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6)
- 2023(6400)
- 2022(5072)
- 2021(4663)
- 2020(3771)
- 2019(8325)
- 2018(7571)
- 2017(14403)
- 2016(6991)
- 2015(7577)
- 2014(6985)
- 2013(6875)
- 2012(6404)
- 2011(5799)
- 2010(6123)
- 2009(6131)
- 2008(4969)
- 2007(4506)
- 2006(4282)
- 2005(4049)
- 学科
- 济(28303)
- 经济(28275)
- 融(24941)
- 金融(24938)
- 银(21684)
- 银行(21670)
- 行(21150)
- 业(18752)
- 管理(17190)
- 中国(17004)
- 企(16154)
- 企业(16154)
- 中国金融(10961)
- 财(10028)
- 制(9577)
- 方法(8903)
- 地方(8030)
- 农(7676)
- 数学(7555)
- 数学方法(7441)
- 业经(7261)
- 务(7005)
- 财务(6981)
- 财务管理(6970)
- 企业财务(6748)
- 学(6218)
- 体(6101)
- 理论(5863)
- 农业(5488)
- 贸(5218)
- 机构
- 大学(93962)
- 学院(92871)
- 济(42115)
- 经济(41263)
- 研究(34396)
- 中国(33967)
- 管理(30728)
- 理学(25639)
- 理学院(25375)
- 管理学(24883)
- 管理学院(24717)
- 财(22361)
- 京(19177)
- 科学(18271)
- 中心(17788)
- 财经(17144)
- 所(16705)
- 银(16167)
- 融(15741)
- 银行(15642)
- 经(15602)
- 农(15522)
- 金融(15449)
- 研究所(14930)
- 经济学(14899)
- 行(14616)
- 江(14287)
- 人民(13707)
- 经济学院(13354)
- 财经大学(13019)
- 基金
- 项目(59589)
- 科学(46919)
- 研究(45392)
- 基金(43912)
- 家(38026)
- 国家(37681)
- 科学基金(32049)
- 社会(30327)
- 社会科(28768)
- 社会科学(28761)
- 省(22755)
- 基金项目(21904)
- 教育(20398)
- 划(18980)
- 自然(18515)
- 自然科(18155)
- 自然科学(18151)
- 自然科学基金(17819)
- 编号(17619)
- 资助(17449)
- 成果(15487)
- 重点(13970)
- 发(13497)
- 国家社会(13426)
- 创(13200)
- 部(12962)
- 性(12797)
- 课题(12695)
- 创新(12322)
- 制(11838)
共检索到15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按照从逻辑抽象上升到历史演绎的路径,考察了金融的不稳定性。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范畴对货币信用关系进行了逻辑抽象分析,揭示了货币信用关系内含不稳定基因,使危机由可能性上升为现实性;揭示了构筑于不确定性之上的现代资本主义金融系统在信用衍生机制加持下,使金融不稳定上升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危机由现实性转变为必然性;因此,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无政府性。作为资本积累的调节性制度,信用与资本积累之间的互动从时间、空间和竞争等维度逐渐深化,金融不稳定趋于加剧;新自由主义及金融化将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无论哪一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与此相应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还没有成熟以前,又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重要原理,学术界习惯于将之称为两个"决不会"的科学原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缺少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始终未能对之给予正确理解与把握,因而也就始终未能摆脱其带来的困扰。研究发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对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关键问题未能作出正确回答: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与更替,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中到底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第二,在社会发展与更替,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中所需要生产力到底有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如果有,那么它到底是当时社会发展中那个最高水平的生产力,还是一个极富弹性的生产力?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解答,是理解两个"绝不会"原理的根本所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放大机制"。与将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归咎于外生冲击对稳定经济体系的干扰的主流经济学相比,该假说更具现实解释力;但因对实体因素关注不足,它忽视了不稳定性内在产生的其他可能来源和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郧会梅
本文对金融结构的视角进行了拓展,对其内涵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金融结构有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微观层次的金融结构是指各经济主体的内部金融结构,包括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和居民的资本结构;宏观的金融结构为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中观层次的金融结构指一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种结构,包括融资模式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工具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个层次金融结构的内在不稳定性,进而认为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内在不稳定性 金融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卢荻 张强 蒋盛君 艾思
本文结合Minsky金融具有内生脆弱性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外生冲击的观点,认为金融的不稳定性是金融本身的脆弱性受到外生冲击而导致的。本文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和金融市场紧密联系的实际利率,有价证券收益率的随机冲击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运用两步GMM方法对中国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支持所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其中利率和外汇的冲击会加剧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最后脉冲响应函数给出了冲击对于宏观波动的累计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我们和用两步GMM估计的结果耦合,这更加佐证了本文估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外生冲击 经济稳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尽管影响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很多, 但实际经济与投资活动始终是最基本因素。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投资活动失误、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结构变动可以直接导致宏观金融风险, 而且表现在深刻影响宏观金融风险形成和发展的金融投资过程, 也是受实际经济和投资活动制约的。经济结构失衡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是显著的, 结构性危机是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常态。金融不稳定假说阐明了由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导致金融危机的内在机制, 这种内在机制与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经济周期 经济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品 杨武云
对PE1(食英大菜豌1号)、PE1XPuget(PEF1)、Puget及4个四川地方品种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E1、PEF1从中期Ⅰ到中期Ⅱ均出现落后染色体(片断),频率为5%。后期Ⅰ、Ⅱ均出现染色体桥,频率为10%;且从后期Ⅰ始PMC出现大量微核,频率达80%。此外,还发现了CMC多极分离现象,胞质分裂同时型及核穿壁现象。在Puget及4个地方品种中只观察到很核现象。
关键词:
豌豆品种 食荚型 减数分裂异常 遗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彬
衍生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王彬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管制放松和金融创新,衍生金融市场均获得了迅速发展,从1985年至1894年,全球金融衍生交易未清偿合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约40%。衍生金融工具已日益成为各类公司、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东
由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一体化,衍生金融市场自本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包括期货、期权、货币调期合约以及利率调期合约交易在内,该市场已成长为一个按未清偿合约的名义价值计算总值超过77万亿美元的超级大规模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国际金融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金融不稳定性源于银行信用的投机性,信用发行的弹性机制构成金融不稳定的现实基础,现代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加剧了金融不稳定性。协助新技术导入之后,金融投机性爆发导致的金融崩溃成为金融与技术革命周期互动中金融不稳定性的典型表现。金融化是将金融不稳定性系统化扩散的制度安排,它不仅将金融不稳定性嵌入整个世界市场,也以财富掠夺机制代替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价值的时空置换机制,使金融沦为垄断资本国际投机的工具。中国必须防范高杠杆引发过度投机而导致的系统风险,打击垄断金融资本恶意操作,审慎评估资本项目自由化等金融开放措施,严防国际投机资本利用资本市场控制我国国有资产、掠夺国内财富。
关键词:
金融不稳定性 信用 投机 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裴宇红 王赫
自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历时两年,其间,探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及影响的文章书籍已经不少;我们打算从另一个角度探讨金融创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影响及作用等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许多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解决危机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曹阳
关于﹃资本主义投资不稳定性﹄评述□曹阳投资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任何一派经济学家都承认的。这是因为投资一方面是增进未来社会总供给的主要源泉,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投资又是构成当前社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投资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俊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资产价格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指出,金融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资产价格周期性的波动;然后从银行信贷、市场流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非理性行为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政策建议,包括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而非盯住资产价格、关注资产价格背后的信用扩张而非资产价格本身、监管部门应加快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同合
东亚经济危机是目前国际经济学界讨论的一大热点,本文试图从集体行为的角度探讨市场不稳定的一般微观机理,并着重说明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具有更大的脆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