减排效应存在负向调节作用。(4)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的治污减排效应较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绿色金融治污减排的作用机理和差异化效果,为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助推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云侯雄  
国家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战略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据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7%;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较年初增长8.24%。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存在短板。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客户的金融服务一直较弱,作为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城商行亟须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这些社会痛点问题。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度、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普惠金融客户能够及时获得价格合理、操作便捷、使用安全的金融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一洪  
"扶小助微,发展实体经济"将是城商行今后一段时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解决小微业务成本与风险控制难题是城商行发展小微业务的重要基础。而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与供、销链上小微企业的利益捆绑实现对小微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通过行业金融批量式、集群式开发小微企业还可以有效分摊作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基于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小微业务的模式可以成为国内城商行未来小微业务发展的一个有效模式。当然,国内城商行还需在组织架构、产品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地推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习明明   郑对   刘鹏  
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跨界融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跨界融合,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增加创新投入、降低营销成本和提升企业声誉促进企业跨界融合。企业跨界融合存在多维异质性,数字化转型对不同产权性质、城市规模、要素与行业类型的企业跨界融合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毛毛   马妍妍  
立足于金融供给的地理结构视角,本文利用2005—2012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与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根据企业地理位置和中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得出银企间的距离数据,分析了银企距离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绿色信贷政策与绿色银行网点数量,分析了绿色金融政策对银企距离的减排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银企距离的缩短会显著降低企业排污水平,且该减排效应通过倒逼企业研发绩效增加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与绿色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会增强银企距离缩短对企业的减排效应。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银企距离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于金融发展助力“碳中和”实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江波  郭琪  
节能减排自身公共性和投入产出不对称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外力来围绕政策导向进行激励和约束。传统经济政策中行政命令型工具因具有缺乏灵活性、严格受制于财政资金的余缺程度等弊端,"机制内生、自动调节、目标可控、运作灵活"的市场调整型工具更具优势。但是,市场化工具运作初期缺少共识,往往遭遇微观主体缺乏行为激励、政策环境不利、工具自身运行要素缺失等问题,难以推广和运作。金融具有的资金、市场、信用等禀赋优势可以推进市场化工具的创新与应用,从而通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建流转交易市场、改变微观主体资信等级等弥补这些短板,助推节能机制的良性运转来实现社会福利目标。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张大龙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节能减排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支持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以此探讨如何有效构建促进节能减排金融支持体系的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