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2)
2023(3212)
2022(2481)
2021(2244)
2020(1862)
2019(4082)
2018(3620)
2017(7292)
2016(3502)
2015(3886)
2014(3716)
2013(3647)
2012(3280)
2011(2846)
2010(3144)
2009(3427)
2008(2230)
2007(2023)
2006(1874)
2005(1860)
作者
(8810)
(7098)
(6921)
(6720)
(4395)
(3426)
(3279)
(2912)
(2600)
(2486)
(2400)
(2386)
(2365)
(2243)
(2167)
(2124)
(2122)
(2017)
(1961)
(1830)
(1780)
(1700)
(1695)
(1644)
(1586)
(1565)
(1533)
(1495)
(1495)
(1482)
学科
(23980)
金融(23980)
(20726)
银行(20726)
(20244)
中国(12531)
(12521)
经济(12510)
(12301)
中国金融(10802)
(10771)
企业(10771)
管理(9496)
(6854)
(6657)
地方(5416)
(5398)
财务(5386)
财务管理(5380)
企业财务(5224)
方法(4366)
事业(4225)
业经(4143)
数学(4062)
数学方法(4045)
(3933)
体制(3602)
(3550)
业务(3517)
制度(3273)
机构
学院(43957)
大学(42410)
(21436)
经济(20961)
中国(19321)
管理(15450)
(13804)
研究(13743)
银行(13387)
(12793)
理学(12765)
理学院(12677)
(12555)
金融(12555)
管理学(12528)
管理学院(12456)
(12004)
人民(9902)
财经(9432)
中心(9339)
国人(9080)
中国人(9045)
中国人民(9003)
(8541)
(8079)
经济学(7981)
人民银行(7750)
经济学院(7342)
财经大学(7237)
中国人民银行(7089)
基金
项目(27310)
研究(21632)
科学(21495)
基金(19993)
(16390)
国家(16226)
社会(14576)
科学基金(14378)
社会科(14047)
社会科学(14043)
(11121)
基金项目(10304)
(9626)
教育(9102)
编号(8691)
(8569)
资助(8408)
自然(7876)
自然科(7718)
自然科学(7718)
自然科学基金(7588)
成果(7145)
金融(6892)
(6678)
(6589)
(6370)
国家社会(6311)
重点(6304)
创新(6166)
课题(5971)
期刊
(24412)
金融(24412)
(21020)
经济(21020)
研究(15431)
(9534)
中国(9052)
(5681)
管理(5603)
财经(4988)
学报(4720)
中国金融(4518)
科学(4250)
(4198)
大学(4052)
学学(4000)
经济研究(3751)
理论(3473)
实践(3168)
(3168)
业经(3017)
技术(2904)
农业(2708)
国际(2673)
农村(2568)
(2568)
财会(2540)
上海(2467)
问题(2400)
(2306)
共检索到75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希淼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小确幸",要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微小但安全、幸福的生活。"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其意思是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也指生活中的小惊喜。这个词儿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汉语,从而在我国流传开来。在我国金融领域,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小确幸"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自我宣传的标签。一些互联网企业负责人鼓吹,互联网金融要成为"小确幸":"小"就是起点更低、覆盖更广;"确"是确定性,人跟人之间建立更好的信任;"幸"是幸福感,消费者以相对更低的利率拿到所需的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兆雄  
"小确幸"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格兰汉斯岛的午后》,是指"微小但确切的幸福"。小确幸人人共有,正是这种心流体验,吸引着我们每个人,幸福快乐地前行;然而,每个人的小确幸又是很私人的、即时的,难以复制的。上学读书期间,曾有无数的小确幸伴我成长。上小学的时候,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大约三公里山路。那时,没有计时器,母亲看天色起床做饭,遇上阴雨,天色暗,吃饭晚了,会迟到。小确幸是:醒来时确信时间不晚;做饭时,柴火烧得旺;母亲切菜时,哒哒的菜板响;吃饭时狼吞虎咽,很快吃完。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家负责喂养生产队的一条牛,夏天早晨,我要牵它到外面吃饱,冬天早晨,要给它铡草、拌料、加水,偶尔没有把握好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   陈晓秋  王智勇  易纲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孙明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建立了股份制的合作银行,新组建的交通银行在所有制上也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目前在探讨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了银行股份化的主张。对于专业银行实行股份化,无论在金融理论界,还是在广大基层银行工作者中都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反响,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从十几年前的国有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撤离,到如今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起云涌以及大型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及县域金融的重新重视,这一"撤"到一"进",反映的不仅是机构布局的变化,更多的是对县域经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期待。但是机构的进入并不意味着服务的必然增强,很多商业银行还抱着"先圈地"的态度,服务并没有下沉。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重返县域不只是增添多少个机构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好服务的下沉才是关键。本期一线话题邀请人民银行宜兴市支行行长黄亚伟、人民银行双流县支行行长程瑜、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曙光、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冯兴元教授就当前金融机构重返县域现象进行分析和点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自身的经营模式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一些观点把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归咎于融资问题,甚至简单浓缩为银行贷款问题。这样的观点有失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京生  
“抓大放小”改革方针的提出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深化和发展,其实质是按照国有企业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改革,着眼于在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国有银行如何提供金融支持,是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一、“抓大放小”是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贝多广  
发展小微金融不仅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小微金融的发展也涉及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议题小微金融是社会转型的有力推进器小微金融正在我国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话题。在国家层面,小微金融似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投资参与小微金融事业,或者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或者以互联网P2P的形式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信息不对称、首次贷款难、政策不会用、服务不精准、合力不充分,是金融服务民营小微的痛点难点,应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招硬招,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已成为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聚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才明  
宏观金融调控、微观金融管理和良好的金融市场的建构都必须建立在准确、真实的金融统计信息基础上,刘才明同志提出: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宪岩  黄都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创造了四分之一的GDP,也是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但其发展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突出。政府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金融供给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扩大薄弱领域的有效供给,弥补短板,发展不足,才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助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邱兆祥  秦泓波  
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结束加入WTO的过渡期,全面融入国际体系。在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已成趋势的背景下,国内大的金融企业是否都应该发展成为全能型的金融集团,这一发展模式是否潜伏着大的系统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艳芳  赵鹞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视角,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可能运用场景进行辨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区块链所支撑的点对点支付恰恰是金融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将要淘汰的支付结算方式,区块链并不能解决点对点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信用问题;第二,不管形态怎样变化,货币的本质和功能不会发生变化,区块链所支撑的加密货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而引发道德风险,且由于没有公开的权威发行与信用背书,从而无法解决"最后贷款人"等问题,因而加密货币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第三,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问题使其无助于提高交易的效率,反而增加了交易的时间与成本;第四,区块链支撑的数字资产交易需要在实体资产与链上数据之间建立起可信的渠道,客观上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然而这又与区块链"消除中介,降低交易费用"的优势相悖。总的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可能应用并不能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交易效率、加剧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视角来辨析,"区块链+金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金泽  刘熙睿  
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我国的现有破产法规作了重大变革,尤其是该法第一百三十二条有关清偿顺序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法律条文的规定以及立法背景,对该条的本意作一评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慕冰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细胞,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创业创新、保持就业稳定、稳固民生基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引导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银监会始终坚持的监管方向。在监管持续引导和激励下,银行业将服务小微企业与自身战略转型相结合,主动求新求变,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出一条银企共赢的商业可持续之路。面对经济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